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梗塞7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3-06-07 10:04虞露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低温

虞露立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上饶334100

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梗塞70例临床疗效分析

虞露立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上饶33410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亚低温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的评分等来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治疗率为42.8%,观察组为70.0%,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外伤心脑梗塞的治疗疗效。

亚低温;外伤性脑梗塞;疗效分析

颅脑一旦受到损伤,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常见病之一,常因为损伤后引起脑部局部出现供血障碍,最终导致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以及神经功能性障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1]。近年来,亚低温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上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40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亚低温在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外伤性脑梗塞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1例,女49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8.3±12.6)岁。患者病因包括车祸事故伤64例,坠落受伤40例,钝器击伤36例。脑梗塞发现时间为24~48h有60例,大于48h有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6~66岁,平均年龄(38.5±12.8)岁,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8~68岁,平均年龄(38.1±12.1)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140例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如下:GCS>13分的患者有30例,GCS在9~13分之间的患者有50例,GCS≤8分的患者有60例。其中有35例患者在入院后48h内病情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头痛、失语、偏瘫、烦躁不安以及意识障碍等。

1.3 影像学检查病者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CT/MRI复查,或必要的脑血管造影检查。脑梗塞发生部位:大脑前动脉梗塞30例,大脑后动脉梗塞28例,侧裂脑梗塞32例,其他50例。梗塞区域:顶叶15例,颞叶25例,额叶28例,枕叶28例,小脑26例,桥脑18例。梗塞灶的CT值为10~25Hu,MRI检查,T1加权和T2加权分别是低信号、高信号。

1.4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冰毯和冰帽,根据患者的病情肌肉注射适量的氯丙嗪和异丙嗪,控制患者腋下体温在31~35℃,并持续维持3~7d。之后采用自然复温,复温期间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心电、瞳孔和脉搏等。对照组不采用亚低温,其他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5 疗效评定[2]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的神经功能来评价。基本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减少大于90%,病残的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减少在46~90%之间,病残的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减少在18~45%之间;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低于18%,甚至评分增加。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表

2.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对比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对比[n(%)]

3 讨论

脑梗塞是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主要与脑血管损伤、局部病灶的占位效应、血液浓缩和血液高凝等有关。鉴于脑梗塞的发病机制,目前治疗该病主要是通过充分扩容、高压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降低颅脑内的压力、脑保护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及激素冲击等。有研究发现[3],冬眠低温能够降低缺血脑组织损伤情况以及保护梗塞区脑组织,提示低温疗法有望使外伤心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取得突破。国际医学界认为亚低温是指轻中度低温,它能够有效保护脑组织,保护机制[4]有:降低脑代谢,调节血流,减少自由基生成以及脂质过氧化,增加神经元泛素的合成,抑制兴奋性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降低颅内压及恢复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等。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在亚低温的治疗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而且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益芬,尚旭丽.外伤性脑梗塞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7(13):1243-1244.

[2]车大刚,程波.外伤性脑梗塞20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126-127.

[3]廉坤,徐蔚,付国平,等.外伤性脑梗塞的亚低温114例临床治疗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2):82-85.

[4]耿立恒.外伤性脑梗塞亚低温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09(下):3161-3162.

R651.1+5

A

1007-8517(2013)22-0035-01

2013.10.08)

猜你喜欢
外伤性脑梗塞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