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名城文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013-07-10 00:29邢胜国
卷宗 2013年8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旅游

邢胜国

摘要:就目前来说,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而旅游名城承德,如何确立自己的特色、推出自己的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承德,怎样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对文物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文物古迹在旅游中所起的这种特殊作用,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基于如此的现实,从实际出发,我们应充分利用文物优势,以文物古迹为主题,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

1 科学定位发展城市旅游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承德一带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特别是清王朝康乾盛世时期修建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德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一九九四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所以承德有着历史深邃的文化遗传,承德的旅游需发挥“主打文化牌,开发古迹游”的自身优势。确立清代皇家文化是承德旅游的核心特色。发展承德旅游,首先要明确旅游建设和发展的纲要---文化脉络。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最高文化的代表之一,从而也确立了将“清代皇家文化”作为发展承德旅游的纲领。一切的建设和发展都以清代皇家文化为核心,通过城市推介、旅游宣传、城市开发、文化遗产挖掘等多个方面来不断强化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牢牢把握传承历史,发展新貌的思路。把清代传统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延续。利用更先进的渠道和更多的资源推介和展示承德这座旅游名城。承德的城市形象要通过国际交流走向全球。

2 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承德作为逐步开发中的历史文化名城,来承德旅游的游客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物古迹在旅游中所起的这种特殊作用,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基于如此的现实,从实际出发,我们应充分利用文物优势,以文物古迹为主题,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为吸引游客,注意文物保护。由于探古求知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而文物古迹可满足这一需求,文物古迹遂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界人士认识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这一重要作用后,为了吸引旅游者,必然会注意保护文物,以便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为了文物这项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

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无经费来进行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旅游区就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无论对国家,还是对集体来说,这都是一件有益的事,这个办法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这样,大批文物就可得到抢救和保护。 增强人们的文物意识,利于文物保护。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3 对历史文物科学保护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收益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增长。当时在经济开发中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难免遭到建设性破坏。70年代的太谷等城,历史价值根本不亚于平遥,现在却荡然无存。福州的“三坊七巷”在旧城改造中给“改”掉了”。特别还存在破坏名胜古迹和文物的不文明现象,甚至还有偷盗文物的犯罪行为。乱扔垃圾,攀爬文物,乱刻乱画,爱护名胜古迹和文物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近十年当中,也有多多少少的人明白了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纷纷投入到这其中。如何保持经济发展和古迹遗址、文化遗产相协调,消除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对古迹遗址和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已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制订科学的方案,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完全可以齐头并进。如果能够把旅游产生的利益合理地用于文物保护,则又可达到“以文物养文物”的目的。真可谓两全其美,实现双赢,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共同出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旅游资源,往往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利用文物旅游资源的条件发展旅游业,其本身便是对文物资源的一种保护与开发。也就是说,文物只有被利用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不可移动的文物,也只有通过旅游才可达到用“物”说话的目的,才能充分体现其作为文物的价值。

4 如何保证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过度的开发旅游资源就会破坏文物,所以最为游客,就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保护文物,因为文物是中华名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有人认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是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搞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就得让路。于是,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追求经济效益,这种行为必然导致开发过度,甚至出现乱修、乱改、乱拆、乱建,毁真造假等不负历史责任的现象。为此,国家曾三令五申,禁止对文物的破坏性利用,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文物的安全,维护文物的原真性。 于是,有些地方又干脆把文物彻底封存起来,让其与旅游完全脱钩,实行“为保护而保护”的政策,结果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那么,该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呢?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难,最关键的是要讲究科学性。也就是说,要通过最科学的规划来解决。文物要保护,旅游要开发。但旅游开发决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科学的规划就是要兼顾两者的利益。所以这个规划必须经过实地考察、讨论研究、精心设计直到专家论证、行政报批、政府审议等严格的程序,才能付诸实施。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造成对文物的损害破坏,也不会产生不利于旅游开发的后果。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也就自然理顺了。

“和合承德网讯报道,截至目前,我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已开工的67个项目中,有30项完工;年底之前,除普宁寺和普陀宗乘之庙外,剩余项目将陆续完工。“据了解,为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围绕消除安全隐患、加强保护、挖掘文化、整治环境、国家投资6亿元,分5年对古建筑、文物遗址、古典保护等六大类项目给予支持,细化为111个保护项目,涵盖了避暑山庄及现存9座寺庙保护内容。截至目前,国家资金已到位4.2亿元,完成方案编制104项,开工了总投资4亿元的67个项目,完工30项。其中,避暑山庄的水心榭、如意洲、金山、烟雨楼等重点标志性建筑,外八庙中的安远庙、普乐寺、普佑寺、溥仁寺4座寺庙,所有古建筑修缮和安消防工程全部完工;普宁寺和普陀宗乘之庙两个最大的单体保护修缮工程,分别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的65%和15%。

以上阐述仅以承德为例,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地都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这些丰富的文物凝聚了数千年人类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民族精神文化和国家文明形象的标志,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这些极富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人们考证古代历史,探索过去的标志。保护文物古迹,是人们了解古文明,探索古文化的活见证。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旅游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名胜古迹
旅游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