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资本、就业压力与焦虑的关系

2013-06-28 08:26阮小燕谢伟芳丁成标
文教资料 2013年11期
关键词:韧性资本问卷

阮小燕 谢伟芳 丁成标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2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城市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0000;3武汉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00;)

Luthans(2004)最早提出心理资本概念,界定它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积极心理状态,并于2006年进一步明确心理资本是介于积极状态与类特质类之间的可相对维持且可以开发的一种类状态[1-4]。心理资本研究最初集中于组织行为领域,测量自我效能感(自信)、韧性、希望和乐观四个维度[5-7];国内张阔(2010)、宋洪峰(2012)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心理资本问卷中文版-24(PCQ-24)的基础上开发出积极心理问卷PPQ、心理资本问卷中文版—16(PCQ-16),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逐渐丰富;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着性别差异与焦虑抑郁、心理健康、总体幸福感、积极情绪等密切相关,一些特殊群体(如贫困生)的心理资本有待关注[8-14]。高校毕业生作为比较特殊的群体,直接面临就业竞争[15-16],探讨其面对就业压力时,心理资本与心理焦虑反应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选取武汉地区9所高校毕业班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71份,回收率为92.7﹪,剔除无效问卷22份,剩余有效349份,理文科比例为1:1.22,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年龄为(22.56±1.33)岁。

1.2 研究工具

1.2.1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

采用张阔等人在李超平翻译的PCQ-24中文版基础上以大学生为样本开发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17]。PPQ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韧性、希望和乐观四个维度,采用7点评分方式。实测量表信度较好,ɑ=0.8923,各分量表ɑ系数在0.7452~0.8507。

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模型拟合度较好,x2/df=4.07,RMSER=0.09,NFI=0.91,各项因子载荷度达到0.5以上,详见表1。

1.2.2 状态焦虑量表(S-AI)

20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76。

1.2.3 就业压力源问卷

使用陈俊(2009)《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18],包含六个维度:自身条件、职业期望、求职经历、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生理因素,采用4点评分。运用LISREL8.7对就业压力源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剔除因子载荷度低于0.4的项目7,8,20,21,30后,信度为0.9152,各分量表的信度除生理因素之外都达到0.71以上。修正后的模型拟合度较好,各项指标见表2。

1.3 数据处理

运用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SPSS16.5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调节作用分析。

2.结果

2.1 心理资本与焦虑的关系分析

心理资本及其各因素与焦虑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心理资本与焦虑水平呈负向的变化关系。

表1 心理资本问卷模型拟合度指标(n=349)

表2 就业压力量表模型拟合度指标(n=349)

表3 心理资本与焦虑水平的相关分析

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心理资本能够解释焦虑的5.3%的变异,心理资本能够呈现显著的负向预测焦虑水平,心理资本越高,焦虑水平越低,心理资本越低焦虑水平越高。

表4 心理资本总体对焦虑的回归预测分析

2.2 就业压力源对焦虑的预测作用分析

就业压力源及各因素与焦虑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就业压力源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自身条件,职业期望,求职经历,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生理因素均与焦虑显著正相关,就业压力源与焦虑水平呈现出同方向变化趋势(P<0.05)。以就业压力源为预测变量,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就业压力源显著地影响了因变量焦虑,就业压力源解释了焦虑6.3%的变异。

表5 就业压力源对心理健康的回归预测

2.3 就业压力、心理资本对焦虑的回归预测分析

上述结果显示就业压力、心理资本与焦虑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就业压力和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引入自身条件、职业期望、求职经历、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生理因素,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十个因子,结果给出四个模型。

表6 就业压力、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回归预测方程

a.预测变量:家庭因素

b.预测变量:家庭因素、希望

c.预测变量:家庭因素、希望、韧性

d.预测变量:家庭因素、希望、韧性、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希望、韧性、学校因素四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模型。四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呈递增趋势,经过模型检验,四个模型的F值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达到显著,四个模型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残差Durbin-Waston值为1.964,取值与2非常接近,可见残差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我们采用模型解释力最高的模型4。

表7 家庭因素、希望、韧性、学校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回归模型

模型4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有4个变量,即家庭因素、希望、韧性、学校因素。四个预测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364,决定系数为0.132,校正的决定系数ΔR2=0.122。说明逐步回归筛选出的变量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2.2%的变异,其中以家庭因素最具有预测力,其单独解释量为6.5%。

2.4 心理资本对就业压力源与焦虑的调节作用

采用分层回归法,首先引入就业压力均分,在模型第二层引入心理资本均分,第三层引入就业压力去中心化与心理资本去中心化的积,进行分层回归,交互作用不显著(p=0.83),心理资本总体上对就业压力源与焦虑不存在调节作用。用回归模型分别检验心理资本的韧性维度、希望维度对就业压力源与焦虑的调节作用是否显著。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各因子中韧性对学校因素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显著的调节作用(t=-2.143*,P<0.01)。

表8 学校因素、韧性、学校因素×韧性对心理健康的分层回归预测

a.预测变量:学校因素

b.预测变量:学校因素、韧性

c.预测变量:学校因素、韧性、学校因素×韧性

模型残差Durbin-Waston值为1.975,取值非常接近2,用解释力最高的模型3进行解释。

表9 模型3的显著性检验

以上下27%为分界点,将学校因素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将韧性按同样的方法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以学校因素和韧性为自变量,焦虑为因变量,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交互作用显著(F=4.238,P<0.05)。

因变量:焦虑P<0.05

附图交互作用图

3.讨论

本研究对心理资本与焦虑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心理资本能负向预测心理焦虑水平,说明心理资本越高的个体,心理焦虑水平越低。就业压力与焦虑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就业压力源能够显著预测焦虑水平,说明就业压力越大的个体心理焦虑水平越高。心理资本中韧性对就业压力源和焦虑的调节作用显著。当压力程度很低时,无论是韧性低的人还是韧性高的人,都表现出较低的焦虑水平;当压力程度较高时,韧性低的人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水平,而韧性高的人焦虑水平较不高,说明了心理韧性在就业压力学校因素和焦虑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这一结论验证了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模型,说明心理资本中的韧性具有保护性的调节或中介作用[19]。正是由于韧性的调节作用,个体在面临就业压力时,能够调节心理状态,使之从失衡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韧性越高的人心理回复能力越强,越能够从挫折和压力中回复,因此也拥有着较低的焦虑水平,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资本在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具有积极的心理保护作用和调节作用,同时心理资本是一种可开发、可提升的类状态积极心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增强大学生自信心,增强心理韧性,培养积极信念和乐观风格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压力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1]Luthans.R The need for and meaning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2,23(6):695-706.

[2]Luthans and Youssef,C M.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33(2):143-160.

[3]Seligman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4]Lalson M,Luthans F.Potential added valu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predicting work attitudes[J].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10,13(1):45-62.

[5]Hosen,R,Solovey-Hosen,D,and Stern,L.Education and capital development:Capital as durable personal,social,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on the happiness of individuals[J].Education,2011,123(1):496-513.

[6]Judge,T,and Bono,J.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self-estee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0,86(5):80-92.

[7]李广,冯江平.心理资本作用机制研究综述[J].研究与经探索济2010(3):58-59.

[8]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56-1358.

[9]宋洪峰,茅天玮.心理资本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J].2012,21(369):106-109.

[10]肖雯,李林英.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6(18):691-694.

[11]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8-152.

[12]陈桂兰.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329):82-83.

[13]谢巧玲,王秀希,王博,等.大学生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09,(04):126-128.

[14]曹杏田,励骅.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定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85):42-44.

[15]戴可.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及应对方式与人格类型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6]靳丽华.职业韧性: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新角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10,9(2):129-130.

[17]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58-65.

[18]陈俊.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08.

[19]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9-113.

猜你喜欢
韧性资本问卷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问卷网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