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水下侦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3-08-10 09:03郑君杰李延斌马金钢姚春富
舰船电子工程 2013年8期
关键词:蛙人水听器声纳

郑君杰 尹 路 李延斌 马金钢 姚春富

(1.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 210039)(2.解放军理工大学 南京 211101)(3.61741部队 北京 100010)(4.陆军航空兵学院 北京 100011)

1 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拥有制海权成为军事强国进行军事威慑、保持战略优势乃至赢得战争的关键因素。夺取制海权除了要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之外还要拥有立体化的海洋侦察监视系统,而水下侦察系统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潜艇、无人潜航器、水下蛙人等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是水下兵器优良的天然隐蔽所,水下能见度极低,无线电信号严重衰减[1],环境变化迅速且难以预计,传统的光学、无线电等侦察手段在水下难以应用,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安静型潜艇的噪音几乎降到了和海洋背景噪声同等的水平。

因此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水下侦察技术的发展,以美军为例,美国海军一向把信息的搜集、获取、共享视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重要环节,把情报搜集、侦察、监视(ISR)网络的建设看得比采购新型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还要重要,不断加强水下ISR系统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分布式水下监测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军耗费巨资发展固定式水声监视系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布设深海水听器阵,通过电缆连接到岸上的分析中心,电缆总长度超过30000海里,是冷战时期反潜的主要手段之一。

水听器阵在深水固定,工程难度大,难以维护更新,大量电缆也容易受到鱼群的攻击,因此随着“网络中心战”与美国海军“近海战场空间优势”概念的提出,新一代水下分布式探测技术作为作战网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提上日程。

美国海军的海网水下声学网络(Seaweb)[2~5]是分布式水下探测的典型代表。该计划由美国海军研究局和空海战系统中心主持,其目的是在军事上构建可布放的自主分布系统,用于沿海广大区域的警戒、反潜和反水雷,在民用领域可以实施控制、通信和导航功能,节点之间采用水下声学通信技术。从1998年起至2008年,Seaweb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不断涌现,试验了其在多种场合下的应用,如海洋环境测量、使用水下无人潜航器作为移动节点、潜艇与水声网络的通信等(见图1)。到目前为止,Seaweb是规模最大的在研实用水声网络,其网络节点已达17个。已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如自动进行节点识别、时钟同步(0.1s~1.0s量级)、节点自定位(100m量级)、节点更新和失效后的网络重新配置等。

图1 美海军seaweb系统示意图

近年来,美国空间与海上系统司令部、海军研究办公室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部门相继表示,将继续为水下分布式系统引入更先进的技术[6],其中“可布设自主管理分布式系统"DADS(Deployable Autonomous Distributed System)成为发展的重点。该系统将能够大大提高美国海军在近海区域的情报、侦察和监视能力,有效应对来自敌方国家低噪声柴电潜艇的威胁。DADS是利用布放于海床的分布式无人传感器节点建立的近海海域警戒系统,节点固定布放在水深50~300m的海底,传感器节点间距2~5km,由潜艇、水面舰只、飞机或UUV等布放,每个节点重16~19kg,设计寿命为180天。节点包含一个由28个水听器和3个磁力计组成的阵,附带独立的信号处理单元,采用水声调制解调器同其它节点或网关进行链接,主要用于侦测和跟踪近海水域的水面和水下目标。系统由探测节点、通信网关和控制终端组成。位于探测节点中的信号处理部件完成检测、识别、特征提取、跟踪、航迹关联等功能,然后通过通信网关将信息发送至控制终端,终端可以对节点和网关进行控制,并显示系统当前状态和侦察情报的信息。DADS系统目前仍处于不断测试、不断完善的阶段。

在美国海军潜艇联合会2006年举办的潜艇技术论坛上,披露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水下网络计划之一,美国“近海水下持续监视网”PLUSNet(Persistent Littoral Undersea Surveillance Networkprogram)。PLUSNet是以SSGN(巡航导弹核潜艇)为母船、以UUV等为活动节点组成的大规模有缆与无线综合集成的网络,由携带半自主传感器的多个潜航器组成,这些潜航器能够互相通信,并在没有人为指令的情况下做出基本决策,从而履行多种功能。PLUSNet计划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承担,耗资2770万美元,美国海军希望其能在2015年前后具备完全作战能力。

3 蛙人探测声纳

蛙人体积小,水下噪声极低因此几乎无法使用被动声纳探测。2000年10月,美军驱逐舰“科尔”号在也门受到蛙人的攻击,导致17名水手死亡,舰艇严重受损,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蛙人主动探测声纳技术[7]。

美国海军应用的“冥府守门狗360”能自动探测、分类和跟踪水下威胁,该系统的声呐单元能在800m范围内对蛙人进行探测,并且可以在水下500m距离内识别出人类所特有的胸腔。该系统的一个独立单元就可以覆盖360°范围,这些声呐单元可以悬挂在船舷两侧为舰船提供保护,也可以把许多单元部署在海床上,形成一道警戒线,保护海港和航道的安全。

英国的手持式蛙人侦察系统(DRS)能够在100m深度工作,DRS系统的探测主要是依赖一部前视高频(500kHz)电子扫描声纳,一般情况下该声纳能够在230m距离上探测到一个-25dB的目标,导航系统采用长基线主动声学方式,通过该技术,导航误差可以控制在0.5m,最大导航距离可达到1200m。

以色列新型蛙人探测声纳(Diver Detection Sonar,DDS)据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远距离探测封闭式呼吸蛙人的可靠系统。对一个携带封闭式呼吸装置的蛙人,DDS最小的探测距离达到700m;对于使用开放式呼吸器的蛙人,DDS探测距离达到1000m~1200m;对于有动力系统的蛙人运载器,DDS探测距离能够延伸到1400~2000m。

俄罗斯、乌克兰研制的探测系统采用匹配场设计原理,最大特点是可以探测带吸声材料的隐身蛙人,探测距离达100m左右。

挪威考达公司的Echoscope系列声纳采用三维成像技术用于水下目标成像和蛙人探测。

国内目前在蛙人探测方面已有成型产品,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合成孔径声纳(SAS)成像技术”目前在水下试验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发的水下反恐监控系统已成功用于上海世博会和奥运会的水下安保,据报道可以有效探测到水下六百米内的蛙人。

4 拖曳阵声纳

传统的大功率声纳都要依托舰艇平台,因而受到许多限制:1)空间有限,特别是容纳阵列声纳的空间有限,制约了声纳性能的提高;2)来自舰艇平台的自噪声(包括航行水噪声)是声纳工作的重要干扰源;3)对水面舰艇来说,声纳不能根据水文条件(声速分布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声纳深度,因此不能随时接收最佳的水声信号。拖曳变深声纳的出现,部分地突破了上述局限。为扩展阵列声纳孔径,变深声纳的拖体逐渐演变成数百米甚至更长的的长线阵列,形成了拖曳线列阵声纳,见图2。

拖曳线列阵声纳也称“拖曳阵声纳”,它是将水听器镶嵌在电缆上形成列阵,由拖曳电缆拖在艇尾后在水中探测目标的声纳,由线列基阵、拖曳电缆、收放装置和绞盘、电子机柜等组成,主要用于听测潜辐射噪声,进行远程监视、测向和识别,有的也可用于测距。拖曳线列阵一般由前导段、仪器段、基阵段、后导段和尾段构成,阵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工作深度可变。拖线阵中的传感器有水听器模块和非声模块,后者用以监控阵形和姿态。拖曳阵声纳具有如下优点:1)基阵尺寸大、工作频率低、利于线谱检测,能远距离隐蔽地发现目标;2)基阵入水较深,通过控制拖缆长度可调节基阵入水深度,以工作于有利水层;3)基阵远离平台,受平台噪声干扰小,作用距离远;4)基阵可随时收回,维修方便。缺点是基阵、拖缆和收放装置占用运载平台的空间大,拖体放入水中工作时,对拖带舰艇的旋回和倒车等机动有不利影响。

图2 拖曳线列阵声纳

拖曳阵声纳按用途可分为战术型拖曳列阵声纳和监视型拖曳列阵声纳两种[8]。战术型拖曳线列阵声纳用于装备大、中型反潜水面舰艇和攻击潜艇,拖曳电缆与线列阵总长达1000m~2000m,被动探测距离50海里~100海里,最大拖曳航速可达30节,可与舰壳声纳配合工作,被动接收主动声纳信号在目标上产生的回波,其作用距离远大于舰壳声纳或拖体声纳单独工作时的主动探测距离,从而提高水面舰艇反潜搜索能力。如美国海军当前装备水面舰艇的AN/SQR一19被动声纳,声阵长800feet,拖缆长5600feet,拖曳深度达1200feet,在大洋中探测距离可超过120km,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术拖曳阵声纳。它在综合反潜系统中承担了大范围远距离初始探测任务,初探之后,舰载反潜直升机迅速飞往目标区域,使用机载探潜设备对潜实施精确定位,而后用机载反潜武器攻击或经数据链给母舰传输目标数据由舰载远程武器对潜攻击。

监视型拖曳线列阵声纳,主要装备于海洋监视船,其拖曳航速极低,拖曳电缆与线列阵总长5000m以上,在低声频和次声频段工作时,被动探测距离可达300余海里。

随着潜艇降噪技术的进展,安静型常规动力潜艇的出现,特别是不依赖空气推动技术投入应用,使潜艇辐射噪声大大减小,随后核动力潜艇降噪也获得相应地进展,使被动声纳探测目标变得困难。人们把目光又投向主动式探测声纳,开始了低频主动拖线阵声纳研究。主动拖线阵声纳利用低频长发射脉冲、大孔径声纳系统来增大探测距离。英国是第一个开始主动式拖曳线列阵声纳研究的国家,它的ATAS试验阵受到世界各主要海军国家的高度重视,这种声纳继承了被动拖曳阵声纳的技术优势,使用大孔径低频线阵作为接收阵,配以低频大功率发射阵,由水面舰艇拖曳使用。北约水下研究中心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进行主动拖曳阵声纳的方案和技术可行性研究,1992年主动拖线阵声纳首次参加北约组织的“龙锤”演习,后在英吉利海峡水域多次组织海试,假象目标为意大利的“托蒂”潜艇和德国的U30型潜艇,试验使用主动拖线阵声纳的发射声系统和拖体,得到了有价值的成果。

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向低频、大功率、大基阵、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发展。

5 光纤水听器

光纤水听器是一种建立在光纤、光电子技术基础上的水下声信号传感器。它通过高灵敏度的光纤相干检测,将水声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至信号处理系统提取声信号信息。它既可用于海洋与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也可用于海洋、陆地地震波检测以及海洋环境检测,又是现代海军反潜作战及水下兵器试验的先进检测手段。自从1977年美国海军实验室的Bucaro等人发表光纤水听器的首篇论文以来,该技术已经从基础研究发展到了实用阶段[9]。

光纤水听器与传统水听器相比,在未来的声纳系统中作为接收阵列显示了更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将大量单元的信号经由一单根光纤传输,具有大规模成阵的能力并具有水听器单元设计的灵活性。另外,它还具有灵敏度高、响应的带宽宽、单元及信号传输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等重要特点。1980年美国成功地进行了“玻璃板(Classboard)”塑料心轴型光纤水听器试验。1981年封装了第一个“黄铜板(Brassboard)”光纤水听器。1983~1986年期间,美国海军实验室进行了多次拖曳阵列海上演示,其中包括光纤水听器。1987年,美国Gould公司海事系统分公司获得了美国海上系统司令部价值1300万美元的全光拖曳阵列合同,1988年,全光拖曳阵列在海上试验中取得很大成功,1988年6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制订出潜艇用“光纤水听器系统标准”,美国国防部认为光纤水听器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

强度型、干涉型和光栅型三大类光纤水听器中最早出现的是强度型光纤水听器,到现在研究最为成熟;干涉型光纤水听器出现稍晚于强度型,迄今为止,干涉型光纤水听器的关键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熟,在部分领域也已经形成产品,具有精度高、动态响应好等优点。而光栅型光纤水听器提出于2000年,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由于它不仅具有精度高、动态范围宽等优点,且体积小、容易实现波分复用、便于拖拽作业,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逐步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可预测,今后在光纤水听器领域,对于单个光纤水听器元件,性能将更加优越(敏感度更高、动态性能更好、受环境影响更小等),并逐渐向小型化发展,另一方面,光纤水听器阵列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几千个光纤水听器组阵),对弱小声信号的探测能力将越来越强;另外专用光纤的研制将对光纤水听器的研究带来新的内容[5]。

我国在“七五”就开始了光纤水听器研究,并在“八五”、“九五”、“十五”列为国家预研计划。在完成光纤水听器实验室测试、湖试以后,于2002年8月进行了我国首次大规模光纤水听器阵列的海上试验,试验参加单位有中科院声学所、国防科大、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以及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地球物探公司等,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光纤水听器应用于海洋石油勘探及水声物理研究的可行性。

6 水下激光侦察

1963年,人们在研究光波在海洋中的传播特性时,发现海水对0.47mm~0.58mm波段内的蓝绿激光的衰减比对其它波段的衰减要小得多,从而证实在海水中存在一个理想的透光窗口。这一物理现象的发现使激光水下探测成为可能。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水下激光测距、成像等领域进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一些重点方向上取得了突破进展。

水下激光探测模式可分为两类:直接探测(也称能量探测)和光外差探测(也称相干探测)。

直接探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光电探测系统直接响应激光回波光场的强度变化,并把回波光场相应地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信号。

光外差探测系统中的光电探测器响应的是回波信号与本振光波的混频信号,利用了激光回波光场的频率和相位变化两个物理量。该探测模式虽然在强背景噪声条件下的信噪比较大,但它要求单色高稳定度的本振激光器,这对气体激光器较易做到,但对固体激光器来说难度较大;并且光外差探测性能受海水浑浊度的影响较大,使混频效率大为降低;在光外差探测的实际系统中,要求接收的信号光波与本振光波有严格的时空关系,因而限制了接收视场,减小了接收信号功率。相比之下,光外差探测结构复杂,而直接探测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探测模方式,在水下激光探测中被广泛采用。

美国是开展海洋激光探测技术研究最早的国家。

1968年美国Syracuse大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光海洋深度测量系统,初步建立了海洋激光探测技术的理论基础。此后,瑞典、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也相继开展了蓝绿激光水下探测技术的研究工作。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机载激光探潜系统,最为典型的是卡曼公司研制的直升机载“魔灯”激光探潜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大功率的绿光输出,输出脉冲的能量达500mJ,脉冲频率40Hz。接收机使用6个CCD摄像机,利用选通技术克服后向散射光影响,探测深度可达30m。其他国家也相继制出了性能先进的机载激光探潜系统,如俄罗斯的“紫石英”机载激光探潜系统,瑞典和加拿大联合研制的“鹰眼”机载激光探潜系统等,这些系统的探测深度均在30m以上。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水下激光测距和成像系统,可装在潜艇、水面舰船底部或装在水下无人器(UUV)上,执行水下侦察、猎雷或反潜任务[10~11]。

7 结语

早在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就曾疾呼:“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也来自海上。”在最近围绕中国管辖海域发生的种种争端的背景下,此话令我们振聋发聩。

我国作为陆海兼备的大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000多个岛礁,而且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海上交通线的重要作用对我国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我国近海水下地貌极其复杂,加之我军的水下侦察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敌方高技术水下武器装备很容易突破我方的水下防线,给我方舰船和岛礁特别是南海岛礁造成了极大地安全威胁,同时近年来美海军水下探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我海军潜艇的作战行动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我们要增大对海洋侦察技术领域的投入,增大水声技术的研究投入,紧跟世界海洋先进侦察技术的发展,坚持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必要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海洋探测技术,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反潜战术、战法的研究,为我海军走向大洋打下坚实的基础。

[1]郑君杰,阮昆.水下声学传感器网络通信问题研究[J].电信科学,2009,25(11):6365.

[2]J.Rice.Enabling Undersea FORCEnet with Seaweb Acoustic Networks.Biennial Review 2003,SSC San Diego TD 3155[C].2003:174180.

[3]J.Rice,et al.Networked Undersea Acoustic Communications Involving a Submerged Submarine,Deployable Autonomous Distributed Sensors,and a Radio Gateway Buoy Linked to an Ashore Command Center[C]//Proc.UDT Hawaii,2001.

[4]I.F.Akyildiz,D.Pompili,T.Melodia.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Research Challenges[C]// Ad Hoc Networks(Elsevier),2005,3(3):257279.

[5]Zheng JunJie,A Effective Submarine Detection Technology: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2011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heor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C]//2011:417421.

[6]李汉清,戴修亮.美国海军正在发展的水下探测系统[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4,26(8):3742.

[7]Colin M G E D,Beerens S P,Ainslie M A.Optimum sonar frequency for diver detection in harbor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Underwater Targets 2007.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e of Acoustics,2007,29:213220.

[8]邵云生,彭会斌.国外拖曳线列阵声纳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1015.

[9]Dandridge A,Tventen A B,Giallorenzi T G.Homodyne demodulation schemes for fiber optic sensors using phase generated carrier[J].IEEE J Quantum Electron,1982,QE 18(10):16471653.

[10]陈超.水下目标光电探测技术及其进展[J].应用光学,2011,32(11):10601063.

[11]章正宇.激光水下目标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激光,2004,31suppl(3):220224.

猜你喜欢
蛙人水听器声纳
蛙人,请出列
二维码技术在水听器配对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用于压电陶瓷水听器极性检测的方法
Daniel Kish
蛙人
可刚性固定组合矢量水听器结构设计与响应分析*
关于声纳发射电源的改进设计
柔性元件对同振式矢量水听器接收性能影响研究*
探雷声纳增益参数自适应调整仿真
战斗蛙人出发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