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与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13-06-07 02:15马志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5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符合率

马志波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也可采用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经颅多普勒(TCD)、CTA、三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DSA等[1],各种检查方法各具优势,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一直以DSA检查的结果为准,是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2],同时DSA在诊断的同时可行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可靠的诊断手段,但DSA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3],其检查的有创性使许多患者畏而止步,而且DSA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因此一直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CTA是临床先进的影像检查工具[3],特别是CTA检查的相对无创性、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费用低等优点,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脑血管病患者分别采用CAT与DSA检查,对其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经DSA检查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33例,女33例,年龄23~79岁,平均(54.5±31.5)岁。其中32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34例患者为缺血性脑病患者。其中22例因突发头痛呕吐入院,10例突发昏迷入院。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螺旋CT检查后再行DSA检查。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检查方法

1.3.1 检查设备 Hispeed NX/i 双排螺旋CT(GE公司),软件版本workstation 4.0,层厚2~3 mm,重建层厚1~2 mm,传入AW工作站。DSA检查设备为 GE innova 3100IQ。

1.3.2 CAT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下而上的扫描方向,扫描范围从颈1至颅顶,使用高压注射器(Medrad,stellant,PA)团注85~100 m1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 I/ml),流率3 ml/s,螺旋CT准直0.75 mm、层厚0.75 mm;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HP Work-station XW8000工作站,利用workstation 4.0软件进行后处理,重建间隔0.5 mm,250 mAS、120 kV;根据需要,采用小视野容积再现脑血管成像技术,并结合最大密度成像(MIP)、冠状位为主任意斜位成像(MPR)、表面遮盖多方位成像(3D)等技术进行图像分析,所有患者资料均由两位CT诊断医生共同观察。

1.3.3 DSA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注入造影剂40~120 ml,均从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进入主动脉弓造影,先对颈部血管进行检查,确定无颈部血管狭窄,分别将导管置于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左、右侧椎动脉完成正位和侧位高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计数资料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以0.4

2 结果

2.1 脑动脉瘤患者检查结果比较 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比较显示,CTA检查为脑动脉瘤,而DSA检查32例为脑动脉瘤,CTA误诊1例。符合率为96.97%;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0.9135,一致性极好,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33例患者分别采用CTA与DSA检查结果比较 例

2.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查结果比较 33例患者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0.8387,一致性极好,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33例患者分别采用CTA与DSA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检查首推DSA,其检查准确性高不容置疑,临床价值已得到公认[4],不仅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清楚地了解,同时还可进行介入治疗,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或手术提供可靠的病理病因解剖[5]。但众所周知,DSA检查后有可能并发永久神经并发症,而且操作复杂,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检查费用高[6],因此,如果将DSA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

本研究对本院66例脑血管病患者的CTA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其中33例经CAT检查为脑动脉瘤,而DSA检查32例为脑动脉瘤,CTA误诊1例。符合率为96.97%;3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查血管370支,其中CTA显示异常的93支血管经DSA检查为86支,符合率92.47%;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极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CAT检查符合率极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CTA与DSA两种检查方法均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而且两种方法各具特点,互为补充,前者是一种快捷、无创的影像检查技术,通过后期处理,可清晰显示脑部的解剖结构和病灶的细微变化,有利于颅内动脉全貌的观察,是急诊与大面积筛查脑血管疾病的实用检查方法。后者准确度高,CTA初诊后再经DSA检查后确诊,并进行治疗。

[1]田超,闫世鑫,崔世民,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12(3):229-234.

[2]华扬,高山,吴钢,等.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5(2):197-222.

[3]Chen W,wang J,Xing W,et a1.Accuracy of 16-row multisIice CT angi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small cerebralaneurysms[J].Neurosurgery,2008,62(1):113-121.

[4]Nagai M,Watanabe E.Benefits of clipping surgery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t angiography[J].Neurol Med Chir(Tokyo),2010,50(8):630-637.

[5]高源统,罗敏,李阳,等.脑动脉狭窄的CTA和MRA及DSA对照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9,24(3):255-258.

[6]黄峰,戚乐,吴最新,等.PC-MRA与CTA、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12):1800-1804.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符合率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