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

2013-05-14 07:06王唐雄
当代经济 2013年19期
关键词:协整差距城乡

○张 媛 王唐雄

(湖北大学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是,在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地区间、城乡间的收入均出现了较大差异,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这种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不仅会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还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有碍于社会和谐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金融市场已基本建立起多样化的格局,金融发展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尚未打破,资本市场很不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也比较落后。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主流观点是金融发展水平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Levine,1996)。按照这样的逻辑,目前我国相对落后的金融发展水平,将会影响经济资源的获取和有效配置,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中国28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模型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最早始于Greenwood和Jovanovic利用内生增长模型探究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金融发展在发展初期能促进经济增长并拉大收入差距,但随着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Townsend和Ueda在GJ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改进,进一步讨论金融发展与从收入分配的关系及演化路径,证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遵循库兹涅茨曲线。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研究中,Banerjee和Newman提出收入差距的产业发展效应:随着经济发展,传统农业部门萎缩,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到现代产业部门,收入差距将扩大直至完成工业化。Galor和Zeira的研究认为,在金融结构不完善时,穷人会由于无法支付较高的金融中介使用成本而得不到金融支持,而富人则会便利地获得金融资源,因此阻碍了收入差距的缩小。在这个意义上,金融部门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与缩小收入差距。

对于上述理论观点,国外学者利用各种相关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国内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研究则以实证检验为主,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分配的差距。章奇等(2004)首次将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中国各省数据对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金融中介的发展明显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在资源配置上严重缺乏效率。二是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丁志国等(2011)选取我国1985年至2009年各省的数据,构建Panel Data,检验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效应。三是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不显著。陆鸣、陈钊(2004)通过对1987—2001间各省面板数据的分析,得出金融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二、实证研究

1、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金融发展等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了验证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的假说,本文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

其中,下标i和t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和第t年。EQ表示城乡收入差距;GDP为地区生产总值;C是截距项;FIR表示金融相关率;FE是金融效率;IND是工业占GDP的比重;MOD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POL是农业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是一种制度指标;IND,MOD和POL是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

(1)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ER)。在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定上,大部分学者,包括章奇等(2003)、陆铭、陈钊(2005)等都用城乡收入比率指标。因此本文亦遵循大多数学者的做法,采用该指标。

(2)金融发展规模的指标(FIR)。对金融发展规模衡量,常用M2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即麦氏指标,但它受到诸多质疑。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看,M2、债券和股票也可以构成金融资产。因为我国是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中具有垄断地位,它对各省经济增长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一些指标的分省数据(如M2)难以统计,所以本文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作为金融发展规模指标。

(3)金融发展效率的指标(FE)。在很多研究中的普遍做法是,以非国有经济获得银行贷款的比率,表示整个金融系统的中介效率。但是,基于国有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王志强、孙刚(2003)指出这种指标设计是有缺陷的。他们认为,可以用贷款与存款的比值来衡量金融效率,该比值越小,说明商业银行的放贷越注重效益、风险,金融效率越高。本文遵循了这一做法,即

(4)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在本文的研究中,加入了一组控制变量,以控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对城市收入差距的影响。即地区总产值(GDP);产业结构(MOD,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表示);工业化水平(IND,用工业占GDP的比重表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POL,用农业支出占一半预算支出的比重表示)。

2、数据来源及说明

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和获得性,本文剔出西藏、青海两个地区的数据,并且由于重庆直到1997年才作为直辖市独立核算,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将重庆市纳入四川省进行核算。因此本文选取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等28个地区1985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近三年各省的统计年鉴。

表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3、实证分析过程

(1)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由于大多数经济变量都是非平稳变量,直接进行回归容易导致伪回归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本文选择两种主要的检验方法,以增强结果的可靠性,分别是相同根单位检验LLC(Levin,Lin&Chu)和不同单位根检Fisher-ADF检验,具体的检验模型根据变量的序列的趋势选择,检验结果列入表1。由表1,可认为各变量序列都为I(1)序列。

(2)协整检验。由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都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依据协整理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这个线性组合它反映了变量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的方法,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1985—2011这个样本区间内,城乡收入差距(EQ)和金融发展规模(FIR)和金融发展效率(FE)这两个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

(3)回归模型。本文中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7.0对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对于面板数据通常有回归模型进行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三种方式的拟合。但是主观判断模型是随机效应还是固定效应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可以依据豪斯曼检验(HausmanTest)的结果在两者间作出选择。当豪斯曼检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的结果支持了固定效应模型。

本文在对文中模型(1)和(2)进行随即效应模型估计的前提下,进行的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3)表明:对于两个模型的估计有充分的统计理由拒绝原假设。因此,在模型的估计中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表3 Hausman检验结果

对模型(1)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估计结果见表4。

由表2结果可知,除了金融相关率FIR外,其他变量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模型的拟合度也比较高。金融发展效率变量的系数为-0.201666,是负相关关系,说明金融发展效率强度增加1个百分点的时候,城乡收入差距会减少约0.20个百分点,验证了前人的假设,金融发展会减少城乡收入差距。而金融相关率FIR的显著水平不是很好,故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其系数为0.015100,非常的小,也可以得出此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地区生产总值GDP的系数为-7.66E-06,是负相关关系,说明经济的发展会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

表4 模型(1)的估计结果

然而,为了进一步分析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呈现倒U型关系,对模型(2)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估计结果见表5。

表5 模型(2)的估计结果

由表3结果可知,各数据的与城乡收入差距ER的关系在趋势上保持不变。其中金融相关率FIR的相关性有所提高,但相较其他变量仍不是十分显著。其他变量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模型的拟合度也比较高。在此处特别要注意的是系数为6.25E-10,是正相关关系,这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否定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呈现倒U型关系的假设。

三、结论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28个地区1985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不同模型的回归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针对本文所选取的相关指标和模型构建,金融发展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确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金融相关率FIR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占GDP的比重(IND)、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MOD)、农业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POL)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并且通过引入变量地区生产总值的平方项,说明了在此模型下不存在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型关系。

特别要注意的是,金融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负相关,这说明我国的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也是不相关的。研究结论与我国当前的现实也是相吻合的,金融系统的高度垄断使金融机构丧失了项目甄别的动力,由此产生的低效率以及对城市居民收入的消极作用明显,那就是高度垄断和高度国有的金融机构虽然集中在城市,但是金融发展并没有促进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另外,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仍然属于稀缺品,并且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与城市地区相比也是低效率的,因此金融发展的现状阻碍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同时,工业化在短期内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从长期来看,工业化最终将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并且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要大于工业化的作用。

[1] Greenwood,Jovanovic.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

[2] Robert M.Townsend,Kenichi Ueda.Financial Deepening,Inequality and Growth: A Model Bas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6,73(1).

[3] Edwin Gon' I,J.Humberto Lo’ Pez,Luis Serve’N,Fiscal Redistribu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 [G].World Development,Vol.39,No.9,2011.

[4]章奇、刘明兴、陶然:中国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金融,2004(1).

[5]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2).

[6]丁志国、赵晶、赵宣凯、吕长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效应识别与农村金融政策应对途径选择[J].金融研究,2011(7).

[7]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8]孔晗、陈志刚: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基于湖北省 1978—2007 年数据[J].金融观察,2010(7).

[9]杨俊、李晓羽、张宗益: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6(2).

[10]李志阳、刘振中: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不平的:理论和经验研究[J].经济科学,2011(6).

猜你喜欢
协整差距城乡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欠发达地区R&D要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整关系分析——以新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