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

2013-07-23 11:10张力力
统计与决策 2013年8期
关键词:总收入协整湖北省

张力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武汉 430072)

湖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是从目前全国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来看,湖北省只处于中等水平,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换为旅游强省,旅游产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的严峻挑战。从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角度:一方面,发展旅游业,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发展拉动旅游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应该理性看待旅游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从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角度,学者从经济实力、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人力资源、旅游教育水平等因素分析其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产业结构与调整的对策。这些研究或是强调旅游业与经济的关系,或是分析旅游业内生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旅游需求理论,选取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外生经济变量,对影响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和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湖北省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以旅游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旅游市场需求为中心,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为重点,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实现湖北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1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根据旅游需求理论,旅游需求模型可以抽象为D=f(U,I,O,A,D)旅游需求,倾向U,收入I,对外开放程度O,可达性A。U是旅游者的旅游倾向和偏好,影响旅游者旅游倾向的因素主要为旅游目的地资源禀赋吸引力和个人偏好,资源禀赋的吸引力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GDP)有密切的联系,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不断的被开发出来,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旅游宣传,扩大地区知名度。I是旅游者的收入水平,即为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可用人均收入来衡量。对外开放程度O主要体现在旅游人次,旅游人数越多,表示对外开放的程度越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越强。A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湖北省境内旅游业发展状况选取旅游总收入(TE)衡量;游客旅游倾向用湖北省经济发展水平(湖北省人均GDP,GPC)表示;湖北省地处内地且游客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选取全国人均收入(GRP)横量旅游者的支付能力;选择旅游总人数(TT)表示对外开放程度;考虑到湖北省各类交通的便利性及游客选取的主要交通工具,选取铁路、民航、水运的总客运量(PT)表示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

数据区间为1985~2011年,数据来源于湖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湖北省旅游年鉴。

2 实证分析

2.1 模型选择与说明

根据经济学需求理论可将上述变量按如下方程来表示:

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路径和效果不同,并且为减弱变量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1)式取对数得:

对(2)式进行OLS回归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回归参数估计

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且各变量的系数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变量中系数最大的为旅游总人数弹性系数,约为0.29,旅游人数每增加1%,旅游总收入增长0.29%;湖北省人均GDP弹性系数次之,约为0.28,表明GPC每增长1%,旅游总收入会增长0.28%。由此可见,旅游总人数和人均GDP对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比较明显。而全国人均收入和客运总量的弹性系数相对较小,分别约为0.17%和0.02%,全国人均收入对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客运总量的作用,虽然客运总量的弹性系数较小,但其作用也是正向的。

上述回归模型从整体上分析了变量GPC、GRP、TT、PT对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但简单的回归分析可能存在模型设定问题,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进一步确定模型设定准确与否,分析这四个变量对旅游业发展的长期和短期影响,下面采用协整理论进行分析。

2.2 变量序列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首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本文采用PDF方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并根据时序图进设定检验方程的形式。检验方程形式的选择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所有变量序列的水平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存在单位根,经过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都是平稳的。即LNTE、LNGPC、LnGRP、LnTT和LnPT都是一阶单整I(1)序列。

2.3 变量序列协整检验

通过上面的单位根检验可知,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I(1),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对协整关系的检验有很多方法,如EG两步法、Johansen极大似然法等。由于EG两步法易于计算,因而在早期被广泛采用,但其缺点是,小样本下参数估计的误差较大,而且分析结果不易解释。经模型分析表明,Johansen极大似然法优于EG两步法。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变量各自具有长期的波动规律,如果它们之间存在至少一个协整关系,则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的比例关系。由表3可见,LNTE分别和LNGPC、LnGRP、LnTT和LnPT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总的来看,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与人均GDP、国民平均收入、旅游总人数、客运总量存在两个协整关系。说明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与湖北省人均GDP、全国人均收入、旅游总人数、客运总量长期协调发展。这也验证了由简单回归分析得到(3)式的估计值是有效的,回归方程不存在伪回归。一般而言,第一个协整方程具有较强的经济解释能力。对该协整方程关于LNTE进行正规化后,得标准化的协整向量(见表3)和协整方程如下:

表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表4 标准化的协整关系

表4中协整系数的括号内为渐进标准差且表中的系数都是显著的。由(4)式的协整方程可以看出:长期内,湖北省人均GDP和全国人均收入弹性系数最大,约为0.35,旅游总人数弹性系数变小,客运总量的弹性系数仍比较小约为0.07,说明长期里旅游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旅游总收入的增长取决于湖北省经济迅速发展和全国人均支付能力的增加;旅游总人数弹性系数长期内变小,说明旅游人数对旅游总收入增长的作用逐步减小,促进旅游人数绝对数量的增长并不发展旅游业的长久之计,因为旅游总人数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在未来趋于平稳,但考虑到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可以预期的中长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北省省内旅游人数将快速发展,再加上外省入境旅游人数的增长,湖北省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程度和吸引力的增强,旅游总收入必将增加。客运总量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所以它对旅游业的直接促进作用并不大,这和回归分析的结果相一致。为进一步说明经济变量对旅游总收入的影响关系,分别对变量与旅游总收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关系说明变量间存在一种长期成比例的发展变化关系,但并没有说明这种关系的方向性,即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为此,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变量间影响关系的方向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Grangerr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表5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旅游总收入与湖北省人均Granger、旅游总人数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旅游总收入与全国人均收入、客运总量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全国人均收入是旅游总收入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旅游总收入是客运总量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但所有变量结合起来是旅游总收入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湖北省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良性循环,旅游业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必然增加人均Granger,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旅游需求,进而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也必然增加。全国人均收入的增长显然可以增加旅游总收入,而湖北省的旅游总收入增加在一定程上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不太显著,导致不能影响到全国人均收入。所用变量结合起来是旅游总收入的Granger原因,说明所有经济因素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说明虽然客运总量不是旅游总收入的Granger原因,但客运总量增加间接对旅游总收入起作用。通过上面的分析,已知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与人均GDP、旅游总人数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为更精确的定量分析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Granger定理表明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之间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更注重解释序列的短期波动特征。结合以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LNTE与LNGPC、LNTT分别互为Granger原因,因此分别建立LNTE与LNGPC、LNTT的误差修正模型。

上述两个误差修正方程式中,等号右边的第二个变量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短期关系,括号前的系数是描述短期里变量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括号内描述的是两个变量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

(5)式显示的是旅游总收入与湖北省人均GDP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动态关系,两者呈同方向变动。人均GDP对旅游总收入长期弹性为0.32,短期弹性为0.26,如果人均GDP每增加1%,则引起旅游总收入长期内增加0.32%,短期内增加0.26%,这和前文的协整分析结果一致;非均衡误差的系数为-0.29,表明上年的非均衡误差以0.29的比率对本年度的旅游总收入做出反应修正,但调整幅度不大。由此可见,旅游总收入和人均GDP相互影响、协调发展。湖北省人均GDP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还处于低水平状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均GDP将不断地增长,对旅游市场的促进作用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6)式显示的是旅游总收入与旅游总人数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动态关系,两者也呈同方向变动。旅游总人数对旅游总收入长期弹性为0.21,短期弹性为0.14,如果人均GDP每增加1%,则引起旅游总收入长期内增加0.21%,短期内增加0.14%,这和前文的协整分析的结果也是一致的;非均衡误差的系数为-0.08,表明上年的非均衡误差以0.29的比率对本年度的旅游总收入做出反应修正,但调整幅度比较小。这说明湖北省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程度对旅游业发展的有促进作用,这与湖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环境相一致,但长期弹性系数和短期弹性系数并不是很大,说明湖北省这种资源和交通优势并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这点也可以从长期内客运总量对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仅为0.07得到验证。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影响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湖北省人均GDP和全国人均收入。旅游总人数也是影响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作用较为明显的因素,原因在于旅游总人数也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增长带来收入的提高和旅游需求增长,以及省内省外的旅游人数的增长。客运总量对湖北省旅游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总体上客运总量的影响作用较小,湖北省交通优势将有更大的发挥潜力。

湖北旅游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转变和突破:

第一,以经济增长推进旅游业,是发展湖北旅游的根本措施。一般认为,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就会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目前湖北省人均GDP已达到这一水平,可预计省内旅游将有一个稳定的增长过程。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湖北省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还远未达到这一经济发展水平,而这些地区却往往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供开发的旅游市场容量大。只有随着湖北经济总量发展提高,以及对省际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带动,省内旅游资源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挖掘和更加有效使用,湖北旅游才能真正实现做大、做强。

第二,以旅游交通优势带动旅游业,是发展湖北旅游的直接途径。湖北应进一步充分利用天然地理优势,借助铁路、民航、水运等交通,以及一小时都市圈、城市带的“同城化”建设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利,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提升区域交通的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各大旅游景点的交通网络布局。武汉火车站建成投入运营已经显著增强省内外铁路运力,尤其是高铁建设对湖北旅游产生了巨大的拉动力,并随着高铁建设深入,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但现阶段省内仍然有部分重点旅游景点缺少便捷干线交通,如地处偏远山区的鄂西北、鄂西南地区,这些旅游区大多为山岳型景观的资源性旅游目的地,较差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旅游经济发展。针对这些地区旅游发展瓶颈,要把交通建设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尝试采取提高公路等级、火车阶段性专线、开辟航空直达等积极措施,改善交通环境,缩短旅途时间,降低旅游成本,吸引省外游客数量和提高省内游客旅游频次。

第三,以旅游文化为依托,整合旅游传播,是发展湖北旅游的深远动力。旅游归根结底是愉悦、释放、审美等人们精神层面的涉及,所以要做强湖北旅游,就必须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楚文化的深刻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运用大众媒体进行良好有效的旅游形象传播,塑造并增强独特、鲜明、有感召力的湖北省旅游形象,这就可以带来湖北旅游持续深远发展。在当下数字多媒体时代,要积极运用媒体传播策略,在媒体传播渠道和传播频次方面恰当选择,在媒体传播内容方面精心设计,提升湖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受众注意、强化受众印象,打造湖北省更加特色鲜明、更为立体化的多视角和多层次的旅游形象。不仅面向国内加强湖北旅游宣传,更要尝试打开境外游客的旅游信息传播渠道,开拓更广阔旅游市场。

第四,以强化旅游规划和旅游服务为核心实施科学旅游管理,是发展湖北旅游的有效保障。要实现湖北旅游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完善,各级管理者需要不断强化科学旅游管理的观念,积极转变思想,务实、创新,制定出适合湖北旅游特质的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发展措施。在管理中积极加强旅游服务意识,并制定有效保障措施,促成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协调和配套,以动态的资源整合适应市场的动态需求。同时,始终秉承环保和低碳的开发利用原则,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理念,严格监控各景点景区的生态环境,严格控制热点旅游区因开发过度或游客超容等管理不善问题给景点生态造成的破坏,逐步实现旅游区域内人与自然的均衡和谐发展,促进湖北旅游的深远发展,把湖北省建设成为省内居民和周边省市游客首选的度假旅游胜地。

[1]Jackson J.Developing Regional Tourism in China:the Potential for Activating Business Clusters in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

[2]Shan J,Wilson K.Causality between Trade and Tourism: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2001,(8).

[3]喻江平,旅游业影响地方经济的传导机制和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21).

[4]赵东喜.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1).

[5]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

[6]方相林,张晓燕.基于固定效应影响变截距模型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经济地理,2010,(5).

[7]邓祖涛,陆玉麒.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7).

[8]苏继伟,邱培光.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J].经济纵横,2005,(8).

[9]李玲,李娟文.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5).

猜你喜欢
总收入协整湖北省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