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黔东南州小学地方课程资源

2013-07-20 15:23贵州省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01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古歌黔东南州侗族

龚 露 (贵州省凯里学院 贵州凯里 556001)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是指在某一地方实施和管理的课程,包括地方对本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管理和实施;狭义的地方课程只指地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2]地方课程可以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其根本目的都在于提高人才质量。

一、黔东南州地方课程实施现状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浓郁。“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 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 42.09%,侗族人口占 31.86% ”[3]

据调查,面对如此浩瀚的各种自然文化资源,黔东南州的地方课程却显得无比“浅薄”!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多数小学都没有切实落实“地方课程”,虽然课程表上有“地与校课程”,但是多数都是被占用来进行其他教学活动。每到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连音乐美术体育这样的课都会挪为它用——复习考试,更何况这种没有评价、没有分数的地方课程!有些学校确实也开展了这门课程,但是他们的教材是《贵州省中小学专题教育综合读本》,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常识教育,比如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等等,几乎与地方民族文化的关系不大。于是,根据黔东南州苗族侗族占多数的现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地方课程可以借鉴的主要课程资源:

二、以“艺术之乡”为主题进行教学

本州有九个省级艺术之乡:郎德苗族歌舞艺术之乡、黎平茅贡侗戏艺术之乡、从江小黄侗歌之乡、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艺术之乡、黎平肇兴侗族鼓楼艺术之乡、黄平泥哨艺术之乡、岑巩思州石砚艺术之乡、施洞苗族刺绣艺术之乡和雷山挖拜苗族银饰艺术之乡。

由于以上都是本土资源,在材料搜集方面的难度并不太大,因此我们建议在执教地方课程时可以将那些民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一一向学生讲解展示,可以是实物的、图片的、视频的,让他们在物欲横流、讲求经济与效率的快节奏社会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找准自己的“根”,热爱自己的民族。

三、从民族文化方面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多重途径和渠道,现以苗族和侗族为例,从民族文学,音乐舞蹈,民族民间文化等方面探索地方课程开发的渠道。

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以《珠郎娘嫫》《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等流传最广。音乐曲调既多又美。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宏亮,气势磅礴。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伴奏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民间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富于浪漫性。

苗族也拥有丰富多采、风格独特的民间文学和艺术。以《苗族古歌古词》为例,它是苗族的史诗,其内涵丰富,既有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又有优美婉转的诗歌。它分上、中、下三集,上集和中集是酒歌,下集是古词。内容灵活多变,有的用盘问形式对唱,有的用叙事形式朗读,有的则用道白的形式相互问答。歌以五言句式为主,词以对偶的长短式为主,歌唱和谐悦耳,诵词则古朴雅致。古歌的句式统一,诵读上口,可以在第一学段摘录内容简单的段落教与学生,如:“以前绣其他,今绣四季景。夏天绣什么,秋天绣什么?夏天绣的花,一片开满山,花红像杜鹃,栩栩如幅画。秋初绣荷花,出污泥不染,开花白生生,风吹直摇摆。夏天过去了,凉秋渐渐来,秋天绣什么?冬天绣什么?秋天绣菊花,句话红黄白,芙蓉花搭配,红黄白相间……”[4]这段古歌中,采用问答形式,句式与语文课文《比尾巴》及其相似:“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通过与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对照学习,本民族的东西能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可以巩固语文知识中问句的学习。《苗族古歌古词》里还有情节精彩的故事也可以说给学生听,比如中集的第一章Hxak khat(开亲歌),是苗族的创世神话,句式简单,内容易懂:“那是还没亲,没亲来开亲,九根萄葡藤,藤巅来生马,藤根生爹妈。” 爹妈通过穿山甲、老鹰、青蛙、喜鹊和燕子的帮助,找到了适合生活的地方,生下九男九女。其中一个叫祺永的儿子甚是好吃懒做,还与母亲发生争执,母亲非常生气,“把他拉到家,一脚踢脚杆,一手按喉头,吐出三颗宝,一个是饭宝,一个是酒宝,一个是茶宝。”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在《苗族古歌古词》里比比皆是。再如七姐与董永还债,与被熟知的“牛郎织女”情节基本吻合,但却是苗族的独特味道。苗族的民间故事也不胜枚举:仰阿莎姑娘的神话故事,《狗取粮种》的动物故事,张秀眉的传奇故事……

苗族喜爱歌舞,音乐舞蹈和苗戏等具有悠久历史。器乐有打击乐和管弦乐,以木鼓、皮鼓、铜鼓和芦笙最为驰名。还有芒筒、口弦琴、木叶和各种箫笛。舞蹈包括芦笙舞、板凳舞等,以芦笙舞最为典型。苗族的刺绣、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手工艺术。苗族的传统银饰多种多样,有手钏、项圈、头饰、胸饰、银衣等,花纹雕凿精工。

通过对上述民族文化进行学习难度上的分级,学生可以在中小学阶段逐步、呈体系学习到本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甚至在讲民族服饰方面,可以将学生组织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内不仅有黔东南州各县的民风民俗展览,还有很多精贵的民族艺术品,如银绣,蜡染,等等。其中,民族服饰是通过直观的模特展示,学生可以直接感受本地不同民族、乃至同一民族内部的在服饰上的差异。

四、以个体为单位,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在民间往往有各种工艺或文化的传承人,学校可以邀请他们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教室就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例如讲到民族音乐部分时,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声誉响彻海内外的“侗族大歌”。在很多村寨都有一位年高有威望的“歌师”,倘若能将他请到教室或学校礼堂为同学生吟唱,听众不仅仅感受到的是音乐的魅力,还有民族文化的神秘与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总之,地方课程是一门很开放、充满灵活性的课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就不怕发掘不到课程资源。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教育研究,2005,307(8).

[3]罗生全.我国地方课程开发的模式及其改进.课程.教材..教法,2007,27(9).

[4]贵州省黄平县民族事物委员会.苗族古歌古词(中集)[M].凯里市第一印刷厂,1988:1169—1170.

猜你喜欢
古歌黔东南州侗族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试分析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的美学探究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受尔
补妆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