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

2013-07-23 11:09陈秋锋
统计与决策 2013年8期
关键词:边际专业化进口

陈秋锋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 16007)

0 引言

贸易模式的研究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贸易模式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工业领域,基于农产品的研究较少见。吴立山(1999)[1]分析了日本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经验与对策李刚[2](2002)分析了日本农产品进口的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农产品进口增长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其实。谢超[3](2009)对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得出中日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产业内贸易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低质量垂直产业内贸易和低质量水平产业内贸易占据了大多数的细分产业。吴学君、易法海[4](2010)对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发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特别是以低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贸易方式是产业间贸易。但对日本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动态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采用Basto和Cabral[5](2007)的分析贸易模式的动态新指标。该方法的优点是揭示了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转变。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我们首先介绍Basto和Cabral(2007)的国际贸易模式动态新指标,该指标以Brülhart(1994)的边际产业内贸易(MIIT)为基础。

其中MIITijt为j国第i个产业在即定时期t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Xij和△tMij分别为j国第i个产业在时期t的出口额增量和进口额增量。自MIIT指数推出以来已被广泛应用在贸易引致型的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但是,尽管它具有动态性质,对本研究的作用有限。因为边际贸易总额并不区分在贸易模式中两种相反的变化:增强原有专业化的产业间贸易的流动(IPS),弱化原有专业化的产业间贸易的流动,这解释为专业化转移(SS)。为了探讨国际贸易模式的动态演变,我们把j国第i个产业不同类的边际贸易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IPSijt和SSijt:

其中 Xij0和Mij0代表,分别表示j国第i个细分产业在即定t时期期初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从公式(2)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t时期j国第i个行业不同类的边际贸易被分成为两部分IPSijt和SSijt。专业化的变化可能由于竞争所导致的净出口行业净出口减少或者进口相竞争行业净进口的下降。相反,专业化的增强原因可能是竞争所导致的净出口行业净出口的增加或由进口相竞争行业的净进口的增加。以MIITjt表示t时期j国产品一定时间跨度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则MIITjt可由i类行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求和得出,其计算公式为:

Tom和Mc Dowell(1999)认为,边际产业内贸易(MIIT)指数没有区分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可能会低估总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他们将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指质量相同的异质性产品的贸易活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则是由产品的质量档次差异引起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Ai,为式1中的i产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MIIT)指数,ki定义同公式3。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为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之差,即Aj-Aw

本文所利用的主要数据来自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应用公式(1)~(3)计算日本农产品的MIIT指数。综合并扩展上述方法对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研究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动态演变:①计算日本整体农产品及分类农产品MIIT指数,从整体上把握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化;②用IPS和SS来分析农产品贸易模式动态变化的原因;③为了评价农产品质量水平的变化,把MIIT分成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两个部分。④结合农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分析农产品贸易模式是否和贸易的商品结构一致。

目前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只提供了1988~2010间的按照SITC、HS和BEC(broader economic category)进行分类整理的日本国际贸易数据,鉴于数据划分的便利,我们的分析的区间是1990~2010。受数据质量的限制,本文在分析农产品进出口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具体的国别分析及国际比较时,根据需要SITC体系的分类数据,因为这种农产品分类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产品分类标准相一致,即农产品的范围指SITC第0部门、第1部门、第2部门(不含第27章和第28章)、第4部门所包含的商品。具体的分类见表1。

表1 农产品商品分类(三分位商品代码)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1 农产品及分类农产品的MIIT指数

我们根据公式计算出日本农产品的MIIT指数。从总体上看日本农产品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产业内贸易指数均未超过0.2,在考察期整体上是成上升趋势的,但变化幅度不大。各组农产品的产业内指数差别也不大,都比较低。大宗农产品和园艺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低,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对较高。从变动趋势上来看,水产品、畜产品指数呈上升趋势,其它的基本不变甚至呈下降趋势。以上分析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日本农产品贸易的产业间贸易贸易模式没有发生转变(具体见表2)。

表2 整体和各类农产品指数

2.2 农产品动态贸易模式变化的原因分析

从表2的MIIT、SS和IPS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农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的过程中,专业化转变(SS)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1995~2000期间专业化(SS)的转变力量甚至超过了强化原有专业化(IPS)的力量。这意味着,在日本农产品贸易的过程中,原有专业化的强化和专业化的转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意味着,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虽然农产品整体贸易模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行业间的专业化模式却发生了改变。

另外从4个时期农产品具体分组MIIT指数来看,各分组的MIIT指数变化非常大(具体见表3)。在我们列出的具体分组MIIT指数前10的排名中,1990~1995期间041、091、062的MIIT指数排在前三位,都大于0.5,但是到2005~2010期间它们的MIIT指数都小于0.5。而2005~2010期间MIIT指数大于0.5的211、258、098,其1990~1995期间MIIT指数都小于0.3。这也说明了在农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的过程中,专业化转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农产品专业化贸易模式。

表3 农产品分组MIIT指数(前10位)

2.3 农产品贸易质量水平的变化

为了评价日本农产品贸易的质量水平的变化,将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农产品质量水平的变化

表4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加入世贸前还是加入世贸后,日本农产品的总体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小于0.2,说明边际产业间贸易指数都要大于0.8。分类农产品(除水产品)的总体边际产业内贸易也都比较低,都低于0.3;且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这些说明日本目前农产品贸易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间贸易的增长主要是靠水平型产业间贸易来推动。也反映出以技术和资金为比较优势基础的质量差异是日本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

2.4 农产品的产品结构特征

从农产品的进口结构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粮食的进口总额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最大,80年代以后,由于生产率的提高,日本大米的自给率提高致使粮食进口额下降,而对畜产品及油脂类产品的需求增加,畜产品所占的比重甚至超过了粮食,饲料粮食玉米和原料农产品大豆的进口量增长迅速。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原因,初级农产品进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蔬菜水果等生鲜品的进口量增长速度较快,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产品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日本农产品进口结构基本完成了由原料初级产品进口向加工型农产品进口的结构转化,并开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精品农产品进口方向转变。日本农产品出口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其他农产品、林产品和水产品。日本既出口大量水产品和林产品,同样也进口大量水产品和林产品,这是由本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多样化的消费偏好决定的。2010年出口额前十的农产品中有三种是水产品(034、036、037),出口额前两位的都是林产品(232、251);进口额前十的农产品中也有三种是水产品(034、036、037)。鱼(新鲜、速冻或冷藏034)的进口额最大,年进口额第二大的是畜产品中的肉(新鲜、速冻或冷藏012),说明日本肉类的进口依存度也较高。虽然日本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各行业之间产品的进出口却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即专业化转变是产业间贸易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日本农产品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没有出现大的变化。(2)虽然农产品贸易模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既定的贸易模式内部,各行业之间专业化发生了转变。(3)专业化转变是在日本农产品贸易中非常重要,是产业间贸易量增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以比较优势理论来指导日本农产品贸易,实施农产品比较优势战略。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应积极引导和扶持,扩大其市场份额和占有率。同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比较优势,应着眼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通过适当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将潜在的比较优势培养转化为竞争优势。

[1]吴立山.日本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经验与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1999,(12).

[2]李刚.日本农产品进口增长概况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2,(6).

[3]谢超.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吴学君,易法海.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10,(3).

[5]Paulo Bastos,Manuel Cabral.The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s[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7,143(3).

猜你喜欢
边际专业化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能源投资基本功之正确认识能源的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