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的自觉性和实践目标

2013-07-24 07:56许惠群
学理论·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自觉性自信

许惠群

摘 要: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是历史规律和实践逻辑的内在要求,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经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坚定中国道路自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自觉性;实践目标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03-02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中国道路的自信。

一、坚定道路自信是历史规律和实践逻辑的内在要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百余年来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留下多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付出多少“春云碧血,秋雨黄花”的牺牲,却终究壮志难酬。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条复兴之路艰难困苦的伟大历程,让我们深切体会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经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正确的道路,人民的奋斗才能充满信心,命运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

二、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八大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明确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方向和要求,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成功,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梦想,但历史的足音也警醒我们: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我们还需长期努力坚持发展、艰苦奋斗推进发展、改革创新提升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中国梦更需要坚强的政治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层面的表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按照“一个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按照“一个发展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实践中增强坚定道路自信的自觉性

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机遇挑战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把握我国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只有树立强大的自信,才能振作精神,奋发图强,从容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成就一番伟大事业。

1.坚定道路自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道路自信源于对国情的认识,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要“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坚定道路自信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的国家政治道路是坚定不移的,具有坚定的确定性,中国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会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环顾世界,一些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水土不服,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仅损耗国家实力,甚至扼杀对未来的憧憬。一系列反面教材告诫我们,政治体制事关安危存亡,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浮躁和盲动。西方政治制度不会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终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西方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治理模式或碰壁或搁浅,不少国家面临着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未来,而中国的应对表现出独特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中华民族已经成功地开辟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国家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道路标本”。它既不同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模式,也不同于北美和西欧一些国家模式,而是中国人民自己艰辛创造出的一条有别于所有国家发展的崭新道路。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重要演讲中指出“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鞋子论”彰显了中国道路自信和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奋斗。展望未来,我们要把百年梦想和宏伟蓝图变为活生生的美好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坚定道路自信要求我们要有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牢记使命,自觉将其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2]人民日报评论员.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复兴之路启示之二[N].人民日报,2012-12-02.

[3]冉小平.道路自信哪里来[N].人民日报,2013-01-14.

[4]刘毅强.坚持中国道路的自觉自信[N].文汇报,2012-12-21.

[5]钟声.政治体制事关安危存亡不容浮躁盲动[N].人民日报,2012-11-11.

猜你喜欢
自觉性自信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如何加强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政党现代化视域下的“全面从严治党”
初中生体育锻炼自觉性培养途径探析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