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戒“三浅”

2013-05-22 03:01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上帝领导干部

据报载,山东省泰安市委原书记胡建学,有“大师”预测其可官至副总理,但命里缺桥,因此他下令将已经按计划施工的国道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库,并顺理成章地在水库上修起一座大桥,意在帮助其“飞黄腾达”,结果“腾达”到监狱里去了。近年来,像胡建学这类热衷于追捧“江湖术士”文化,把“大师”指点作为精神鸦片、救命稻草和心灵鸡汤的贪官,频频被曝光,不仅折射出其信仰缺失和精神空虚的丑态,而且折射出其做人做事底线之“浅”,已经到了利令智昏、荒诞不经的地步。作为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众望所归,真正担当重任,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修身正己,下大力戒“三浅”。

一戒浅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浅薄可以分为学识浅薄和修养浅薄两类。前者表现为只注重用华丽辞藻装门面、饰自己,对所学的理论和学识满足于只言片语、一知半解、囫囵吞枣,热衷于哗众取宠,自视高深,甚至说一套做一套,群众很是反感。后者表现为自命不凡、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刚愎自用、目空一切,好像世界上只有他正确,尤其听不得不同意见,动辄训人,甚至欺上瞒下,揽功诿过。谚语有云:浅薄的人容易骄傲,无知的人容易狂妄。清代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在《默觚上·学篇》中也说:中浅外易者,不足以当大事。领导干部戒浅薄,重点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学习,而且是全面地、系统地、富有探索精神地学习,从中不断获取新知识、汲取新营养。二是加强修养,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端正待人处事的态度,夯实做人做官的人格基础。其中最核心的是,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丝毫不能有当官做老爷的意识,那些被拉下马的官僚和贪官,多是从脱离群众、忽视百姓开始的,要引以为戒。

二戒浅视。浅视,实际上是一种“眼病”,包含了“短视”“近视”“单视”“漠视”等。所谓“短视”,主要特征是鼠目寸光,只见眼前利益,囿于自我,急功近利;“近视”则表现为一叶障目,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判断问题,缺乏战略眼光;“单视”是指一孔之见,思考问题狭隘、片面,不能全面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新生事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漠视”主要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尤其是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遇事推诿塞责;等等。领导干部戒浅视,根本途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批评“井蛙观天”现象时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才能高瞻远瞩,才能观察入微。

三戒浅行。浅行,主要是作风漂浮,做表面文章,“嘴功”好,“脚功”差,群众批评这种人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其特征有二,一是推动工作浅尝辄止,虎头蛇尾,有时甚至只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子。二是知难而退,遇阻则停,缺乏共产党人那种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持,结果只能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功亏一篑。领导干部戒“浅行”,关键词应该是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纵观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那篇著名的《愚公移山》中讲得非常明白,强调只有挖山不止,才能感动上帝,并据此向全党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今天,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浅薄、浅视、浅行,这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为浅薄而浅视,又因为浅薄和浅视而浅行。这“三浅”,不仅降低了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更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害莫大焉。因此,领导干部要把戒“三浅”当作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群众拥戴的优秀领导干部,脚踏实地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上帝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120秒的“上帝”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是否气人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