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红会的重生

2013-05-14 16:53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16期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红会郭美美

继郭美美事件后,隔三差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被推到风口浪尖。而这一次,因为对4·20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国红十字会被置于舆论审判席。

在地震中,躺着中枪的有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的27岁的志愿者彭措邓珠。自从4月21日凌晨抵达芦山县城,彭措邓珠作为红十字会志愿者连续工作了三十多个小时,他给志愿者包扎伤口的照片出现在网络上,随之而来的口诛笔伐让这名自愿者手足无措。备受质疑的是他脖子上的一串由金佛珠组成的项链。网民质疑:红十字会志愿者好富裕啊,抗震救灾戴这么粗金项链。

据媒体的报道,彭措邓珠16岁即开始做生意,摆过地摊卖过服装,后来通过做虫草买卖成为一名颇有实力的小生意人,脖子上金项链请活佛开过光,陪伴他走过汶川和玉树灾区。这位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的年轻人20岁跟随一名藏医学习医术,徒步进入芦山县后,找到红十字会成为指挥部医疗志愿者,他从没想到会落到被网民用“滚”字辱骂的地步。

地震期间,网上还有一张照片引发了网民的讨伐。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与一名佩戴手表的年轻男子正在吃方便面。面对镜头的男子戴着的一款手表成了关注点。有网友鉴定称这是某知名品牌的手表,价格不菲。

此时的赵白鸽正在灾区调研。表哥事件也被证明是网友乌龙。《新京报》的官方微博称,照片中该男子系《新京报》记者,照片系他21日中午采访红十字会所摄,其红色外套为红十字会所赠,手表系由其女友在韩国购买,价格约400元人民币。此事亦可管窥红十字会被社会公众置于放大镜下炙烤的程度。

随后,回到北京的赵白鸽在4·20中国社会组织灾害应对平台成立仪式上表示:“如果两到三年,还是不能翻转‘黑十字的印象的话,我自动请求辞职!”对于重塑形象,红十字会给出的时间表是3~5年。

众所周知,中国红十字会一直没有从信任危机中走出来,备受质疑的还有对善款的监督等问题。公正地说,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后也做了一些变革,在公开性和透明性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郭美美事件之后,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在2012年12月成立。这是一个第三方独立的监督机构,16名委员和中国红十字会均无隶属关系,委员有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等人,他们不从红会领取任何形式的报酬。

4月23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先后针对三件公众质疑红会事件开展调查、循环公布调查结果。其中既包括子虚乌有的地方红会虚开救灾药品发票案,也包括“有图有真相”的红会工作人员开车中途甩下志愿者的事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曾经给出个谣言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即谣言的产生与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也就是说,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可见这一轮的红十字会信任危机,除了郭美美事件所引起的心理作用之外,还在于红十字会的舆情反应加重了事件的模糊程度。

公开透明是重建信任的基础。只有践行慈善的最高准则公开透明,中国红十字会才会走出信任危机。这一点,中国红十字会也意识到。在赵白鸽看来,重塑公信的关键并不在郭美美,而在能否主动、完整、透明地公布善款收入及使用情况,能否解决体制主导下可能出现的贪污腐败、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才是症结所在。

另一个细节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了一直被外界关注的资金审计问题。目前,中国红十字会的资金审计是政府审计,而第三方审计是一个国际通行惯例。纠结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不菲的费用,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刘姝威提出,希望有实力的第三方审计能够从公益角度来对中国红十字会进行审计。

国际慈善事业的发展证明,公开透明,独立性,第三方监督是慈善组织缔造公信力的基础,包括政府立法强制慈善项目和财务必须公开、新闻媒体的监督,以及独立的审查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对慈善组织的财务审查等,是慈善组织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

重拾信任的道路是艰难的,而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不是摧毁。社会需要理性,红十字会则需要推动深入改革。5月8日是第66个世界红十字日,但愿作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一员的中国红十字会,最终能交出一份让公众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中国红十字会红会郭美美
网络炫富事件中社会舆论的三种期待
郭美美 涉赌被诉
郭美美躺着“中枪”:生不改名死不改姓
《联合早报》:中国红会向海南灾区送棉被引质疑
『缺钱』的红会
赵白鸽:一位积极并且有领袖能力的领导
郭美美涉赌被抓何谈“再立新功”
抗美援朝运动与中国红十字会的政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