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山区村镇体系研究——以大别山区南溪镇为例

2013-06-26 12:05李传武杨本俊叶宋铃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南溪标度维数

李传武,杨本俊,叶宋铃

(1.皖西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2.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 合肥210008)

1 引言

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下,我国乡村聚落正面临转型发展和空间重构,村镇体系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和方法,以皖西南溪镇为实证区域,初步探讨了大别山区村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形理论有助于揭示复杂现象背后的内在特征,已成为当代理论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国外和国内学者对分形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Mandelbrot最早研究了城市规模分布的性质[1],D.Wong、A.S.Fotheringham和P.Frankhouser等先后研究了城市体系的位序-规模法则以及Pareto分布与分维的关系,S.L.Arlinghaus和 W.C.Arlinghaus讨论了中心地体系的分维[2]。国内艾南山、李后强等人做了开创性的工作[3],陈彦光、刘继生等人在理论开拓、方法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4-7]。分形理论主要用于城镇体系的研究[8-10],本文基于分形方法,对乡村地域系统中村镇体系进行探讨,希冀为山区村镇体系的规划提供参考。

2 区域研究背景

南溪镇地处皖西大别山区的金寨县西部,是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山区边贸重镇。全镇总面积205km2,人口5.2万,占总人口的35.1%。所辖李集村、后冲村、门前村、丁埠村、东湾村、横畈村、长岭村、曹畈村、扶岭村、南湾村、王冲村、柏元村、麻河村、石寨村、北塘村、南塘村、黄庄村、南溪村、王畈村、余山村、吴湾村、花园村、葛山村、曾畈村共24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森林覆盖率达75%,林地和耕地分别占总面积的47.5%和8.7%,林地多耕地少,是典型的山区镇。

3 分形理论模型和度量方法

3.1 村镇规模结构的分形模型

分形模型(1)中,r表示人口数量尺度,N(r)表示村镇数目,在某个标度范围内,N(r)与r满足上述关系,其中D就是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维数[7]。

当D<1(或q>1)时,表示区域内村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人口分布差异程度较大,首位镇的垄断性较强;当D>1(或q<1)时,表示区域内村镇分布比较集中,人口分布差异性较小,居于中间位序的村镇数目较多。

3.2 村镇体系的关联维数模型

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反映了村镇体系的重要特征,根据刘继生等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6],有如下关系:

上式中,r表示给定的直线距离尺度,dij表示村镇体系内的第i个村(或镇)与第j个村(或镇)之间的直线距离,H为 Heaviside阶跃函数[11],H(rdij)取1(dij小于等于r)或取0(dij大于r)。村镇体系空间分布标度不变性的分形特征,有如下关系:

上式中,C(r)表示关联函数,D是关联维数,刻画了村镇体系要素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一般情况下,D值介于0~2之间,当D→0时,表示村镇分布高度集中,当D→2时,表示村镇的空间分布均匀。

4 南溪村镇体系分形研究

4.1 村镇等级—规模的分形特征

对南溪24个村庄的人口规模规模按照从小到大排序,得到村镇位序—规模特征(表1)。

表1 皖西山区村镇位序—规模特征 (单位:人)

由于幂函数关系等价于对数线性关系,双对数坐标图上的“位序—规模”数据点的直线关系成立或部分成立,即可判定分形存在,直线上点的范围即为无特征尺度的标度区。选取lnr为横坐标、lnP(r)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模拟(图1)。结果显示:q值接近于1(q=1.0577),表明村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一定程度上服从Zipf定律。由于分维数D值小于1(D=0.9454),表明该村镇体系中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相对较大,首位镇南溪在村镇体系中处于较强的垄断地位,显示出该村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有较大的调整和优化的空间。

图1 村镇规模分布双对数坐标图

4.2 村镇体系空间相关性的分形特征

以arcGIS为技术支撑,对2012年金寨县交通图矢量化处理后,分别测算出24个村镇之间的直线距离,据此构建南溪各村镇的半角距离矩阵(表2)。取步长Δr=1km为标度,由于在r距离内,各村镇之间的直线距离的点数C(r)随r的变化而变化,故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点对(r,C(r))(表3)。取lnr为横坐标、lnC(r)为纵坐标做散点图(图2)。空间关联维数的计算必须考虑无标度区的范围,根据散点图,无标度区范围从序号6起,到序号12结束,无标度区对应的尺度范围是6~12km,在此尺度范围内区域村镇体系存在自相似性,显示出山区村镇体系自相似性的距离尺度范围较为狭窄。测定系数R2=0.9529,表明拟合良好,空间关联维数D=0.9887,接近于1,由于D值既不趋向于0,也不趋向于2,表明该区域山区村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既非高度集中,也非均匀分布,介于二者中间状态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2 区域城市空间相关性的坐标图

4.3 南溪人口职业结构对村镇体系的影响

2009年南溪镇从业人口共34 707人,南溪镇的劳动年龄内人口共30 272人。统计显示,南溪镇的从业结构涉及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信息业和外出务工等,乡村从业人口出现了明显的职业分化(图3)。其中农业人口最多,共有13 786人,占从业人口的39.7%;其次是外出务工

人口,共计9 170人,占从业人口26.4%;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人数均较多,分别占就业人数的7.1%和6.8%。客观上为推进南溪乡村城镇化、优化村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创造了良好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南溪镇的非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有1 580人,基本为老人和留守儿童,在今后的居民点调整中应该应给予充分关注。

表2 南溪镇域各村镇的半角距离矩阵 (单位:km)

表3 标度r及其对应的关联函数C(r)

图3 南溪镇域从业人口的结构状况

5 结论与讨论

利用分形模型对大别山区南溪的村镇体系进行了探讨,结论如下:

(1)南溪的村镇体系结构一定程度上服从Zipf定律。说明村镇体系和城镇体系有着相似的内在逻辑。分维数D小于1,表明首位镇南溪在村镇体系中处于较强的垄断地位,但其村镇体系中人口分布差异相对较大,村镇体系规模结构有待优化。

(2)无标度区范围跨度狭窄,村镇体系的分形发育不完善。无标度区对应的尺度范围是6~12km,在此尺度范围内区域村镇体系存在自相似性,自相似性的距离尺度范围较为狭窄,其村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既非高度集中,也非均匀分布,介于二者中间状态,显示出山区村镇体系的自身特点,提醒我们在村镇规划中不能盲目照搬城镇体系的规划模式。

(3)乡村职业结构有利于村镇体系的调整与优化。研究表明,南溪镇的从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分化明显,从业主要集中在农业、乡镇企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外出务工等方面,客观上推动了南溪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和村镇体系的空间优化。对于非从业人口,尤其是山区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在今后的村镇体系调整中应该充分重视。

[1]Cleick J.Chaos:Making a New Science[M].New York:Viking Penguin,Inc.,1988.

[2]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地理科学,2000,20(2):166-171.

[3]李后强,艾南山.具有黄金分割特征和分形性质的市场网络[J].经济地理,1992,12(4):1-5.

[4]陈涛.城镇体系随机聚集的分形研究[J].科技通报,1995,11(2):98-101.

[5]刘继生,陈涛.东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J].地理科学,1995,15(2):23-24.

[6]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9,18(2):171-178.

[7]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系统的异速生长关系与位序-规模法则——对Steindl模型的修正与发展[J].地理科学,2001,21(5):412-416.

[8]李江.武汉市外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演变规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3):209-211.

[9]刘继生,陈彦光.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及其与水系分布的关系探讨[J].地理科学,2003,23(6):713-719.

[10]聂坚,白永平,孙克,等.“红三角”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分形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5):673-678.

[11]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2.

猜你喜欢
南溪标度维数
β-变换中一致丢番图逼近问题的维数理论
干杯!
一类齐次Moran集的上盒维数
基于改进AHP法的绿色建材评价指标权重研究
去北陵公园怎么走?
基于多维标度法的农产品价格分析
加权无标度网络上SIRS 类传播模型研究
最后放手的人最疼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延迟效应
具强阻尼项波动方程整体吸引子的Hausdorff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