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2013-08-06 09:27邓忠林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改善措施问题

邓忠林

【摘要】海南岛上终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旅游资源丰富,极富特色。但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涌入,海南旅游业恶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其危害也日益凸显,不仅危害到旅游景区的发展,而且对旅游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游客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因此海南旅游旅游业的治理非常必要,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南旅游;过渡商业化;问题;道德弱化;改善措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36-02

海南成为中国第五个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海南旅游业的发展面临了一些问题:如旅游商业化现状,旅游道德弱化行为,旅游安全问题和旅游诚信问题的凸显。因此,为了确保海南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一、海南旅游商业化现象

一篇《失望的海南旅游》,读者这样说道:“在三亚,你最大的感觉是,只要是能说出点来头的景点都要收费。如潜一次水需要480元,照3张水下照片需要180元,而480元一次的潜水价格,本身已经不低,但竟不提供免费的呼吸嘴,一个一次性呼吸嘴的价格要价20元;潜水时贵重物品存放储物柜20元一次;三亚之行, ‘大小洞天,沿海滨溜达了一趟,150元/人不说,可气的是,所谓的小洞天就是一块破石头,后人凿了个洞,可以在里面弯着腰转一圈,腿脚不好的人估计有个3分钟也能出来了”。

本来是供游人参观休闲娱乐度假的场所,慢慢变成吆喝叫卖讨价还价甚至是坑蒙拐骗的集市。很多以“文化”为口号的旅游景区“关卡林立”,形形色色的商贩云集,各种低档伪劣的旅游产品充斥旅游景区。如饭店食宿漫天要价、导游欺迫威胁游客消费、景区景点想尽办法收费。旅游的味道越来越淡,商业的味道越来越浓。[1]

二、海南旅游业商业化原因

海南岛是中国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2大岛。海南省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富特色,如:海岸带景观;山岳、热带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大河、瀑布、水库风光;火山、溶洞、温泉;沙滩、潜水、海鲜;免税商品等。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高出生产总值增幅36.3%,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87.5%,同比提高2.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全年接待过夜游客258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7.6亿元,分别增长15%和21.7%。

综上所述,海南省的主要外汇来源和支柱产业源于它的旅游业了。

海南岛是单一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全省人口仅有8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有率高达80%,经济水平不高,整体欠发达。对一个并不富裕的海岛来说,越来越多游客的涌入对岛上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财源。于是,一个小小的海岛上便遍地是旅行社、酒店、导游、景区内的小贩。而其中大多数是不规范的酒店等级、无证或素质低的导游、没有景点制造景点、小贩强拉强卖。[2]

(一)旅游教育问题

海南旅游主管部门的权、责不分明,往往进行模糊的管理,甚至一些旅游行政部门没有任何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管理,使得海南旅游市场进入了剥削竞争的恶性循环,并且愈演愈烈。

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与高等教育体制所设置的人才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旅游人才需求的分层化与本科教育人才同质化之间的矛盾、行业的专业化要求与“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和行业对理论和经验的双重要求与本科教育中的实习缺乏的矛盾。保继刚教授提出,在无法改变旅游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的情况下,需要在内部体制上寻求出路,重点是要强化专业特色,为行业培养专业性人才;引入实习时间累记的弹性实习制度,缩短毕业生基层工作时间;也可以将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基本论课程整合,增设专业性强的旅游管理行业课程。通过以上努力,形成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良性循环,由萎缩转向成长。

(二)旅游道德弱化行为的表现

海南A旅行社聘用无证导游案

在导游业务利益格局中,游客是利益关系的核心,没有游客,一切将无从谈起。

【案由】云南游客王某等4人在昆明参加了2011年4月13日至4月16日“海南双飞5日游”。王某等4人抵达海南后,接待游客的是海南A旅行社,该旅行社安排的导游张某,带团过程中不佩戴导游证,服务态度低下,强迫游客消费,引发游客不满并投诉。

海南导游大部分属于“无底薪、无保险、无保障, 无地位”的“四无人员”。从我国导游人员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来看, 国家对导游职业定位的偏差、导游薪金制度的不合理、社会对导游人文关怀的缺乏以及导游法律意义上的责权失衡是我国导游人员成为弱势群体和导游队伍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只有建立合理的导游人员职业机制才从根本上解决导游及其相关利益者关系失衡的问题。

(三)导游人员的归属责任

导游人员的归属管理模式是导游人员发展、旅行社行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最基础管理程序,应成为导游管理模式研究的重点。希望有关部门能付诸实践,彻底深入的改善现阶段海南导游归属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导游服务公司收取导游人员挂靠费用,就必须实现提供相关服务的承诺。比如为导游人员定期举办培训活动,推荐导游人员上岗机会等。法律合同上的款项应落到实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相关反映应加强监管力度,保护合法利益。

其次,旅行社企业应完善自身体制,努力提高在导游人员归属问题上的竞争力,为导游人员提供全面培训,在旅游淡季将导游人员转化为企业其他竞争力量,从而避免旺季缺少对导游人员约束力致使企业蒙受损失的现象。[3]

三、海南旅游业良性发展的改善措施

(一)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为旅游业的成长铺下了道路。在中国,这一状况尤为引人注目。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交通便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带薪假期增加,这些都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现代人文化意识的增强、个人素养的提高和知识水平的抬升,又使之不再满足于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粗浅的观光游览。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而旅游产品往往包含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并通过对旅游者的作用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随着旅游业逐渐向高层次推进,旅游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逐渐增强。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对于旅游的文化性也越来越感兴趣。于是,文化与旅游的亲近成为必然。[4]

作为旅游客体主要部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都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 渗透着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因此,旅游本身就是一项广义的文化活动,是人们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以观赏大自然美景,游览珍贵历史文化艺术瑰宝,获得生动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为主的文化旅游为一种时代风尚。增添文化含量将成为旅游业的新的生长点和新的价值取向。因此,对旅游客体、主体及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与特色的开发和保护,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5]

旅游业既然是海南的主导产业之一,政府就应对旅游业加强研究,政策应有所倾斜,措施应当强力、有效。若处理不当,这座中国最南边的海岛的旅游业将变成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从而发生“旅游摧毁旅游”的悲剧。[6]

四、结 论

海南旅游业每一次良性的快速发展,都将带动岛上人民走上新生活,并进一步宣传这个美丽的海岛。作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龙头”,合理利用旅游业,打造旅游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服务环境方面下功夫,使旅游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把握时机,加快社会与经济发展步伐,应当是海南人民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方舟,游景区过度商业化问题剖析[J].商业时代.2010.2.126-127.

[2]戴斌,刘丽敏,胡家境.立足实践,引导产业,促进中国旅游学术的繁荣与发展——2008年《旅游管理》研究评述[J].旅游管理.2009.1.3-8.

[3]赵璐.浅析成都导游人员管理模式[J].旅游众缆.2012.1.140-141.

[4]刘晖.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游客感知视角[J].旅游学刊.2009.1.38-42.

[5]刘宏燕.文化旅游及其问题相关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1.438-441.

[6]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J].江淮论坛.1998.1.61-65.

猜你喜欢
改善措施问题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谈当前农机具存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