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中职学校中建立以企业评价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

2013-05-14 16:51李杰
卷宗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中职体系

李杰

摘要:学生评价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既是一个教育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引入企业评价,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监控和评价机制,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有效,在服务社会中赢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关键字:中等职业教育;企业评价为导向;学生评价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生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其行为的塑造和自身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可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引导中职学生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的航向标,也是检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风的探测器,同时对促进学习的风气、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成才等起到很好的作用。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中职人才成长规律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强化质量意识、适应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极为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评价由教师代表学校作为评价主体,沿用普通教育的传统的评价方法,评价阶段为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核。考核方式分笔试和实际操作,出勤情况作为考查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指标。这些评价机制看似运转良好,而事实上没有真正让学生真实客观地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内部驱动力,更没有为学生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意见。这种评价方式不承认学生所未显示出的潜能,不承认差异性而强调共同性,只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衡量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不同学生个体。而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拥有至少九种智能,学习成绩不足只能意味着学生逻辑智能不足,而一项智能的不足,并不意味着其它智能的不足。因此中职学生虽然在学习成绩上有所不足,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

也有一些学校引入了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学生评价的改革,这种评价方法大多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多样化的个性,倡导评价者以一个欣赏者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其评价理念是,在教育王国里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既然学生有九种智能,那么总有一种智能是值得表扬、值得欣赏的。然而这种评价体系缺乏外在的统一标准,因此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放任与不负责任,也难于检测教学教育质量,学生也容易在这种评价体系中获得满足,陷入坐井观天的境地。

引入企业评价标准作为参考的外在评价标准,建立以企业评价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可使企业评价标准与学校评价标准接轨,真正通过企业评价来检验并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评价内容,例如商务行业注重言语智能和交流智能的开发,而工业注重身体智能和观察智能的开发。通过评价内容的变革,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明确自身适合的发展方向。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将企业的对员工的要求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结合起来,形成在评价内容上的“工学结合”,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行为与企业的要求保持一致,从而能较好的发挥评价的作用。

引入企业的评价内容,能更进一步加强企业参与学校的办学过程,为学校硬件设施改善提供了保证。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教学脱离了生产设备上的技术训练,在纸上、黑板上谈技术、谈操作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学生的知识与技术技能水平也无法提高。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不仅为中职学校提供了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设施,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资源,同时,学校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

引入企业的评价指标,可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更加全面。企业具有学校所不具备的设备、实训师资、技术规范等优势,具有长久的实践操作经验,这些都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全面化提供保证。

引入企业的作为评价主体一方,有利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体的社会化。对教师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有赖于评价主体的独立性。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一直是“内部人”评价,缺乏客观性,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则看重其知识的掌握,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内部人”评价。企业介人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否适应企业的需求为标准;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就是毕业后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和获得较高的收入。评价的主体不再是学校,而是社会、是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考分离”模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鉴于此,我们设想建立起一个由企业参与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相对完整且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建立新的学生评价内容,工作步骤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在企业人事部门的配合下,搜集,整理,归纳企业员工标准和评价方法。可以说,这一评价体系没有企业的支持和企业人员的大力配合甚至直接参与,是不可能制订出来并成功实施的,因此企业的参与是建立学生培养质量的企业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其次,以企业员工标准为蓝本,以企业评价标准为导向,改革学校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评价指标,改革学生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应该不仅仅涉及学生的具体专业知识结构的评价,而且还应当包含对工作能力特点以及勇气、毅力、团队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社会价值理念等非智力因素等内容的评价。

第三,与教师,学生沟通后,将新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在企业人事部门的指导下运用到教学中去,企业在此过程中对培养过程提出建议、对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质量作出评价。这也可以使他们对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熟悉,能够更加容易地直接参与到专业课程体系、学生评价体系的制订、实施和效果反馈过程中。

第四,在企业人事部门的协助下,追踪在新评价体系下的毕业生工作情况。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对毕业生总体质量的评价,并收集对学生评价体系及相应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反馈,修正,完善。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具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习评价应该不一样。但这样建立的评价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

1、评价内容扩展化。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是从多角度进行的全面的评价,不仅评价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在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发展的评价,简而言之,评价不仅应促使学生学会做事,还应促使他们学会做人。评价内容的扩展应当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动力。

2、评价方式过程化。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固化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应当是把评价“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评价活动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整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能够把评价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的新方式。它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学生在参与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

3、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实验、实训、设计、实习等占教学总学时数比例很大的实践教学,都是在企业完成的。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不仅使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恰如其分,而且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影响教学导向,使职业教育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评价主体必须要多元化,才能保障评价活动切实提供出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评价主体不仅要包括学校内部教师、学生自身,而且要包括学校外部的企业、社会。

中职学校建立企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环节,是校企合作育人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成功的校企合作之路,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将以企业评价为突破口,积极寻找校企合作的有效办学方式,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轶.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企业评价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内涵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02)

[2]邓志良 赵佩华.引入企业评价 力促质量评价方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02)

[3]胡晓娟.差异性学生评价的策略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中职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