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2013-08-11 09:17王昱翔陈珊珊毛立广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须家河溶孔粒间

王昱翔,陈珊珊,毛立广,刘 栋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李秀华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610059)

1 区域地质概况

川中 (四川盆地中部腹心地带)中广安地区一带始终属于稳定的扬子地块,是接受沉积的最佳位置。枯水期周围山系构造活动强烈,导致物源供应充分,形成大规模的浅水湖相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不断摆动变迁形成砂体大面积分布,构成川中一带的储层;湖侵期,由于川中一带地形平缓,整个川中地区都被湖水淹没,在水退的高位期,大面积沼泽化,构成川中一带天然气的烃源岩[1]。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以碎屑岩沉积为主,总体呈东南薄、西北厚的特点,显示沉积中心位于研究区的西部或西北部,沉积物源总体以东南物源为主,兼有南物源和东北物源。

2 储层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以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为主,次为粗~细粒岩屑砂岩 (见表1)。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杂基成份有粘土、泥铁质、炭屑,但以自生粘土质矿物为主,如绿泥石、高岭石等。胶结物以钙质、硅质胶结为主,绿泥石次之,白云石少见 (见表2)。

表1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碎屑成分含量表

2.2 孔隙特征

表2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填隙物成分含量表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类型有粒间粒内溶孔、剩余原生粒间孔、杂基微孔和微裂缝等,其中粒间粒内溶孔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其次为原生粒间孔。据铸体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图像观察,孔隙以次生孔隙(85%)为主,少量残余粒间孔 (7%)、杂基微孔 (8%)。须六段残余原生粒间孔较发育,含量0.5%~9.8%,须四段残余原生粒间孔含量0.5%~4%。广安地区发育绿泥石环边胶结型残余原生粒间孔隙,纤维状绿泥石一般垂直颗粒生长,形成颗粒包壳,有效地阻止石英加大,使粒间孔隙得以保存。须六段粒间溶孔含量范围为0.1%~2.5%,与孔隙度相关性差;须四段粒间溶孔,含量范围为0.5%~5.5%,主要分布在孔隙度3%~9.5%的砂岩中,与孔隙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须四段粒间溶孔较为发育,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孔隙类型。须六段粒内溶孔含量范围为0.5%~6.5%,其中长石粒内溶孔含量范围为0.5%~3.5%,须四段粒内溶孔含量范围为0.5%~7.0%,其中长石粒内溶孔含量范围为0.2%~6.0%,与孔隙度相关性差。杂基微孔多发育在杂基含量较高的砂岩中,各段储层杂基微孔含量均小于4.0%。

2.3 物性特征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资料来自于14口井的岩心分析结果。纵向上,须六段、须四段物性较好,须二段相对较差 (见表3)。总体上看,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具有特低孔特低渗~低孔低渗特征。

表3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岩心物性参数表

3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3.1 沉积因素

沉积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宏观上是通过沉积微相来实现[2-3]。广安地区须家河组主要为辨状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支主河道、次河道、河道间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储层物性以水上分支主河道为最好,水下分支河道次之,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支河道间、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砂泥坪物性较差 (见表4)。因此,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支主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是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微相,水上分支次河道次之,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支河道间、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砂泥坪为不利于储层发育的微相。

表4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表

3.2 成岩作用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变化过程,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好;而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见表5)。

表5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度的影响

3.3 裂缝影响

裂缝能大大地改善油气的渗滤条件,甚至使油气重新富集[4]。钻井、录井、取心和测井资料表明,裂缝在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都有发育,其中主要以须四段发育较好,目前所获的裂缝~孔隙型储层气井多分布在须四段 (见表6)。

表6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钻井裂缝显示统计表

4 结 论

(1)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具有特低孔特低渗~低孔低渗特征,其纵向上孔渗性较好的砂体层段成为有效储层。

(2)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须六段和须四段三角洲分支河道微相砂体沉积结构好,有利于原生粒间孔的保存,导致储层中残余原生粒间孔较发育。

(3)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而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

[1]张响响,邹才能,陶士振,等 .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低孔渗砂岩成岩相类型划分及半定量评价 [J].沉积学报,2010,28 (1):50-57.

[2]吴胜和,熊琦华 .油气储层地质学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周文 .裂缝性油气储集层评价方法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李道品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须家河溶孔粒间
超深层高压气井可溶筛管清洁完井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粒间摩擦和层厚比对二维分层颗粒系统底部响应的影响
粒间滚动阻力对砂土压缩特性影响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储集空间类型对宏观物性的影响
——以鄂东临兴神府地区为例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优质储层分布特征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樊家川油田储层特征研究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
苏里格气田南区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研究
川西须家河组页岩气水基钻井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