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术后处理与临床研究

2013-07-08 02: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7期
关键词:术腔喉科鼻息肉

石 建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辽阳 111000)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术后处理与临床研究

石 建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处理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系统术后处理的观察,并与未经系统术后处理的同类手术(60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系统术后处理组的手术有效率为91.2%,未系统术后处理的手术有效率为80.0%,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26)。结论术后规范系统处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术后处理;临床分析

鼻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的广泛开展,使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术者操作水平、术中出血、术后未经鼻内镜随访,术后没有经规范化的综合治疗等,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据报道约2.5%~24%[1-3]需再次行ESS手术,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术后没有进行规范系统化的处理。因此,如何进行规范系统化的术后处理成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一个关键。作者对196例同期行经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分成系统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规范处理对内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96例(364侧),分成2组(A组、B组)。A组136例(系统处理组),男78例,女78例,年龄16~69岁(中位年龄35.7岁)。均有鼻塞、流涕,部分患者有头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4]:Ⅰ型Ⅰ期6例,Ⅱ期14例,Ⅲ期18例;Ⅱ型Ⅰ期8例,Ⅱ期28例。Ⅲ期26例,Ⅲ型36例,伴有鼻中隔偏曲者24例,伴有变态反应性鼻炎者10例,行冠状位CT扫描。采用Messerk linger术式。

B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5~65岁(中位年龄33.5岁)均有鼻塞、流涕,部分患者有头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Ⅰ型Ⅰ期4例,Ⅱ期8例,Ⅲ期6例:Ⅱ型Ⅰ期8例,Ⅱ期14例,Ⅲ期8例;Ⅲ型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者14例,伴有变态反应性鼻炎者6例,行冠状位CT扫描。采用Messerk linger术式。

1.2 方法

A组:①术后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但是尽量少填塞或不填塞;Ⅰ型Ⅰ期的不填塞,术后即给予生理盐水+肾上腺素鼻腔冲洗止血,其他的则将纱条放在创面上,轻压即可。②术后鼻腔填塞纱条尽量在24h内抽出;③术后鼻腔冲洗用药视情况:a.术后第1天抽纱条后,如鼻腔有出血,则用生理盐水500mL+肾上腺素3mL鼻腔冲洗,即可止血;b.术后第2天起用林格氏液鼻腔冲洗,每天一次,连续2周。④全身用药:青霉素560万+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天一次,连续5d),抗纤0.4(静滴,每天一次,连续2d);有息肉病变的,加用罗红霉素0.15,每天2次,连续1个月;⑤局部用药:伯克纳喷鼻,每天2次,每鼻孔2喷;⑥鼻内镜下换药:术后第5天开始第1次换药,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至术腔上皮化完成。B组:①术后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全填塞;②术后鼻腔填塞纱条在48h内分次抽出;③术后第3天起每天在鼻腔收缩和表面麻醉下用吸引器清除鼻腔分泌物及血痴;④全身用药:青霉素560万+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天一次,连续5d);⑤局部用药:伯克纳喷鼻,每天2次,每鼻孔2喷;⑥鼻内镜下换药:术后第5天开始第1次换药,出院后每周1次,连续3周。

2 结 果

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4],观察患者鼻塞、头痛、鼻腔分泌物、嗅觉的改善,内镜检查术腔上皮化情况和是否有息肉样变组织、肉芽组织。随访患者6个月以上,结果发现A组总有效率为91.2%,B组总有效率为80.0%,见表1。

表1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例数)

从表1可见,术后系统处理组的手术有效率91.2%,对照组为80.0%,用随机区组设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P=0.026,表明在疾病分组情况下,A、B两组的手术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内镜手术患者疗效差强人意,通过临床随访和经验总结,作者认为有几大因素影响ESS的手术效果:①术前围手术期的处理;②术者的操作技巧和临床经验;③术后的系统化处理。因此,如何正确进行术后处理也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手术疗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1 术后鼻腔尽量少填塞或不填塞,并且应在24h内抽出填塞物。实践证明,将采用少填塞或不填塞的与全填塞的相比较,患者的不适感明显减少,未诉头痛、呼吸困难,而且24h内抽出鼻腔填塞纱条,可以减少早期粘连,减轻鼻腔黏膜的术后反应。

3.2 术腔冲洗的问题术后鼻腔分泌物,特别是血块,可促进内芽组织形成,并导致鼻腔粘连,适当的术腔冲洗有利于止血和清除鼻腔内陈旧性出血及血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渗盐水有助于消除黏膜水肿,并加快纤毛摆动,因此术后冲洗次数及用药需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术后每天都做鼻腔冲洗,可以减少鼻腔粘连发生;术后第1天用生理盐水十肾上腺素冲洗,有助于抽出填塞物后的止血;第2天开始改用林格氏液冲洗,有利于鼻腔黏膜的修复。

3.3 用药的问题: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大家已基本认可,近年有研究表明[5,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小剂量长期口服对慢性鼻窦炎有良好的疗效。实验表明,本药可调控黏附分子、L-选择素和Mac-1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也可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可有效地使息肉缩小,尤其是小息肉,而且与鼻内类固醇药物合用可增强疗效。

3.4 规范的系统的鼻内镜下换药:术腔创面愈合过程大致经历3个阶段[7-9],其中第2阶段术后第3~10周,是术后术腔治疗的最关键时段,此时适当的清理技巧和适当的换药间隔则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出院后第l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至术腔上皮化完成,清理时应主要用咬切钳,避免撕扯伤及正常黏膜。

作者通过对136例病例的观察总结,发现经过上述规范系统化术后处理的患者,手术有效率比普通对照组的高出10%,说明规范系统的术后处理对提高手术有效率大有帮助,而且说明上述术后处理措施是完全可行的。

[1] 石建.鼻内镜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51-52.

[2] 许庚,李源.内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513-515.

[3] Senior BA,Kennedy DW,Tanabodee J,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functional endscopic sinus surgery[J].Laryngoscope,2005,115(1): 151-157.

[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3):133-135.

[5]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139.

[6] 第3次亚洲鼻科学研讨会侧记[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 (4): 247-249.

[7] 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5):302-305.

[8] 崔广帅.鼻内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52.

[9] 毛承越.耳鼻咽喉科临床手册[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30-236.

The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Study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SHI Jian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Liaoning Province Liaoy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Liaoyang, 111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MethodsPatients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were observed after systematic treatment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60 cases which were not treated systematically after operation in the same surgery.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in treated systemically group after operation is 91.2% and in untreated group is 80.0%,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ly (P=0.026).ConclusionThe standardized and systemic treatment after oper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to improve surgical effect.

Sinusitis; Nasal polyps; Endoscopec surgery;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Clinical analysis

R765.4

B

1671-8194(2013)17-0020-02

猜你喜欢
术腔喉科鼻息肉
脱细胞真皮填塞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腔效果分析*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乳突根治术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再植入病例分析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2018’学术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第七届第二次编委扩大会通知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更正:
鼻内镜术后术腔纳吸绵的处理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