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创新草隶 海纳百川独领风骚
——中国书协主席·书法大家张海联墨艺术解读

2013-07-16 11:12梁石
对联 2013年19期
关键词:张海静穆联语

●梁石

一提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楹联界朋友并不陌生, 他那满头白发一脸纯朴的中原汉子形象, 好像一幅木刻版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更有甚者,还会伸出大拇指夸赞一番张海主席: 他以一种源古出新、 创新求变的草隶独标于世, 别具书格。

笔者与张海先生可谓神交已久, 早在张海先生出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初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 笔者即与张海先生有过书信来往。那时节,中原大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 中原书苑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诸如张海、周俊杰、李刚田等标志性书法人物,其领军者即是张海先生。他们以一种颇具创造力的劲头, 共同打造并成就了【中原书风】。 那时的张海先生书法就以汉隶为基以简牍书为用,杂揉其中,形成了张海隶书的自我之风格。笔者在编纂《中国当代楹联墨宝精鉴》时,就有与张海先生合作的印记。那副五言隶书联墨作品,是张海先生当时的代表作:

浪高龙出海;

云淡雁横秋。

从这副联墨的笔触中, 似乎能感受到张海先生的笔墨气息。 联语虽然是动感很强的【龙出海】,【雁横秋】,但是可以想见张海先生当时的心境是十分平静的。 不然, 他笔下的线条不会是那样沉稳、静穆。 你看联中凡点都毫不经意地点到为止, 毫不拖沓。 而在横画的【高】、【龙】、【海】、【云】、【雁】、【横】等字,都写出了生涩的【飞白】。 从中领略到了张海先生隶书的风韵所在。

联墨创作是联语与书法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往往有不少书法家,不谙得联语与书法的内在关系, 而写不好对联作品。笔者就不只一次地听有的书家讲:【在书法的诸多形式中,如中堂、条幅、斗方、扇面、对联、册页等,对联是较为难写的一种。掌握不好其内在的关系, 处理不好上下联的笔墨与章法关系, 容易出现让人摇头的败笔和毛病。 】

张海先生是创作对联作品的高手,他笔下的对联就很得心应手。 张海先生在谈到对联创作感言时说:【对联是传统的文学形式,在文字内容、平仄格律上有许多讲究,书写也规矩森严。 】 他结合自己创作的一副草书对联作品:

退一步想;

留几分心。

具体生动地讲道:【此副对联的文字,若按常规,章法很难处理。 于是不拘成法,很多次试写,最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结构不工而工,章法不贯而贯,自觉有点新意。正是﹁雁行鱼贯写来工,自有参差造化功。不对应中成对应,莫将算子效冬烘。 ﹂对联创作如此,世间诸多事理似乎也是如此。 】这副对联是张海先生草书之代表作。 从章法上他大胆地将上联中的【一】字几乎一带而过,而与【步】字连成一体,如不仔细揣摩还真看不出是两个字之草写。 虽然下联的【几】和【分】也是两字融为一体,具有牵丝引带关系,但与上联的【一】和【步】形成了反差。这样处理,妙在尾字的【想】字与【心】字上的大小变化,使得整副对联有奇崛变化,但又不轻佻失重。

隶书,是张海先生惯于运用表现的书法之体。 隶书的大美,在古。 而张海先生的隶书就透着一股【古气】。 张先生对隶书方正、静穆、古朴的坚持,是他成就隶书大家的基础。 从书法艺术层面讲。 隶书的线质、线条的质量,是写好隶书的第一要素。 隶书用笔很难把握,需要作者用心细细揣摩和长期实践。 除此之外,还要强调精神层面的笔墨语言和金石气息。 隶书字法的结构坚守一种平稳与方正,在平实温和的字体结构里获得不事张扬的静穆的精神气质,许慎《说文解字》: 【中, 正也,庸,用也。 】朱熹《四书集注》曰: 【中庸,不偏,不倚。 无过,不及。】达此之境,当是隶书艺术之大美。 下面这副对联,就是张海先生的又一成功隶书联作:

偏工易就;

尽善难求。

先从联语分析, 这副对联的文字功夫就十分了得。 具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寻味。从书法的笔墨上品评, 张海先生运用娴熟的隶书笔法,兼工带草,很有张先生创新的草隶风格。张海的隶书,是对汉隶诸碑下了很深工夫的结果。隶书从汉碑入手,可以正风范,鼓胆气,可防范在创作中偏离隶书本体的书写。从张海的隶书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难得的书法品格, 而这恰恰是隶书创作的精神所在。 写隶书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写这种正平气象。

依笔者对张海先生隶书的审读品赏,让人不可忘怀而悦目赏心的正是他的【草隶】。 这即是张海先生在书法上的创新。 在谈到对古代书法的创新话题时, 张海先生说:【只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一点儿新意,哪怕只是一厘米, 就算成功了。 当代的书家,大概没有几人敢说已经超越前人的话,然而,这种勇气却不能没有。超越前人不仅仅是艺术家应有的信念, 更是艺术家的崇高责任。】对于如何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这一话题,张海先生说: 【打破常规,求新求变的精神是可贵的,但不能违背艺术的规律。背离艺术规律,就变成了对传统的颠覆。大树欲其繁荣茂盛,必先固其根本,根扎得越深越牢越好。 挪来挪去的树木永远不会旺盛。 因此必须用大量的时间汲取前人的精华,汲取不是全盘接受,而需要审慎地加以选择。图难于易,为大于细,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种瓜得豆,各有所得,切不可短视和急功近利。 】

在书法隶书方面的创新, 笔者多年来十分关注张海先生的创新足迹。 笔者欣赏张海先生的隶书草变, 隶书与草书的审美追求不同,草书是在动中求静,能把草书写得有静气,是书家的至高境界,是一种大美。 隶书是在静中求韵,这种韵味是书家独特的性情吐露, 是隶书书境的一种风度, 这种风度代表了当代隶书创作的高度。

当前书坛的隶书,应警惕一种风气,即过度的求新、求变、求奇、求怪。变形是其唯一的手段。这种创新,导致了当今隶书创作趋于无限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变得失古、离古、悖古,失去了隶书的根本,即隶书的静穆与庄严。这是万万要不得的隶变。还是看看张海先生的隶书联作:

遗世独立;

与天为徒。

【独立】即有创新之意,然而在【遗世】的前提之下方可立得正、立得稳。【为徒】是一种谦逊、一种艺术传承,但【与天为徒】,大显风度。

猜你喜欢
张海静穆联语
张海:传承家国情怀 肩负使命担当
无 题
咒语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表达
冲天炮
切瓜分客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恋爱开销转为债务起纠纷,法院判男方赔
左宗棠题写在西北的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