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通络法治疗奶牛乳腺炎临床试验

2013-08-08 13:39李翠玲
中兽医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红肿乳腺炎乳汁

李翠玲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商丘 476100)

奶牛急性乳腺炎中兽医称奶痈、奶疽,多发于哺乳期,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该病多因产后体虚,外受风寒之邪,乳络不通,乳汁淤滞所致。自2008年以来,临床上选筛了以解表通络法治疗奶牛乳腺炎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兽医学乳痈疾病诊断标准》拟定。单侧或双侧局部或整个乳房肿胀疼痛,乳汁排出不畅或点滴不出,或畏寒发热;局部或全乳胀满、硬结、触痛,炎症部分皮肤微红或暗红色,或可见条索状肿胀于腑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

1.2 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病例为本院兽医院门诊收治病例,均在哺乳期间,共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中红肿面积小于二分之一者20例,其中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红肿面积大于等于二分之一者40例,其中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者19例。治疗组中红肿面积小于二分之一者22例,其中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者6例;红肿面积大于等于二分之一者38例,其中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者21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1.1 红肿面积小于二分之一,无伴发热者,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头孢羟氨苄缓释胶囊,每次3g,每天2次;甲硝唑每次2g,每天3次。

2.1.2 红肿面积小于二分之一,但伴发热、白细胞升高,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头孢曲松钠6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注,每天1次;甲硝唑3g,静脉滴注,每日2次。

2.2 治疗组

2.2.1 红肿面积小于二分之一,无伴发热者给予中药口服治疗;红肿面积小于二分之一,且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以及红肿面积大于等于二分之一,但无发热者给予中药与抗生素口服治疗;红肿面积大于等于且伴发热、白细胞升高,给予中药口服加抗生素静滴治疗。抗生素的应用同对照组。

2.2.2 中药处方:防风45g、荆芥45g、路路通40g、王不留行30g、漏芦30g、皂角刺30g、蒲公英40g、连翘 40g、黄芪 30g、全瓜蒌 40g、桑枝30g、川牛膝30g,水煎煮两次,取汁合并,待温后一次灌服,1日1次。2组均使用硫酸镁粉溶于甘油加热,温湿敷乳房肿胀部位,每天3~4次,治疗5天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兽医学乳痈疾病诊断标准》相关症状规定。治愈:乳房胀痛、红肿消失,乳汁通畅。显效:胀痛消失、红肿面积明显减小,乳汁部分或基本复通。无效:胀痛不减,红肿不变或增大。

3.2 治疗结果

表 解表通络法治疗奶牛乳腺炎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率5%,差异显著(P<0.05),表明解表理气法治疗奶牛乳腺炎优于西药治疗组。

4 讨论与小结

牛的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产后多虚的奶牛,易感外邪、风寒外束而诱发,邪郁不宣、乳络不通,乳汁淤滞而致,以往有医者认为,哺乳期乳腺炎的发作多因产后过食精饲料、肝胆郁热所致,以疏肝清热、消淤通乳之法治疗,反可导致用药过于寒遏而不利瘀肿的消除。笔者以疏风解表之荆芥、防风、桑枝、蒲公英等,不仅能解除表邪束遏,还能疏解乳表肌腠,有助乳络疏通;更添通络消瘀之路路通、王不留行、漏芦、皂角刺等,方中连翘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消热散结以防止乳汁淤积成脓;用川牛膝取其引火下行助乳汁疏通;佐黄芪以直击产后因虚致病的病机本质,益气扶正,且能防止它药的疏散过度;诸药合用使表邪解除,乳房表面肌腠流通,乳络通畅,乳汁自然复通,所以用解表通络法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从母乳产奶量的健康角度出发,更乐于选择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的中药治疗,使得中药能在此病的治疗中有更多机会发挥作用,由此可见,中药在此病治疗中更加可靠安全。

猜你喜欢
红肿乳腺炎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乳汁点目需谨慎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躲避蚊子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