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河口滩涂资源分析与利用需求研究

2013-08-14 08:53陈甫源谢东风史英标倪勇强王建华
浙江水利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杭州湾钱塘江滩涂

陈甫源,谢东风,史英标,倪勇强,王建华,赵 昕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0016)

1 钱塘江河口概况[1]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流域跨越浙、皖、赣、闽4省,芦茨埠下游为感潮河段。根据动力特性钱塘江河口可分为3段,从芦茨埠 (富春江电站)至闻家堰长78 km为河流段,闻家堰至澉浦的122 km为过渡段,澉浦以下至芦潮港 (上海南汇)—镇海断面全长82 km为潮流段,习称 “杭州湾”。

2 钱塘江河口演变历史与趋势

距今6000~7 000 a前,钱塘江口门在富阳附近,从桐庐到富阳为径流、潮流交互作用的河口段,富阳以下两侧开阔,完全受潮流控制。嗣后,古长江在口外逐渐堆积沙嘴,并向东南伸展,与钱塘江口的北侧沙嘴连成一片,形成了钱塘江河口喇叭雏形,杭州湾北侧海岸线大致由大尖山向东,经澉浦至王盘山,折东北与柘林、奉贤一线相连。在会稽、四明、天台诸山的屏蔽下,来自东南方向的潮流在杭州湾南岸形成回流区,造成良好的泥沙沉积环境,杭州湾南岸不断淤涨北推,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引起杭州湾北岸不断坍塌北退,经长期演变形成现在的岸线格局[2](见图1)。

钱塘江河口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呈淤积趋势,尤其是杭州湾南岸属淤涨型岸滩。慈溪历史上修建的海塘,记载着各个历史时期海岸线的变迁过程。自公元1341年建成大沽塘以来,已先后建成海塘近11条,海岸线向外推移约16 km,围垦土地约931 km2,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建海塘4条(八、九、十、十一塘)。慈溪市海岸线在各个历史时期虽然有涨、塌交替变化过程,但总的趋势为逐渐向外延伸淤涨。从各个时期岸线位置可推算出近600多年来,南岸线外推速度为15~70 m/a(见表1[3])。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开展了促淤围垦措施,岸线向外推移速度明显加快,对比分析1959—2003年测图,杭州湾南岸区域平均淤积幅度为1.0~2.0 m/a,庵东浅滩前沿最大淤积幅度达4.0~5.0 m/a。

图1 钱塘江河口与杭州湾平面形态变迁示意图

表1 钱塘江南岸海塘及岸线向外推进速度表

3 钱塘江河口滩涂资源量现状与预测

3.1 资源量现状

根据钱塘江河口与杭州湾2010年测图,钱塘江河口海岸滩涂分布见图2,各级高程的滩涂面积统计见表2。由图2、表2可知,钱塘江河口闻家堰至澉浦河段平均低潮位以上的滩涂面积为1.36万hm2。杭州湾水域理论深度基面0.0 m以上滩涂面积为2.99万hm2,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河口的南岸,约占79%。钱塘江河口与杭州湾滩涂面积合计4.34万hm2。

图2 钱塘江河口与杭州湾滩涂分布图

表2 钱塘江河口段澉浦—闻家堰河段多年平均低潮位以上滩涂面积表 万hm2

3.2 资源量预测[4]

河口滩涂围垦后,改变了水沙条件,促进围区外测滩涂进一步淤积,形成新的滩涂资源,因此滩涂资源的围垦和形成是个动态变化过程。根据历次滩涂资源量调查数据及滩涂围垦面积建立滩涂资源量与累计围涂面积的相关关系,结合沿海滩涂长历时动态预测模型研究滩涂在潮流、波浪及泥沙运动与人类活动相互耦合作用下的动态平衡演变规律,得到钱塘江河口滩涂围垦后淤涨面积与围垦面积比值的定量关系为65%,2010—2020年钱塘江河口与杭州湾计划围涂面积约2.00万hm2,预测2020年钱塘江河口理论深度基准面0.0 m以上滩涂资源量为27.75万hm2,其中杭州湾约2.33万hm2。

4 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需求

浙江省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海洋开发,把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建成全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钱塘江河口与长江口相邻,属长三角经济圈,系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口丰富的滩涂资源成为实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环境修复、防潮减灾等功能的重要途径。2012年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组织的“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考察活动”,深入调查环钱塘江河口和市、县对滩涂开发利用的需求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为海洋经济发展和环杭州湾产业带升级提供土地资源

为发展海洋经济,增强浙江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全国发展的能力,浙江省开展了沿海经济发展区规划,其中涉及钱塘江河口经济发展区规划的有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是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中,确定钱塘江河口杭州湾南岸边滩是浙江重要的土地开发后备源。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 (2005—2020年)确定钱塘江河口区域2005—2010年续建围涂工程为7处,共1.25万hm2;2011—2015年围垦4处,规模 1.21万hm2;2016—2020年完成围垦2处,规模0.75万hm2;远期围垦1处,规模为0.07万hm2。2009年宁波市完成《宁波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确定钱塘江河口2006—2010年续建项目3个,围涂面积0.48万hm2;2011—2020年滩涂围涂工程5处,围涂面积1.25万hm2。

4.2 为发展临港工业提供空间资源

钱塘江河口北岸嘉兴岸线一带港口众多,临港工业发达,《嘉兴港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将使港口的吞吐量进一步提升,港口码头作业区、堆场、办公场地需要进一步扩展,临港工业的相应发展也需要新的发展空间。随着钱塘江河口治理效果的逐渐显现,南岸的绍兴、上虞和余姚一带水深条件逐渐改善,与之相应的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将为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4.3 增加农渔业用地,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海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海水养殖是满足对渔业资源日益增长需求的重要途径。杭州湾南岸广阔的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围成滩涂养殖和港养鱼类的用地,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围海造田形成的土地平整,适合大规模耕作、机械化作业,发展甘蔗、塘鱼、水稻、果品等经济作物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4.4 建设滨海生态湿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修复

陆地与大海相接处的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区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由于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钱塘江河口区域环境破坏较大,水体污染严重。利用滩涂资源,开发成滨海生态湿地,修复生态系统,起到净化空气和水质作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同时,滨海生态湿地也为水鸟营造自然的栖息地和迁移停歇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4.5 建设沿海防护林,提高防潮减灾能力

浙江省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台风、暴潮、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自然灾害给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建设沿海防护林带,构筑绿色屏障,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不仅可改善沿海城乡生态环境,更是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

4.6 开发特色旅游,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海岸带特殊的气候、风景、环境和资源使得滨海旅游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滩涂是发展海洋旅游业的重要场所,无论是沙质海滩、还是泥质海滩,都可以发展特色的滨海旅游,同时,结合滨海生态湿地、沿海防护林等项目,开展渔家乐等休闲产业,为城市居民提供放松、休闲场所。

5 结 语

钱塘江河口滩涂资源非常丰富,沿岸两侧又属长三角经济圈的范围,也是浙江省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使之更好地为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1]钱塘江志编纂委员会.钱塘江志 [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2]韩曾萃,戴泽衡,李光炳,等.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方东,慈溪市水利局,慈溪市档案局.三北围垦文化史稿[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4]史英标,鲁海燕,韩曾萃,等.河口滨海滩涂动态预测研究[R].杭州: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05.

猜你喜欢
杭州湾钱塘江滩涂
霞浦滩涂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钱塘江观潮
上岸的鱼
无人机运用于杭州湾
杭州湾跨海大桥信号中继站设置方案研究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滩涂上的丹顶鹤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