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小城镇的实现之路——猕猴桃小镇蒂普基的经验借鉴

2013-06-29 05:50
四川建筑 2013年4期
关键词:猕猴桃新西兰

王 瑾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蒂普基(Te puke)位于新西兰北岛丰盛湾(Plenty)区域,属亚热带气候,浅丘地形,土壤肥沃盛产各种水果,人口6800人。是世界上最适宜猕猴桃种植的地区之一(图1)。

图1 蒂普基区位

1 新西兰猕猴桃发展历程

1906年,猕猴桃进入新西兰,几年后在蒂普基等地培植成功。第一批猕猴桃出口欧美后大受欢迎,农户随后扩大种植面积,并改名为奇异果(Kiwi fruit)。20 世纪80年代,新西兰垄断了全球猕猴桃市场,直到20 世纪90年代,由于意大利、智利等产地的兴起,其出口量才逐渐下滑。2000年后,“Zespri”公司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积极开展全球营销,树立新西兰猕猴桃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促使新西兰成为猕猴桃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生产国。

2 小镇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2.1 猕猴桃产业链互动模式

蒂普基作为新西兰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高地,其猕猴桃产业已完整涵盖了从种植业到加工业再到观光旅游业的三大产业类型,猕猴桃产品种类丰富,不仅包括水果,还有各类深加工产品,如猕猴桃食品、护肤品及旅游纪念品等,以及由旅游业衍生出来的各种节庆活动。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联动,形成了以猕猴桃种植业为基础,加工业、旅游业同步推进的产业全面发展局面(图2)。

图2 猕猴桃产业链

2.2 一产——种植业

目前,猕猴桃种植业形成了“生产——销售——科研——生产”的良性循环。“Zespri”公司联合市场研究机构,将针对各类市场及消费群体进行的研究成果反馈给园艺科研机构,用以引导其开发具有最大附加值的猕猴桃品种,然后各类品种纳入猕猴桃资源圃,便于根据市场变化随时更换销售产品,除此之外,通过规范化的种植标准来约束种植户,从而实现生产的“栽培管理规范化”、“果实生产商品化”。

2.3 二产——加工业

随着新西兰猕猴桃水果品牌的建立,与其相关的各类加工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分为果品加工类产业与衍生品加工类产业。果品加工产业主要业务包括果园技术指导及生果收获后续服务,每一步工作都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保证产品质量;衍生品加工公司主要生产以猕猴桃果实、花等为原料的各种加工品,包括各类食品、护肤品,还有以猕猴桃为主题制作的箱包、衣服等,采取实体店加网店的营销模式。

2.4 三产——旅游业

作为“世界猕猴桃之都”,蒂普基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专业游客,除此之外,每年采摘季则是背包客体验生活的最佳时机,而普通游客如果想对猕猴桃产业及当地民俗进行一站式体验,猕猴桃主题公园——“kiwi360°”就是最好的选择。

“kiwi360°”占地约5466 m2(13.5 英亩),集农耕体验、度假休闲、宴请婚庆、特产售卖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包含种植区、加工区、游艺区、咖啡厅、土特产商店等。在这里,人们除了解猕猴桃种植技术、参与采摘、参观加工区、品尝特色餐饮外,还能参加各类主题节庆活动。

2.5 “Zespri”TM 品牌运作模式

新西兰猕猴桃品牌之所以能重新崛起,一方面是“Zespri”国际有限公司采取“公司+ 农户”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是“Zespri”公司建立了“Zespri”质量管理体系(图3)。

图3 “Zespri”TM 品牌运作模式

“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公司对果农发行股票,果农成为公司的股东后,可得到公司为产品支付的款项以及公司商业利润的分红。通过“Zespri”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在各个环节实时进行质量跟踪,确保品牌品质。

3 特色产业引导下的城镇建设

蒂普基的城镇建设无论从功能布局、空间层次,还是从道路系统和景观标识系统等方面,都渗透着对猕猴桃这一城镇品牌的诠释。

3.1 功能布局

随着猕猴桃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了对分选包装、物流、下游产品开发、旅游开发等相关行业及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因此,在城镇功能区布局时划分出了产业配套区、居住生活区、休闲度假区及种植园等四大功能区。居住生活区和产业配套区之间通过区域交通干线与临近大城市相连,方便猕猴桃产业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补充;居住区内部通过生态绿廊与外围猕猴桃种植园间保持联系,既避免了组团间的连片发展,又实现了小镇田园景观的打造。

3.2 空间层次

由于小镇人口少,镇区范围有限,城镇空间不可能按照大城市的模式,因此,小镇结合猕猴桃田形成社区、庄园及种植园三大空间层次,突出其精致、生态、闲适的特征。

社区内路宽窄,路网密度大,民居以独院为主,房屋多为1~2 层,居住组团采用自由式布局,组团内道路多采用尽端式,有益增强社区的独立性及私密性;庄园多采用前院后田的形式,分布于居住社区外围,兼具农业生产、观光体验、旅游住宿等功能;种植园由防风林分隔出多个猕猴桃种植单元,形成独特的猕猴桃田景观,随季节呈现不同色相变换。

3.3 道路交通系统

居住区与工业区由快速过境公路分割,工业区的大型货车经由公路实现物流运输,避免其在居住区内穿行干扰居民生活,各区内部依据自身特点建有一套完整的路网体系,全镇形成快慢分异的交通格局(图4)。

图4 路边停车道路断面

居住区道路按功能分为交通性及生活性两类。交通性道路主要布置在居住区边缘,作为居住区内部车辆出入境主要通道;道路断面强调机动车行驶空间和开阔的视野,无沿街店面。生活性道路串联居住组团中心并接驳交通性主干道,满足到达性需求;断面强调非机动车空间,通过减少机动车道数量、降低机动车道宽度控制机动车速度,利用宽阔的人行道开展沿街和露天商业,营造温馨的生活气息。

小镇平时瞬时车流量不大,在猕猴桃采摘季或举办节庆活动等特殊时期,可利用路网密度高的优势,组织相邻两条道路单向通行相反方向的车辆应对车流量的突增。镇区除超市等公建外,较少设置专用停车场,车辆以路边停车为主,但结合道路本身的功能及区位,在断面设计中采用差异化的停车布置方式。

3.4 特色标识系统

为了突出小镇“猕猴桃之都”的产业特色,景观标识系统重视猕猴桃元素的融入,如采用巨型猕猴桃雕塑、猕猴桃形状的游览车及公交猕猴桃彩绘等强化小镇产业形象。

4 经验借鉴

四川是中国第二大猕猴桃产区,蒲江县复兴乡作为四川省猕猴桃主要种植区之一,有着非常适宜猕猴桃生长的气候及土壤条件,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特色品种“金艳”的产销成功,复兴乡已具备打造“猕猴桃之乡”的基础条件。以下是结合蒂普基在猕猴桃产业及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当地现状归纳出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优化产销合作模式,创猕猴桃知名品牌

建立公司+农户的联合企业,以土地流转为手段,通过资源有效组合和集约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通过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农户分配制度,提高猕猴桃的品质;积极申办猕猴桃产业年会,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针对细分市场的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4.2 延长猕猴桃产业链,开发深加工产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结合猕猴桃种植基地发展猕猴桃深加工产业;依托种植园的优美环境,开发集运动休闲、美容养生、理疗保健、餐饮美食等项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开拓产业体验及农业观光市场。

4.3 定期举办猕猴桃节,以节为媒,提高乡镇知名度

积极举办以猕猴桃为主题的各类节庆活动,以节为媒,扩大宣传,吸引周边市县的客流,提升乡镇特色品牌知名度。

4.4 以“中华猕猴桃之乡”的标准进行城镇建设

乡镇外围布置规模化的猕猴桃种植园;乡镇边缘结合林盘布置休闲农庄,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乡镇内部,以景观化的种植园区作为生态绿廊,控制组团蔓延并保留原始的山水格局,街区内部道路强化人行空间,布置沿街商业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重要节点处利用景观标识系统突出猕猴桃特色。

[1]霍尚一.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奇迹——新西兰猕猴桃的案例启示[J].生态经济,2011(5):131-135

[2]郑晓琴,陈彦,李明章,等.猕猴桃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四川猕猴桃产业近况[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6)

[3]陕西省果协赴澳新考察组.新西兰猕猴桃考察报告[J].果农之友,2009(8)

猜你喜欢
猕猴桃新西兰
新西兰兔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提取猕猴桃的DNA
摘猕猴桃
游新西兰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用猕猴桃补叶酸?未必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