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公益人物盘点:行为在理性中升华

2013-07-17 03:19乔红伟
社会与公益 2013年9期
关键词:史玉柱曹德旺光标

文/本刊记者 乔红伟

2011年:敢为人先的高调慈善

事件一 :慈善成“狂”陈光标

2011年3月10日,陈光标在北京一个公益论坛上成为最有分量的明星,当主持人向在座的嘉宾请出“中国首善”、“全国道德模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的时候,会场第一次出现了小范围的轰动。西部某地一位基层慈善会的女会长动情地对陈光标大力赞扬,并诚挚邀请其能够尽快实地考察。

这一年,高调做慈善达到极致,也惹来纷争,成为公益领域的焦点议题。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3小时,陈光标指挥公司60台重型机械、120名人员千里驰援。在此之后,“陈光标”在百度搜索中的条目由之前的600多条,猛增到了10万。当年年底,陈光标被民政部授予等级颇高的政府奖项——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随后,又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评选的“中国慈善排行榜”以1.81亿元的年度捐赠获得“中国首善”的称号。

2011年初,在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陈光标站在1500万元人民币堆砌成的“现金墙”前宣布,今年春节他将继续其派送“红包”之旅。

更具争议的还有,在2011年3月16日,陈光标连夜坐车赶到盈江,带着15万元现金向每名灾民发放200元。据媒体报道称,他从一沓百元大钞中抽出两张并举起来,同时也让灾民们纷纷将手中的百元大钞举过头顶与他合影。有网友留言称,“灾民很无奈,只有他在笑”,“标哥该去看心理医生了”,“他是一个演员”。

对于这一连串的高调行善举动,公众觉得“颇为难受”。一位驻北京的国外媒体资深人士认为,陈光标的高调行为在美国可能都接受不了,“有些太做作。”卡内基曾说过“滥行布施不是美德”,把钱发放到懒惰的人手中,还不如直接把钱抛向大海。

面对史无前例的质疑,陈光标也在耐心地向媒体和公众讲述着自己的慈善理念和受到的各种委屈。他表示,“我不否认高调,不否认做秀,更不怕背负骂名。我是发自内心地行善,我高调做慈善不是为了宣传我个人,我从小就高调,做了好事不说出来,我心里会憋得难受。”

在陈光标眼中,他的高调行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社会环境中充斥着的种种不信任、互相猜疑。既然做慈善,就会包容一些负面意见,也包括抱怨和谩骂。

而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邓铜山说,社会上对陈光标的不理解越大,越说明中国在慈善的初级阶段需要更多高调的人敢为人先,去高调做慈善。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制度建设都不是很完善,现在出现了民营企业家高调做慈善的现象,不能一概否定。美国驻华大使馆一位官员也认为,陈光标是个十分有意思的人物,他是一位“拓荒者”。

事件二:史玉柱拍卖时间做慈善

2011年9月15日,当优米网总裁王利芬在微博上发布“拍卖史玉柱三小时活动再度鸣锣”的时候,史玉柱这样调侃:“退出江湖的闲人,贡献三个小时空闲,就能做做慈善,我赚大了。如果拍卖价能上百万,赚得更大。”

这一天,也是史玉柱49岁生日。而这,也不是史玉柱第一次被拍卖时间。

2010年3月15日,在前央视知名制片人王利芬创办的优米网上,内容为“和史玉柱会谈3个小时”的拍卖正式启动。彼时,也是媒体焦点事件。

这场号称中国版“巴菲特午餐”的拍卖,在2010年创下1,899,999元的高价,由陕西瑞德宝尔矿山股份有限公司最终拍得。该公司董事长林源在2011年9月7日优米网录制的视频中表示,花189万与史玉柱谈话3小时,“这个非常值!”

据了解,史玉柱把2010年拍卖时间所得的190万元捐助给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幸福工程”项目,用于救助西南地区的贫困母亲。

2011年“名人拍卖”中,“史玉柱3小时”价格攀升到196万元人民币。拍主袁地保是上海中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奉贤安徽商会常务副会长。

由于前两次比较火爆,2012年“大嘴”任志强和有“中国投行第一人”之称的刘二飞也加入进来。据了解,此次拍卖于2012年12月8日结束,拍卖内容为跟上述3人共享“3小时时间”。经过角逐,拍卖价节节攀高,其中“史玉柱3小时”价格从几十万元一路涨到213多万元,最终由来自四川达州主要做互联网金融的唐军拿下。据了解,史玉柱所得款项中的181万元用于捐赠。

有网友表示,虽然这是场带有强烈营销初衷的活动,但无论怎样,慈善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对这种主办方、竞拍人、史玉柱和慈善组织能实现“四赢”的模式,最重要的是将慈善款项落实到位。

2012年:谦虚做人默默行善

事件一:曹德旺展现大爱捐股入基金

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的曹德旺,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该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车玻璃制造商。曹德旺即注重诚信,又强调谦虚,他提倡六度,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从故事的角度就是讲人的谦虚、诚实、与人方便、关爱他人,用一句话来概括也就是说心怀慈悲众生平等,追求的是这种理念。

曹德旺热衷慈善事业,给灾区捐款,捐资助学修路,扶助贫困老人……慈善覆盖面极广。2008年汶川地震后,曹德旺亲赴灾区先后捐赠2000万元。2010年,曹氏父子捐款10亿元,去向分布如下:玉树1亿元,西南五省区2亿元,福州市图书馆4亿元,福清市公益事业3亿元。

2009年曹德旺宣布了捐出福耀玻璃29.05%的股权——当时价值40余亿元的捐赠计划。

2012年,曹德旺蝉联中国慈善排行榜首善,不仅因他上年度捐赠名列榜首,更是因其成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以捐赠股票形式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基金会,开创了中国基金会资金注入方式、运作模式和管理规则的多个第一。这标志着中国富豪们的行善在量变(步入亿元捐赠时代)的同时也在发生质变——方式和方法上的巨大飞跃。

事件二:蜗居老房子捐款超千万

2012年浙江省诸暨市一位极“低调”的企业家向诸暨市慈善总会认捐了一笔1000万元的慈善冠名基金。此前,热衷慈善的他,在近十年间已给家乡的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等多方面捐款总额超过1000万元。

他就是何国苗,2012年48岁的“公益哥”当时还未置办一套房产,一家三口与母亲一起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1000万元冠名基金与30多平方米住房的强烈对比,这么多年来捐了多少钱,何国苗没有一一记录,不过父老乡亲替他算了下,仅在诸暨捐赠的善款就超过1000万元。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国苗小时候他家境贫寒,父母都有病在身,几乎没有收入,是村民们一勺米一把菜的帮助,让他家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现在自己有出息了,回报家乡是理所当然。

回忆当年,村民们虽然一起帮助何国苗家解决了生存问题,然而孩子们上学的费用还是没有着落,何国苗初中没毕业便辍学了。不过何国苗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迷上了发明创造,并靠专利的应用,掘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为了发展,何国苗后来从家乡外出到河南创业,做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将专利转化为生产。到现在,何国苗已手握轿车充气垫护罩、步行磁感助力器等在内的87 项国家专利,企业也逐渐壮大。

在创业过程中,何国苗的慈善事业也逐渐起步。从2004年起,何国苗就给自己制订计划,每年拿出年收入的10%用于公益捐款,2012年他更是将收入的60%捐了出去。诸暨老家是他慈善关注的重点,他共与数十名寒门学子结成帮扶对子,每年资助他们学费、生活费,2011年还出资100万元成立“国苗奖助学金”,资助当地的优秀学生、教师和困难家庭学生。2012年7月,他看到家乡医疗条件较落后,又一次性捐助100万元用于卫生医疗大楼的建设。

何国苗这样的“大老板”,做慈善出手阔绰,自己一家三口居然和母亲一起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中。何国苗说,房子大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2013年:全民公益专业化

事件一:由“出钱”到专业运作

7月1日万事达中心举办2013 姚基金慈善赛前夕,活动发起人、中国篮球巨星姚明在北京接受媒体专访时说,“这届比赛在观众参与度上做了很多创新,我们在赛场中做了很多活动区域,包括一些篮球游戏,公益知识去提升大家对于公益的认同。希望观众不仅是购买球票看比赛,更能参与其中。从中得到更多切实的体验。”

姚明还特别提到,慈善赛的主题是“一切为了童年”,虽然有众多明星,真正的主角还是孩子。“到时比赛的第三节,会有灾区的小孩子过来组队打比赛,”姚明说,“很多孩子希望可以在奥林匹克的场馆打一场正式的比赛,我们愿意帮助他们完成梦想。”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姚明实现角色转换,实现“组织由团队里非常专业的人去做,自己相对倾向于策划和一些外部关系协调上。”改变自己当球员时期,在姚基金中更多扮演“出钱人”的角色的结果。

退役之后,慈善公益在姚明工作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生活中占用了差不多有60%的精力,而姚明自己在姚基金中的角色作用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事件二:80 后比萨店女老板的公益梦

下午两点,在北京开比萨店的陈一秀送走吃午餐的最后一批顾客,刚想坐下来休息,志愿者吴桐走了进来。

“我是跟你要钱来的。”都是很熟的朋友,吴桐开门见山。最近,他正在做一个公益项目——为一名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的贫困孩子募集住院费。“总数是10万,现在还差两万,你能出一些吗?”

二话没说,陈一秀跑到柜台里拿出两沓钞票递给吴桐:“拿去,正好两万,治病要紧。”

献爱心,做公益,陈一秀不是第一次了。自从两年前开始经营比萨店,她已为各种需要帮助的人捐助了7万多元。

今年7月,陈一秀重新装修了比萨店,同时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将小店打造成志愿服务主题餐厅。此后,她决定每月拿出20%的营业额成立公益基金,用于慈善捐助。每天下午店里顾客少的时候,她还会免费提供场地,供志愿者们交流、培训。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缺少发展公益社会的氛围。但是,改变正悄然发生。现在许多公益组织、机构都在聘请专门人员担任顾问或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还经常参加大型公益机构组织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度。同时,积极借鉴世界各地的经验和做法,以尽早实现公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史玉柱曹德旺光标
不敢存藐视之心
曹德旺的格局
曹德旺 被低估的企业家
曹德旺洗冤
史玉柱:只用部下 从不在外面选
史玉柱:只用部下 从不在外面选
陈光标吃剩饭倒了谁的胃口
悦读会
说到做到
陈光标:巴菲特先生,我要裸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