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05-14 05:43杨波
卷宗 2013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杨波

摘 要:以某大学为例,分析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现状,围绕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几方面,对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质量工程”部署,期间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建设约3000点。一个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省级点。学校一直积极探索具体的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发展。

1 交通运输专业发展现状

运输理论和应用是一个最活跃的研究方向。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上海、大连、天津等运输专业人员需求的高质量数量之大,将是前所未有的。根据各企业走访调查和反馈和研究生讨论,本文指交通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突出特点的航运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和途径,提高综合素质。某大学运输专业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独特的专业方向,即汽车应用技术和现代管理和现代物流方向,现在专业主干课程为现代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汽车维修和维护设备的维护和使用,方向的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的教学和研究;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设计满足要求的运输专业知识结构的灵活的课程体系和培训计划,在面对行业、校企合作和更独特的特点,建立了学校领导的,体现了企业参与整合生产、学习和研究的本科生培养机制。

2 交通特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

2.1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基本原则,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教育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要求,实现“高品质、强能力”。本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物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技术人才,能在国家与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汽车维修、营销、物流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组织和管理、使用和维修、汽车检测、市场营销、物流、企业生产和管理,等等。

2.2 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考虑到毕业生更多的工作在未来在汽车、物流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培养的学生更注意质量和能力。

2.2.1 专业的质量要求。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熟悉政策,运输行业和市场发展;第二,这个行业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可以做周密的分析;第三,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技术技能。

2.2.2 职业能力需求。学生主要从事汽车行业应该掌握汽车结构甚至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该有汽车的使用,测试,维护,维修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汽车营销,从事物流行业的学生应该熟悉现代物流的新发展、新需求,以及相关知识的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等。

3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丰富了教学材料和尖端技术的发展和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体现在交通对汽车的使用,测试,维护,维修和新发展的现代物流、新要求。引进和吸收国外专业优秀教材,跟上外国的教育,在双语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道路运输企业、汽车销售及服务市场服务,形成一个全面开放的教学内容,以服务求发展,学科建设,构建一个适合职业发展特色精品课程。它可以设置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市场意识

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培养在高校,但也重视人才市场需求,这是生存的关键的高等教育机构。因此,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的概念,建立市场的意识,打破法根据专业培训,实现“按类招生、教学、中丝锥,按需培训”模式。“根据班级登记”是指交通运输学科类别的承认,大直径成:“分”是指第一个两年根据交通学科类别基础上的“厚基础”教学理论,两年后“宽专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中期“分流”是指从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学生个人兴趣和人才需求方向根据专业方向分流;“按需培训”是指由国家、行业、区域经济和发展的需求,科学和技术适当的考虑相关学科和产业发展趋势和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实现,和位置在根据培训的“按需”。

3.2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毕业生合作机制

坚持思维的结合高校教育,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缩短调整时期的就业岗位,将运输专业宽基有机整合的教育和企业特定的工作知识,不断提高大学生培养龙头企业参与学校合作模式,形成专业运输更规范、适应性强和特性的“学校领导”,企业参与合作机制的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岗前教育培训相互渗透,提前结合。

3.3 作出合理的教师培训和使用机制

对学科建设和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教育和使用机制,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质量,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因素:积极引进社会资源,通过建立“双导师”制度和平台特色专业建设,让人才参加国内外行业运输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国内学习和出国深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开展类似的学院和大学在国内外和交通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行业和领域。

3.4 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我们根据要求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但教学效果是好还是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质量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这与学校合作,做到以下几点:1)所有平台上教师必须持有资格证书;必须通过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通过研究,两个级别的评估教学示范。2)提高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的利用率。要求所有教授至少开设一门本科课程。

3.5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是重要保证提高训练的质量。我们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启发式、讨论、参与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阐述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间的压缩,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学生的时间。

3.6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

加强教学管理过程的管理和服务,责任意识,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操作安全系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和研究活动在其价值。完美的一个有效的机制对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鼓励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通过反馈来促进教学改革,毕业生就业、提高教育水平。

4 结论

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实用的,非常专业。所以大学教育应该开展紧密结合工业的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改革、同步能够做到与实践。的提高运输行业在我们国家,学生素质的专业运输需求的增加,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改革,还需要老师的教学经验从实践,以培养合格的运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卢胜,李傲梅,张金.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军队院校教学改革[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1,(S1)

[2]黄金鹏,邵千钧.关于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9(6):72-74.

[3]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R].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