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13-07-08 02:17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偏瘫分组康复

赵 斌 刘 瑞 朱 江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赵 斌 刘 瑞 朱 江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所得到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50例,其中2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其余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并结合康复治疗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出现明显差异,P<0.05,意义明确。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而言,在常规恢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安全性;偏瘫;运动功能;脑卒中

脑卒中是脑部血流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缺血,出现偏瘫、失语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脑卒中通常是突然起病,若不能及时处理即救治,会造成致死、致残等严重后果。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从而使得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上升,现在脑卒中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2]。脑卒中后通常会出现偏瘫、失语等一系列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后期治疗费用高,而且效果也不是十分显著,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常规恢复治疗作为辅助治疗,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为主要研究方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50例,此次研究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分配均为随机,观察组25例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9.0±3.4)岁;对照组25例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46~75岁,平均(61.0±2.9)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国际会议最新制定的有关此类疾病的标准[3],由本院知名教授进行诊断,采用先进技术,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疾病情况,患者合并出现偏瘫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表现,将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等信息进行对比,可发现其差异无明显意义,对比明确。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物理疗法1次/天,30min/次。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简易康复治疗,包括卧位、坐位、从卧位到坐位以及从坐位到站位等运动功能锻炼,先将具体计划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鼓励患者进行配合治疗,具体采取分组治疗的方法,按病情的相似程度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在相应专业人员的引导下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完成各种预定的动作训练,开始训练时采取分组集体训练的方法,每天进行1次,每次进行1小时,经1个月的训练后,每周分组训练的频次改为每周2~3次,其余的训练由患者家属监督及配合下完成,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评价方法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分,主要根据Fugl-Meyer评分方法观察患者对动作的完成程度,将每项测试的内容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未完成、部分完成以及全部完成的评分分别为0分、1分和2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并发症的情况作为安全性比较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AS 18.0统计处理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χ2检验的方式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对比,并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详细观察以及认真评分,由表1可知,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评分进行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意义不明确;在康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别加大,对比两组患者的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运动能力得到很好的恢复,对照组患者则恢复较少,t=7.36,P<0.05,意义显著。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评分结果[(±s),分]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评分结果[(±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 25 40.70±5.75 69.50±7.66对照组 25 41.20±4.98 56.20±4.79

2.2 安全性比较对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不同,P<0.05,意义明确。本次研究中,并发症的种类包括下肢静脉血栓、感染、压疮等,对照组患者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在脑疝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别不大,两组患者中均无脑疝发生,不具有对比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脑卒中会产生偏瘫、失语等一系列后遗症,所以对于提高后期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来说,康复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住院治疗消费高,代价比较大[4]。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中,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这种简易康复治疗,患者能够在社区中完成,简单、经济,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我院选取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采取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治疗,对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了探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简易康复治疗采用了分组实施的方法,即对病情相近的患者进行分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为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选用了Fugl-Meyer评分作为评价的方法,从结果来看,接受简易康复治疗的患者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评分要显著高于治疗前,说明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是有效的,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简易康复治疗相较常规康复治疗有效。而从安全性方面考虑,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在脑疝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别不大,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更安全有效。综上所述,作为一项新式的康复手段,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而言,经济简便,而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1]李铁铮,徐国崇.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471-472.

[2]马明秀.社区简易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以及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478-479.

[3]邵爽,杨丽娟,李源渊.社区简易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与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4):390-392.

[4]邵爽,戴红,张芳.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523-526.

R743.3

A

1673-5846(2013)08-0072-02

榆林市第一医院榆林医院神经内1科,陕西榆林 719000

猜你喜欢
偏瘫分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分组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