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的中国NGO

2013-07-12 18:48徐迅雷
检察风云 2013年10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非政府之友

文/徐迅雷

初级阶段的中国NGO

文/徐迅雷

NGO就是“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它已经从最初的“洪水猛兽”变成当下一个挺时髦的词,正式登记的就有46万个——46万个,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在媒体上,“非政府组织”也频频出现。这个时代,是应该把更多的目光移到NGO身上了!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党委政府统管一切,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夫妻吵架家庭纠纷都要找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来解决。这样的时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期,在人们心中烙下很深的烙印,就是“政府至上”、“政府崇拜”。这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无法做到“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公民和社会能自己管理和服务的事情,就应该交给社会自己去做。

“非政府组织”不是“无政府主义”,更不是“反政府组织”。一看到“非政府”三个字心里就打寒战,这实在是毫无必要。“非政府组织”无非就是指“不是政府的组织”,大抵也可以说成是“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在我国,NGO的发展、兴起,主要在改革开放之后,时间很短,确实处于初级阶段。人们不熟悉NGO,“非政府组织”本身不够发达、不够完善,这都很正常。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之间,绝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协作的、合作关系。在慈善公益领域,“免费午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例。“免费午餐”由民间发起,由“非政府组织”的基金会来操作,最后带动政府来参与,这样的互补、这样的合作、这样的共赢,使得“免费午餐”有口皆碑。

与发达国家的NGO相比,我们毕竟起步较晚。他们的非政府组织可谓是全方位发展的,而且力量很强。“绿色和平”组织很牛,这个大家都知道;总部在德国柏林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也不简单,他们年年分析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名,影响力就很大。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活跃程度可能是最高的。已有一大批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从事保护环境这个重大的公益事业,其中包括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绿色家园志愿者等等。

作为中国民间环境保护团体的“带头大哥”,于1994年3月批准注册成立的“自然之友”致力于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成自觉自愿的行动。19年来,“自然之友”的工作卓有成效。我作为环保的支持者,参加过几次“自然之友”浙江小组的活动。在杭州,见到了“自然之友”继任总干事李波先生,我收藏着他给我的名片,那是用废纸的背面印刷的,翻过名片的背面,那废纸上印着的第一句话是“模糊控制器参数进一步调整的原则”……

10年前,北京刚从“非典”的阴影中复苏,经过这场灾难,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开始萌芽。慈善公益活动,非政府组织大有可为。在公益慈善领域,在公共管理领域,在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组织、民间组织能干的,就应创造最宽松的环境氛围,使得他们能放手去干。汪洋在广东省委书记任上说过的

一番话,给我极深刻的印象,他说:要舍得向社会组织“放权”,敢于让社会组织“接力”;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都要逐步地交给他们……

是的,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包揽一切。政府是由人组成的,非政府组织也是由人组成的,都是一样的人,都有各自的聪明才智,都可以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图:陆华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非政府之友
《党员干部之友》2024 年订阅单
藏家之友
《诗词之友》赠阅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藏家之友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