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在外周安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2013-05-30 07:35张巧蓉曹华华邓慧胡妍刘佳曾如意
当代医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预冲注射器生理盐水

张巧蓉 曹华华 邓慧 胡妍 刘佳 曾如意

外周安全静脉留置针既可以保护血管,又因其自动激活针尖保护装置可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同时还可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在此项操作技术中,冲封管技术是关键。我科自 2012年3月~5月采用型号为 5 mL(管径为 10 mL)的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冲封管,并与传统的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2年3~5月在我科手术后应用安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者 310 例,男性 200 例,女性 110 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手术前常规检查,各项检查指标正常,适合手术。将 310 例手术后患者按照静脉输液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55 例,观察组男性 87 例,女性 68 例,平均年龄为(42±1.5)岁,对照组男性 113 例,女性 42 例,平均年龄(41±1.2)岁,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均采用脉冲式冲管及正压封管技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飞玛TM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直型鲁尔接头带肝素帽)、敷贴(IV3000),选择前臂粗直及弹性好的血管,避开静脉瓣及关节,输液操作过程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对照组采用浓度为每毫升 10 U的 4 mL稀释肝素钠溶液(生理盐水 100 mL加肝素钠 1000 U)经输液接头正压封管。观察组采用BD公司生产的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型号为 5 mL)经输液接头正压封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和静脉炎发生差异。

1.2.1 预冲式导管冲洗器使用方法 从包装中取出冲洗器;不要拧开锥头帽向上推动芯杆,释放阻力,听到“咔嗒”声后即停止,以示功能开启;使用无菌方法,拧开预冲式导管冲洗器上的锥头帽;垂直手持冲洗器,排气,将灰色活塞尖端的水平位置推至您期望的液量标志;将冲洗器与接头相连接,按脉冲式正压手法进行冲、封管。

1.2.2 封管方法 静脉输液完毕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首先将输液器调节器夹闭后从头皮针处接上注射器,将封管液向留置针内推入 3~4.5 mL,采用脉冲式冲管(匀速推一下,停一下),使封管液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将附着在导管和血管壁药液冲洗干净。其次夹紧小夹子,最后只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边推液边拔出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以达到正压封管。

1.2.3 判定标准 接上输液装置后,液体输入不畅或者较畅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进入为堵管;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2006 版有关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分为 5 级:0 级,没有症状;1 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4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 cm(1 英寸),有脓液流出。达到 2 级或 2 级以上标准者均判断为静脉炎,并拔除留置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堵管及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平均封管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封管效果比较

3 讨论

肝素是一种硫酸化的带高负电荷的酸性粘糖混合物,可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是一种高效能的抗凝血物质,稀释后作为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可防止血液回流造成血液凝固,从而减少了静脉血栓形成,保持血管通畅[1],现作为常规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应用于临床。2011 INS指出:对于术后患者需要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液应谨慎,倘若使用,建议从术后第 4 d到第 14 d,或在停止使用肝素盐水的 10 d内,每 2~3 d监测一次血小板计数,避免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内为无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外渗透压及水、电解质平衡,并可防止血液凝固,近年来关于生理盐水取代肝素钠作为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报道较多[2]。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堵管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内为生理盐水,对血管没有刺激性,用其封管可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持续刺激[3]。两组封管液的平均留置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书的建议,留置时间为 72~96 h为最佳,超过 96 h有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可能。结果还表明观察组平均封管操作时间(12±3)s明显低于对照组(35±5)s,大大节省护士人力,值得临床推广。

在导管冲封管过程中会发生注射器相关回血,即注射器活塞推到注射器头端这个阶段,由于活塞是橡胶材质,当压力释放时,它将会挤压和回弹,同时产生一个导致血液回到导管内的真空区。而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均采用 10 mL管径,对导管产生较小的压强,有利于导管维护,可以消除注射器相关回血,并且阻止液体进入注射器内的非无菌区域,即预冲式导管冲洗器无需放置在无菌区域,可以显著减少常规操作及正常工作环境中总感染的发生率,使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较传统的用注射器自行抽吸生理盐水能够显著缩短操作时间,节省护理工作时间,把护士还给病人。另外,需要注意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例如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等[4],在置管中注意规范操作,做好健康宣教,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1]周晓慧.静脉留置针 3 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8-9.

[2]饶庆华,姚丽珍,刘林凡,等.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对比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3):130-132.

[3]李卡路.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55-656.

[4]李桂秋,冯洁.输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2011,17(9):131-132.

猜你喜欢
预冲注射器生理盐水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改良预冲法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中的应用进展
不同预冲方法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自制生理盐水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自动密闭式预冲法与手动密闭式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对比研究
血液灌流中两种不同预冲方法的效果比较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