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夜曲发展深度的潜在因素

2013-07-20 05:45湛频洁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东湛江524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夜曲大调肖邦

湛频洁 (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广东湛江 524000)

一、序言

肖邦(1810—1849)在波兰的生活时间大约有20年,直到1830年才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在肖邦所生活的波兰,也恰恰这个时期就是波兰整个民族最为蒙难的时代,当然波兰民族觉醒也是开始于这个时代。在1830年不得不流亡异国他乡之后,无时不刻眷恋着自己家乡的肖邦再也没能回到过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几乎后半生的生活都是侨居异国,由此我们不难看到作为钢琴家作曲家的肖邦,其后半生的创作中无不留有这些流亡背景所带来的深刻烙印。仅仅拿夜曲这一最温婉平静而舒缓平淡的体裁来说,也时常能从作品中感受到肖邦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历练中所产生的情绪波动。

个人认为肖邦本人在夜曲的演奏方面是非常有天赋的。从肖邦的性格方面来看,肖邦有着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及令人倾倒的高贵情操;从肖邦的体型方面来看,虽然肖邦身体状况不好,经常多病,而且多愁善感,似乎并不适合演奏夜曲这种高响度的宏伟作品,但是肖邦细腻的情感和珠玉般的音乐变化却又成为了演奏夜曲这种体裁特有的气质。可肖邦的夜曲毕竟不同于菲尔德的夜曲,特别是在1830年后,肖邦将夜曲的创作和演奏都推向了一个艺术的巅峰,将这一体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

二、肖邦的夜曲创作

(一) 1830年流亡之前的创作。肖邦在1827――1846年间完成了他的21首夜曲,1830年之前他只创作了少量的几首夜曲,其中作品Op.09的第二号bE大调夜曲是非常值得一提的,这首夜曲是肖邦非常喜欢在沙龙和朋友聚会的时候进行演奏的,这首夜曲首先有着优美,明朗,乐观的情绪,因而成为现今古典作品中最为通俗的作品之一,是否可以认为肖邦在此时此地此景因为有着美好的友情和亲情,并且自己的故乡毕竟还是处于宁静而安逸,所以其笔下流露的全是与之相符的无忧无虑明朗的情感表现。因此,看来肖邦在创作夜曲这一体裁的初期所完成的三首夜曲都比较浅显易懂优美抒情,而这首当然也不例外。它们是肖邦1831年9月到巴黎之前就已经创作完成的作品,仅仅供来消遣玩耍,因此听来显得格外轻松乐观而通俗易懂,且浅显稚嫩也在情理之中了,那时的肖邦也还只是个身处亲人身边的孩子。

(二)1830年流亡之后的创作。快乐平静的势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便开始在肖邦的生活和音乐世界里出现了重大危机,由于家乡华沙的战事,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深爱的家乡,不得不怀揣着一杯故土离开自己的国家,从此开始了他后半生流亡他乡侨居异国的生活。据说华沙沦陷之后,大约就是第二天的时候,肖邦就来到了巴黎,然后就在巴黎异国侨居了起来,这种生活大约持续了有19年。肖邦刚巴黎的时候,正好是法国“七月革命”刚刚胜利的头一年,资产阶级君主制的七月王朝的统治时代刚刚开始,但是在肖邦去世的前一年法国又爆发了1848年革命,七月王朝被彻底推翻。肖邦所生活的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法国阶级斗争最为激励的时期,可想而知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必定会有所不同。首先提到的是一首《F大调夜曲》,在这首乐曲的开头在左手装饰性的三连音演奏下,像是肖邦用柔软的蝴蝶翅膀刷出来的主题,可音乐发展到25小节以后,感情却如洪水般毫无节制地涌出。肖邦夜曲的发展,似乎就是从这首《F大调夜曲》开始,有了一个极为明显的转变,可以清晰的看出他已经完全从费尔德夜曲的风格中跳脱出来,已经不再是那单纯开朗而乐观的情绪,而取而代之的是那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对革命动乱的厌恶,以及肖邦本人独具的高贵优雅之气质都被生动细致地融汇成了富有戏剧性的感人乐章。接下来在他最著名的第五号《升F大调夜曲》中似乎还可以让我们听静夜里孤独浪人对家乡的无比思念,毫无疑问肖邦以波兰民族音乐家而著称,无论哪个出处都会提到肖邦的抑郁之情,也就是源自思念故乡和亲人,同时这也是铸成肖邦多愁善感个性的直接因素,他自己也认为在异乡只有为自己民族的同胞演奏才会感到高兴和满足。而作品Op.27之一的《升c小调夜曲》尊崇了美学中“饱沃原则”,也就是说创作的素材虽然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对精神内涵的表现却非常丰富,这首夜曲就是对这一原则的极好诠释。《升c小调夜曲》无疑是旷世精品。另一首第八号《降D大调夜曲》,虽然也同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但是表现出来的内涵却完全不同,在这首夜曲中从头到尾就只有一个主题,但是主题却反复出现了三次之多,其旋律也由弱转变到了极弱,然后又转变到了强奏,这样就引起了听众一种引人入胜的情绪起伏。这些都说明肖邦已经无法再平静,也无法再回到过去的平静,自己的国家一次又一次的陷落也映射到了他的音乐作品中。当然,生活是无法持续受挫的,只能让音乐去间歇的安抚一下受挫的情感,作品编号Op.32的两首夜曲就是这样,感觉好像是从非常强烈的戏剧性描写风格又转变到了费尔德风格,而其中的《B大调夜曲》使用了无法预期的几句长度及戏剧化的结尾给听众一种完全不落俗套的清新感受。其中的第十号《降A大调夜曲》用它优美的旋律加上圆舞曲般的节奏,后来被芭蕾舞剧《仙女》(les Sylphides)所采用,而成功改编为管弦乐曲。

火热的民族解放斗争对于这一时代艺术家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虽然说肖邦没有亲身参加战争,但是还是深受这些战争的影响,尤其是华沙起义的悲惨失败经历让肖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个事件开始,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也正是因为这一变化同时也激发了肖邦在创作上的重要转变。那种强烈的民族感情在他早期的夜曲中是看不到的,只有在这个时期,肖邦的创作才发生了质的飞跃。1838年的冬天,肖邦的病情开始恶化,在医生的建议下,乔治桑决定随肖邦到了地中海的西班牙领地的马约加岛进行身体的疗养,在这里,肖邦享受到了人生爽快的生活。肖邦的作品编号Op.37的两首夜曲就他在马约加岛度假和疗养的过程中创作的,当然,许多人都想知道,马约加岛上的温暖海风是否会吹散肖邦内心郁结的忧伤。首先,其中的《g小调夜曲》速度缓慢,给人举步维艰的沉重感,但肖邦学生顾特曼却认为,是肖邦在这首乐曲中,忘记加上渐快速度记号了。不过另一首《G大调夜曲》却被世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甚至称其为美得使人不敢正视的作品。

我们不得不说肖邦早年创作的几首夜曲都受到了英国作曲家菲尔德所首创的夜曲的影响,在风格方面追求细腻,追求华美和典雅,充满了非常浓郁的浪漫主义的伤感情调,可以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会显得比较缺乏思想深度。但是作曲家流亡巴黎后,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随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愈来愈深,随着思想上以及艺术上的成熟,当然也有着身体上的病痛对其牵涉所致精神上的挫折,他的思想情绪也就越来越复杂了,使得夜曲的创作内容却愈加深刻,音乐风格也更加富于个性,或许上帝给肖邦关闭了一道门却给他开了一扇窗。虽然Op.09的三首夜曲中,已表现出不同于费尔德的戏剧性华丽风格,另外的Op.15和Op.27这五首夜曲中,看起来好像是在祖国山河变色和生灵涂炭的刺痛下,作品中都显而易见的迸发出无法遏止的悲剧激情。到了1841年,他创作的《c小调夜曲》op.48 no.1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个案。在肖邦的这首夜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肖邦完全彻底的摆脱了菲尔德夜曲的影响,摆脱和走出了自己以前那种让人感觉肤浅和感伤的情调。这首夜曲的音乐主题非常的朴实,非常的无华,让然感觉不但严肃沉静,而且还有种悲哀和稳重的感觉。在乐曲的中间,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从开始的安详平静开始逐步过渡到了富有戏剧性,然后又是在非常热烈高涨的情绪中进入了主题的再现,其中的主题发展过程也是从悲哀向愤懑转变的,最后将胸中淤积的全部悲愤用灵动的音符全表现了出来,好似瀑布一样倾泻而出,如此以来就形成了充满戏剧力量的悲剧性高潮。可以说,肖邦的夜曲其成功之处无可争议,而这首夜曲的出现业说明了肖邦的夜曲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经上升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对夜曲的表现潜力进行了深入挖掘,这也使夜曲这一原本稚嫩的体裁成为了一种能容纳深刻社会内容的重要音乐体裁,完全实现了其艺术深度。通观其重要作品后不难看出,贯穿其整个创作的核心始终是对祖国沦亡的沉痛和悲哀,是对民族前途的忧虑以及对故乡亲人们的无限思念。这与肖邦在巴黎上流社会感受到的苦闷孤独之感及情感的波折交融到了一起。

可以说肖邦不但是一位卓著的钢琴家,一位作曲家,而且肖邦也是一位非常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爱国主义者。虽然肖邦长期漂泊在异国,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没有忘记备受欺凌受苦和受难的同胞。诗人之所以伟大,主要是因为其经历的苦难和幸福都是在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深深扎下跟的。这不是正好应证了肖邦及其肖邦后期夜曲之所以伟大的理由吗。肖邦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30至4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的潮流的一个侧面,他的苦难和悲哀正是他民族的苦难和悲哀。的确,我们在肖邦生命中最后的四首夜曲(Op.55和Op.62)中也听到了最美丽和最安详的死亡之歌,这也是肖邦留给世人的最后弥留之语。

三、结语

肖邦创作的最为黄金的时期就是从1827年至1846年,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肖邦留下了21首黄金般的夜曲,被世人所经久不衰的演奏和倾听。肖邦的夜曲既继承了传统也突破了传统而勇于创新,不仅没有受到传统的束缚,还深入挖掘和丰富了其潜在的艺术表现能力,赋予了夜曲以新的社会内容,形成了一种新颖而又独特的“肖邦风格”,可以说这对于欧洲的音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肖邦的这些夜曲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其实也正好反映出了肖邦所经历的波折的生命历程。1838年后,肖邦在诺安的最后六首夜曲中,用近乎病态的美感谱出了无比美丽的生命终曲。然而,肖邦夜曲中的风格虽然一直在变化着,但是我们看到,贯穿在肖邦21首夜曲中的高贵气质却始终都没有变化,这也许就是肖邦所具有的特有的灵气才是创造永恒的原因。肖邦的一生几乎可以被贯穿他整个生命的这个体裁所概括,提到肖邦我们一定会很自然的想到他的多愁善感华丽高贵才气逼人,还有在他手下得到演变发展而且永恒的----夜曲。

[1]《名曲的诞生》崔光宙.《永恒的肖邦夜曲》[J].人民音乐出版社

[2]《诸子论音乐》刘蓝[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于润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213

[4]《音乐气质》 庄裕安[M].东方出版中心1999.6

猜你喜欢
夜曲大调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月夜曲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G大调随想曲
肖邦
快乐新年
快乐新年
G大调小步舞曲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