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创伤控制治疗

2013-07-17 01:44崔永红章晓华
中外医疗 2013年4期
关键词:骨关节胸部出血量

崔永红 章晓华

1.甘肃省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外科,甘肃灵台 610011:2.甘肃省灵台县计生局,甘肃灵台 7444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发达程度,高空作业的增多,工人意外受伤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骨关节型创伤及胸部损伤患者明显增多,而受伤的严重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采取何种救治方式才能发挥更有效的效果是目前临床医学界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1]。为了分析研究应用伤害控制技术对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的96例重度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创伤患者,采用伤害控制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病例96例,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12~64岁,平均39.2岁;致伤原因主要包括: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分别为60例和16例。骨关节型创伤主要类型:85例四肢骨折、11例骨盆骨折。胸部损伤类型:32例肋骨骨折,20例血胸、16例气胸、12纵隔气肿、12例心包填塞、4肺挫伤。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早期骨折确定性手术方案治疗,常规麻醉,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骨折切开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对于长管状骨骨折给予切开解剖复位,扩髓髓内钉内固定。如手术创伤较严重或麻醉、二次手术创伤,则需大量输血及大量输液。

治疗组:首先对所有患者常规进行X线和螺旋CT断层扫描,检查范围为患者胸部及骨关节,并结合患者体检结果及简易胸腔穿刺检查结果,综合判定患者疾病情况。患者一旦确诊为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立即进行AIS及ISS评分,根据分级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伤害控制计划,采取伤害控制技术,并要秉持危急患者优先进行处理的原则。具体的处理原则为:肋骨骨折给予胸壁固定,存在血气胸、纵隔气肿及心包填塞症状患者应该进行胸腔减压闭式引流处理;如果患者存在肺部挫伤,要积极给予治疗,及时补充足量胶体成分,减少晶体液量,并早期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骨关节型创伤患者,如创口为开放性则需及时清创,将创面出血和污染及时阻断,并给创口进行冲洗和包扎处理,上述方法仍不能达到彻底止血时可填塞纱布来达到止血效果,暂时关闭创口。如果骨类型是长管形骨折或者骨盆骨折,则利用三维外固定器材进行临时固定。最大程度的对初期手术流程进行简化,以让患者最快进入ICU,以让患者的各项机体功能和病情趋于稳定,当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得以恢复及凝血机制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得以纠正后,进一步开展延迟的骨折确定性手术,解剖复位内固定[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长短、住院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多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AST、ALT、IL-6水平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资料均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住院和手术时间长短、出血量多少的情况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4.6±10.8)min、(26.4±5.3)d、(587.4±229.4)mL;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9.3±12.4)min、(20.6±4.8)d、(122.6±48.3)mL。三项指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长短、住院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多少等情况比较

2.2 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AST、ALT、IL-6水平分别为 (81.6±24.8)IU/L、(87.3±27.4)IU/L、(13.5±2.1)ng/L;治疗后 AST、ALT、IL-6 水平分别为(264.6±52.8)IU/L、(196.7±26.4)IU/L、(22.7±4.2)ng/L。治疗组患者治疗前 AST、ALT、IL-6 水平分别为 (82.4±30.7)IU/L、(88.8±28.5)IU/L、(13.1±2.8)ng/L; 治疗后 AST、ALT、IL-6 水平分别为(158.3±49.2)IU/L、(138.8±25.1)IU/L、(15.9±3.7)ng/L。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分析(±s)

组别 时间AST(IU/L)ALT(IU/L) IL-6(ng/L)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1.6±24.8 264.6±52.8 82.4±30.7 158.3±49.2 87.3±27.4 196.7±26.4 88.8±28.5 138.8±25.1 13.5±2.1 22.7±4.2 13.1±2.8 15.9±3.7

2.3 并发症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分别为13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27.1%和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是临床较为严重的外伤损害类型,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需要积极采取科学的方法给予救治,其伤后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由胸部损伤及骨折的严重程度决定。对于此类患者应时刻关注体表和四肢病情,以免将将胸部病情掩盖,对于高度怀疑有胸部肺挫伤的患者要及时行动态X线片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以防漏诊;由于该类患者肺间质会出现较严重的充血、出血及水肿现象,无法耐受大量液体或对液体的耐受差,因此注意进行早期骨折确定性手术时,要补充足量胶体成分,但要控制晶体液的大量输入,以免肺水肿症状加重;此外,该院在进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前一定要确定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指标稳定后在进行[3]。

[1]沈其猷,李培,刘彪,等.创伤后MODS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9,23(17):532-533.

[2]杨运法,徐中和,侯之启,等.伤害控制策略在合并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1(15):375-376.

[3]洪琼川,汪礼旭,麻成方,等.132例严重肺挫伤诊治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9,21(13):166-167.

猜你喜欢
骨关节胸部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
胸腔镜诊治胸部刀刺伤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