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探析*

2013-08-10 09:03李文生王国民
舰船电子工程 2013年8期
关键词:信息源蓝军指标体系

白 彬 李文生 王国民

(解放军63893部队 洛阳 471003)

1 引言

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是根据指挥者的意志,在作战指挥体系内把情报信息、指令信息、反馈信息等有价值的信息按一定的路径和方向,从信息源传递到信息接收端并创造价值的整个流动过程[1]。实质上是作战指挥活动内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作战指挥信息流通过链接强大的作战体系,融合各个作战单元,高效驱动物质流和能量流,精确聚集和释放作战效能,实现作战胜利[2]。因此,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双方发挥信息优势,形成决策优势,进而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电子蓝军在对抗训练中,运用假想敌战术战法,构建一个“形像神似”的作战对手。电子蓝军作战指挥要能够精确高效指挥所属部队开展作战行动,同时,要能够模拟扮演假想敌的作战指挥信息流程,为受训部队树立“靶标”。因此,有必要专门针对电子蓝军作战指挥进行研究。目前,电子蓝军研究与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专门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以作战指挥信息流程为主线,通过分析主要假想敌—美军的作战指挥,和电子蓝军需求,提出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

2 美军作战指挥分析

2.1 美军作战指挥体系

美军作战指挥体系与平时指挥体系不同,分别属于军令指挥体系和军政指挥体系,属于军政军令分开型,即行政领导管理机关与作战指挥机关在一定层次上分开设置,并各自形成不同的组织系统,西方国家大多属于这一类型。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部改组法》,取消了各军种部的作战指挥权,建立了军政、军令两大系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军政军令分开型指挥体制的国家[3]。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包括我军现行指挥体制属于军政军令合一型,即指行政领导管理机关与作战指挥机关自上而下均合并设置在同一组织系统之中。美军现行的指挥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军令指挥体系就是美军作战指挥体系。

图1 美军指挥体系示意图

2.2 美军作战指挥活动

指挥活动是指指挥者围绕作战目标,为被指挥者提供实时、精确的指令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和业务的集合。美军指挥流程通常为分析判断情况、定下作战决心、制定作战计划、组织开设指挥所、组织作战协调、组织作战效能评估等六个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美军数字化师作战指挥活动流程示意图

2.3 美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

以前方地域防空作战中,美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为例:对敌机实施早期拦截是近程防空作战使用最为重要的方针之一,前沿“哨兵”雷达分队和空战管理作战中心接收空战攻击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外部与内部空中跟踪信息通过“哨兵”雷达和FAAD C3I系统相互连通,并随后传送到火力单元的手持终端装置。FAAD C3I系统指挥拦截作战,从建制传感器、“爱国者”传感器以及联合传感器获得传感数据,并将获得的数据传送给“复仇者”或“中后卫”以组织拦截。防空反导工作站指挥部队组织,包括了解各种防空资源和设施的信息,以对其进行协调和指挥。这些信息随后通过FBCB2系统或EPLRS系统传送到师属其它部队。前方地域防空的信息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前方地域防空作战指挥信息流程

2.4 美军作战指挥特点

分析美军作战指挥体系、作战指挥活动及作战指挥信息流程后,可以总结出美军作战指挥的特点:

1)作战指挥体系呈现整体性和融合性的特征。美军作战指挥从战略、战役、战术等层级上的不同作战指挥单元形成了一个矩阵式的指挥体系。既能实施纵向指挥,又便于横向联系,纵横间交叉融合,运作上呈现出明显的非程序化、非线性化的特点;这一指挥体系的指挥主体不再是各自孤立的单元,而是通过彼此关联的网络系统构成了相互渗透、互为依托的作战指挥布局。在这种体系中,战场指挥可以通过作战指挥体系直接指挥各作战单元,实现对目标的近实时打击。

2)作战指挥活动高度依赖于先进的指挥控制手段。美军作战指挥活动借助智能化、网络化、实时化的指挥控制手段,使作战指挥活动实现了连续一体。依托信息化的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信息快速流动、实时分发、自动运行所提供的战场态势感知和信息实时传递功能,使上下级之间、横向单位之间,可以在一个共同的态势图前,同步理解任务、同步判断态势、同步定下决心、同步制定计划、同步决策行动、同步协调控制。

3)作战指挥信息流程高效快捷。信息获取、信息处理、辅助决策以及信息分发呈现同步、互动、融合和一体化的特征。这种体系突破了传统作战指挥体系系统性不强,自上而下、层层隶属,信息流程长,传递速度慢,抗毁能力差,横向无联系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弱点。每一个信息流程都是围绕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目的而存在和展开,实现了作战指挥信息流程的时效性、准确性及关联性的要求。

3 电子蓝军作战指挥需求

3.1 电子蓝军自身指挥控制能力需求

指挥控制能力是指对战场各类情报进行融合处理,建立共享态势,完成决策计算与任务调配,辅助各级指挥员对所属部队和武器装备实施控制协调的能力[4]。电子蓝军要实现与“红军”的对抗,必须具备较强的指挥控制能力,这就依赖于电子蓝军作战指挥流程的高效运转,将各种话音、数据、图形和图像等作战信息迅速、准确、保密和不间断地上传下达,实时掌握战场态势、制定作战决心、下达作战命,实现各作战系统才能“有机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

3.2 电子蓝军扮真演像能力需求

扮真演像能力是电子蓝军的使命需求。电子蓝军的作战指挥要能够逼真模拟所扮演假想敌的作战指挥特征,为受训部队提供靶标。包括指挥机构的设置、指挥控制系统信号特征、指挥控制战术、作战指挥网络及节点设计,这些模拟的特征都体现在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上。

4 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

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已成为电子蓝军作战指挥能力提高的本质要求。如何衡量所构建的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是科学高效,本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

4.1 遵循原则

·科学性。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要能够客观和真实地反映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的内涵,能较好地度量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效能表现的各个方面。

·系统性。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必须是由若干指标组成,这些指标要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的特征。

·稳定性。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的各项参数和指标要保持相对稳定,尽管指标是随着某一变量而变动的参数,但在一定时期内的指标体系应保持稳定[5]。

·可操作性。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参数或指标应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同时要易于收集数据,计算相对简单,容易掌握。

·代表性。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信息流程的特征,指标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立性[6]。

4.2 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依据电子蓝军作战指挥规律,分析多次基地训练中电子蓝军作战指挥实际情况,提出了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并经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筛选出如下四大类指标:

1)信息流程时间

信息流程时间,是指信息能否在恰当的时间发出并经过恰当的时间传送到信息接受者。主要包括流程起始时间、流程传输时间、流程传输时延、流程终止时间四个指标。

(1)信息起始时间,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发出的时间。

(2)信息传输时间,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到信息接收者传输的时间。

(3)流程传输时延,是指信息源到信息接收者由信息传输设备、网络及人为操纵引起的信息延迟。

(4)流程终止时间,是指信息完整的传送给接收者的到达时间。

2)信息流程路径

信息流程路径,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发生能否经过恰当的信息节点传送到终点。主要包括直达路径和迂回路径两个指标。

(1)直达路径,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发出后,经最短(最优)路径直接传输给信息接收者。

(2)迂回路径,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发出后,当网络遭敌破坏或干扰时,经迂回路径传输给信息接收者[7]。

3)信息流程内容

信息流程内容,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发出后能否将正确的信息传送到终点。主要包括信息容量、信息准确度、信息完整度3个指标。

(1)信息容量,是指每条信息流程拥有信息量的多少,这决定了信息流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2)信息准确度,是信息传送给接收者后的失真程度。

(3)信息完整度,是指把信息从信息源完整传送至信息接收者的程度[8]。

4)信息流程安全

信息流程安全,是指在敌方干扰和破坏下,信息流程的生存能力。主要包括自身故障率和抗攻击能力两个指标。

(1)自身故障率。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故障的次数。

(2)抗攻击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被攻击后出现故障的次数与被攻击的次数的比值。

5 应用

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某次通信部队基地化训练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构建过程中,目的在于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同时在实践中检验指标体系的可用性。

5.1 训练背景

某通信部队基地化训练中,参训力量由导调指挥部、受训通信部队和信息对抗蓝军三部分组成。电子蓝军的信息攻击、信息防御和信息支持力量充当信息对抗蓝军,与受训对象互为对手,在导调指挥部统一组织下开展信息对抗训练[9]。训练过程中,电子蓝军采用的作战指挥手段有:一是依托基地现有装备或系统进行通信和指挥控制,二是利用电子蓝军自身通指装备,三是采取等效替代的手段,模拟假想敌通信指控系统[10]。电子蓝军指挥方式方面,训练导演部对电子蓝军采取指导性指挥,电子蓝军各级指挥机构采取指令性指挥;电子蓝军指挥部一般以固定指挥为主,下级各作战单元指挥所多采取移动指挥。

5.2 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体系

参考指标体系,构建的作战指挥体系为:建立了三级二层的蓝军作战指挥关系,如图4所示,指挥递阶最大为2;指挥跨度小于5。

图4 通信部队训练时电子蓝军指挥体系

5.3 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

训练过程中,电子蓝军依托所建立的作战指挥体系和指挥控制手段,对其所属各个信息作战力量进行指挥控制,蓝军各个作战阶段(包括了解任务、判断情况、定下决心、下达命令、作战效果评估和作战调整)的各类信息在各级指挥所之间快速交换,其作战指挥信息流程如图5所示。

6 结语

参考所研究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构建的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体系及作战指挥信息流程,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顺利地保障了电子蓝军各项作战行动,突破了以往训练中只凭经验构建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的做法,创造了一定的军事价值,并为今后训练中,蓝军作战指挥能力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本文在提出指标体系过程中,多采用了专家打分筛选指标的方法,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通过科学的方法证明指标的科学性,并不断完善指标体系,提高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图5 通信部队训练时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

[1]孙儒凌.作战指挥基础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67.

[2]李春立.陆军作战指挥新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1213.

[3]王成俊,刘晓达.美军作战指挥控制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23.

[4]吴朝全.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2526.

[5]李春立,陈贻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3940.

[6]郭武君.二十一世纪作战指挥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8587.

[7]洪立明.基于信息流的作战指挥流程优化探析[J].国防科技,2011,(05):6465.

[8]尹志伟,赵磊.基于信息流优化控制的水面舰艇编队作战指挥流程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5456.

[9]张文虎,王关伦.通信兵作战指挥概论[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5657.

[10]邓刚.通信兵联合训练[M].武汉:通信指挥学院,2010:8991.

猜你喜欢
信息源蓝军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睡眠者效应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上)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下)
你不懂“蓝军”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源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新蓝军,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