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预冲法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中的应用进展

2021-12-09 13:18李桂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灌流生理盐水肝素

李桂凤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是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模式之一,能实现对胆红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物质的处理,为肝细胞再生、肝移植创造了良好条件[1-2]。文献[3-4]报道显示,DPMAS 在高胆红素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等重疾患者中的应用,治愈好转率高达80%,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总胆红素下降约34.99%。其他研究[5-6]显示,血液灌流器预冲是影响DPMAS 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因预冲管路、滤器及肝素剂量不同,预冲效果不一,易引起管路凝血堵塞,故需对预冲方法实施改进。本文对改良预冲法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后续研究及应用进行展望。

1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模式之一,通过离子交换树脂(BS330)、中性大孔吸附树脂(HA330-Ⅱ)联合作用开展血浆吸附治疗,能实现对血浆中胆红素、胆汁酸、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有效吸附或清除,改善黄疸症状,避免肝损害恶性循环,为肝功能恢复、肝移植创造条件[7-8]。许开亮等[9-10]在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中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结果显示,DPMAS 治疗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反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尤德源等[11]在妊娠合并急性肝衰竭治疗患者中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结果显示,DPMAS 治疗有效率大于血浆置换治疗患者,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下降值相较血浆置换治疗患者明显偏大。

2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预冲液剂型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中常见因灌注管路、净化管道凝血性堵塞造成治疗中断,而借助肝素生理盐水对灌流器及管路实施预冲,能实现肝素化以预防凝血。如肝素浓度过低,则仍存在凝血风险,而肝素浓度过高,则肝素会随着血液进入人体,导致机体凝血指标呈下降趋势,易引发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13]。

2.1 无肝素生理盐水

陈中美[14]使用肝素生理盐水与无肝素生理盐水对管路实施预冲,结果显示,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组管路凝血率显著低于无肝素生理盐水组,但血室容量、出血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研究[15]采用不同剂型的预冲液对血液灌流器及管路实施冲洗,结果显示,无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组出血率显著小于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组。

2.2 不同浓度肝素生理盐水

操秋娥等[16-17]采用不同浓度肝素对血流灌注器实施预冲,A 组采用500 ml 的5%葡萄糖、2000ml 的9%生理盐水及肝素12500 U 对血液灌注器实施冲洗(预冲速度:100 ml/min),B 组采用500ml 的5%葡萄糖、2000ml 低浓度肝素(预冲速度:100 ml/min)、500ml 高浓度肝素(预冲速度:<50 ml/min)、500ml 的生理盐水(预冲速度:100 ml/min)对血液灌流器实施冲洗,结果显示,两组凝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 组预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预冲周期

临床常用预冲方法为静态预冲法,即在冲洗液灌满血液灌流器及管路后静置30 min,而该方法预冲耗时长,相关研究[18-19]显示,经静态预冲法对血液灌流器及管路实施冲洗,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但凝血活酶时间相较冲洗前延长了1.0~1.5 倍,极易诱发脏器出血。秦玉菊等[20-21]探究增加预冲周期对重症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血小板水平的影响,对照组采取静态预冲法,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完成1个预冲周期后,静置30min,观察组采用动态预冲法,即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完成第1 个预冲周期后即刻进行下1 个周期预冲,并实施预冲测试、调节排气,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小板下降比例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凝血发生率大于对照组。

4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预冲排气方法

血液灌流器及管路排气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预冲的主要目的,临床预冲操作中,为促进灌流器及管路中气泡排出,护理人员需对血液灌流器实施持续低速冲洗,并拍打,当前临床常用排气方法有手拍法、锤拍法、抖动法。①手拍法。护理人员一手拿灌流器,以另一手掌大小鱼际肌对其实施轻力度拍打,并配合晃动。②抖动法。确保管路、灌流器等紧密连接后,手持静脉端20 ~30cm 上血路管,并以合适力度抖动,待气泡进入静脉管后,重复上述动作。③锤拍法。护理人员两手各持1 个橡胶皮锤对血液灌流器实施轻力度反向拍打。任琴琴等[22]研究在血液灌流器冲洗中应用上述3 种排气方法,结果显示,抖动法排气干预时间、干预刺激显著小于手拍组、锤拍组,排气效果出色。

5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预冲管路连接

5.1 单独预冲方法

以单泵采用不同冲洗液以100 ml/min 的泵流速自下而上实施冲洗,包括500 ml 的5%葡萄糖、2500 ml 肝素生理盐水(20~30 mg/L),以手拍法对血液灌流器实施拍打以促进排气,而后再以肝素生理盐水(200 mg/L)按50 ml/min 的速度实施预冲,使灌流器充分肝素化,最后,采用500 ml 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对灌流器及管路实施冲洗,排出冲洗液后连机;采用3000 ml 的肝素生理盐水(30~40 mg/L)对胆红素吸附器实施冲洗,冲洗速度为100~150 ml/min,并以手拍法促进气体排出。

5.2 串联预冲方法

取100 mg、50 mg 的普通肝素分别倒入HA330-II、BS330 两灌流器柱体,摇匀后静置30min,并准备3000ml 的肝素生理盐水(30~40 mg/L)作为预冲液;护理人员将动静脉管路与血浆分离器动、静脉端相连,将出浆端与HA330-II 动脉端连接,取延长管连接HA330-II 静脉端、静脉壶,完成管路连接后,即可实施预冲操作,其中血液泵、血浆泵流速分别为100~150 ml/min、50~80 ml/min,待排气完成后,即向滤器及管路加入预冲液,并分离连接管、静脉壶,与BS330 血液灌流器动脉端连接,静脉端经延长管与静脉壶连接,而后慢速预冲,以促进气体排出;最后,采用1000ml 无肝素生理盐水实施冲洗,待冲洗液排出后,引血上机。

覃勇等[23-24]采用上述两种预冲方法对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中的灌流器、吸附器及管路实施冲洗,结果显示,串联预冲组最大胆红素、最大胆汁酸清除率均显著大于单独预冲组,串联预冲组预冲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单独预冲法先对各部件实施预冲,再进行串联,易造成气体进入,导致灌流器中树脂粘结,胆红素清除效果受到影响,而串联预冲法能避免空气进入,保证胆红素吸附效果。李伊等[25]在肝衰竭DPMAS 治疗患者中应用改良串联预冲法,结果显示,改良串联预冲组凝血指标、肝功能指标表现明显优于传统预冲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预冲组。

6 小结与展望

DPMAS 治疗能实现对肝内毒素的有效清除,降低总胆红素、炎症因子水平,而灌流器、吸附器及管路预冲则是DPMAS 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DPMAS 不同预冲液剂型、预冲周期、预冲排气法、管路连接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冲液,制订相应预冲周期、预冲排气法及管路连接方案,以改善治疗效果。但未就不同预冲流速对预冲效果的影响进行综合叙述,且预冲液剂型研究仍有待细化,后续还需在冲洗液剂型、预冲周期、排气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善预冲效果。

猜你喜欢
灌流生理盐水肝素
Physiological Saline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生理盐水
为什么做了血透还要做血液灌流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防范发生凝血的操作方法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