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

2013-05-14 16:51周雯
卷宗 2013年3期
关键词:公办民办民办高校

周雯

摘要:民办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有着和普通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和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它本身的独特性,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公众价值观和舆论等,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偏见,从而影响了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广州市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掌握和探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民办高等院校;社会环境

社会各界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偏见,在教育理论界就存在着不同的论调:有了普通公办高校,就没有必要办民办高校的“多余论”;认为民办高校冲击了公办高校的“冲击论”;认为民办高校都是赚钱的“营利论”;认为民办高校成长不了的“怀疑论”;认为民办高校是公办高校不足的情况下作为临时过渡的“过渡论”等。

一、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机构对民办高校存在偏见。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只不过是近三十年的事,许多地方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认识到发展它的重要意义,仅视之为位于公办教育之下的“二等公民”,认为其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和补充性的。他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就只是管理好公办学校,所以对民办学校只是轻描淡写或避重就轻,既无切实措施,也无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任其自生自灭。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已如此看待民办教育,何况是一般的社会公众呢?

二、一般公众对民办高校也普遍存在偏见。

(一)就业歧视

在很多人才招聘会和招聘广告上不难发现,无论什么岗位、职务,都首选普通高校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一些单位之间更形成相互攀比的现象,把招聘到公办重点、名牌高校的学生作为提高自己单位声誉的招牌。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都已经供大于求,任由他们随意挑选,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候补”或“备选”行列中的一员。与民办高校相比,公立高校具有众多先天优势,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生源质量。因此人们在心理上普遍把公立高校视为正规的、高层次的高等教育,而把民办高校看作非正规的、较低层次的高等教育。社会对民办高等学校的歧视与偏见直接导致了民办高等学的融资难、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曾对影响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的因素作过调查,社会的歧视或偏见在诸多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笔者对一些毕业班的辅导员进行了访谈。他们说,由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从学生毕业当年的6月一直跟踪到12月,每次都要做好登记工作,给每一个学生打电话落实就业情况,但由于这些学生刚刚毕业没什么经验,学历也只是专科,民办高校的毕业证书牌子不够硬,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也不是很过硬,很多单位给予学生的薪酬待遇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岗位职务较繁杂,所以学生工作的单位很不固定,很多学生也频频更换工作和单位,增加了辅导员跟踪就业情况的难度和复杂。

(二)“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

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所以通常情况下,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家长基于自己这一代人独特的经历和对未来竞争 、现代激烈社会对孩子压力等等非常现实的考虑,家长对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更加重视。但是,如果孩子考不上公办大学,家长在家庭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直接把孩子送往国外镀金,而家庭条件没那么富裕的或农村的家长实在没有办法,才把孩子送入民办高校。其他很多国家也重视教育,为什么在西方,甚至在中国台湾,家长不把民办、私立的高校视为不得已、不情愿的选择,而中国大陆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公办大学或送到国外,心里才塌实,而民办高校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甚至觉得丢人?这首先反映出大多数老

百姓认同“官本位的思想,他们瞧不起民办高校,认为只有公办的大学才正宗,国家办的大学才可以信任。传统观念中的“官尊民卑”思想,使许多人认为只有国家办的大学才是正牌大学。而民办高校属于“杂牌军”。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是计划经济体制给人留下的烙印。笔者也对民办H高校的招生办主任进行了访谈。他说,当初学校刚开始备案招生的时候,就有人建议校长将“私立”二字去掉,担心有这两个字会影响日后的招生规模,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都认为带“私立”性质的组织、机构都不如国有、公立的好,有保障。如果像其他民办高校一样,在校名上不显示有学校性质的字样,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就不会有意无意地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刻板印象强加对比,便不会增加那么多报考的顾虑和犹豫,方便招生工作的开展。但校长一直坚持不将“私立”二字去掉,所以给招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限制。

(三)对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偏见

民办高校起步晚,发展历史短,筹集经费、聘用教师、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环境场地等都不如公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是客观制约条件,民办高校也有身不由己的因素,而且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民办高校办学不规范的现象,使得公众对民办高校存有偏见。在他们的心目中,民办高校几乎是“高学费”与“低质量”的代名词。长期以来,公众都已形成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的质量观,认为民办教育无法达到较高的教育质量,而将民办教育限定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低端和比较边缘的领域。民办高等教育在招生、办学中出现的一些无序和有失规范的现象,似乎也证实了这种观点。以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而言,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应成为限制民办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理由,也就是说,应该加以引导,但不应加以限制。

由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时间较短,还不成熟,人们对它的了解不够深入,社会缺少对民办高校的正面宣传及报道,造成了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误解;加上确实存在一些民办高校办学不规范的现象,从而导致社会对民办高校在心理或精神上的歧视,民办高校的教职工被普遍认为是“打工仔”。一方面,社会对民办高校教职工的偏见,使得民办高校教职工缺乏自豪感。特别是学校在受到家长考生的拒绝、社会舆论贬损的时候,身在其中的教职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伤害。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所以来自这方面的感受就特别强烈、深刻,感触更大。民办S高校的一些辅导员说,民办高校不像公立高校那样有编制,都是采取合同制,且大多数是每一年签一次,所以给他们“临时工”的感觉。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所以每年人员流动率较大,也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对整个学校的发展影响也颇大;另一方面,社会上人们的偏见也间接影响了私人或企业团体向民办高校捐赠来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向。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周彬.中国民办教育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30.

[2] 胡卫.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3.

[3] 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一兼论民办高等教育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7).

[4] 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2).

[5] 贾少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民办高校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