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校长高峰

2013-08-15 00:47崔银娜
民生周刊 2013年10期
关键词:幸福高峰校长

□ 本刊记者 崔银娜

“幸福”校长高峰

□ 本刊记者 崔银娜

“一个人,如果在小学阶段就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学校,那么他这一辈子都有可能讨厌学习。”

“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身心做整个的校长。”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话,高高地挂在高峰办公室的墙上,烫金的行草流畅、有力,苍劲自然,颇合字义。

“这句话会时时警醒我,做一个好校长,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高峰说。

高峰,山东高密人,现任北京玉泉小学校长。

春风劲舞的四月,《民生周刊》记者走进了高峰校长的办公室,采访了这位全国知名的小学校长。

没上过小学的校长

穿着西装,系着领带,高峰依旧一身干净利落的打扮,如同他管理的校园一样整洁有序。然而,初到学校,不乏生动的是,他的笑容和孩子们纯真的面孔,以及学校走廊墙上那些色彩缤纷的学生画作和书架。

“我从来没有上过小学。”高峰不做掩饰的表情,让《民生周刊》记者颇为惊讶。

出生在1962年的高峰,童年时正赶上“文革”。那个时候,学校都停课了,大家忙着闹革命。已到上学年龄的高峰,每天都在村里跟伙伴们玩。“回想起来,那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打鸟摸鱼,偷瓜摸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好在父亲是一位老师,任由高峰在田野里自由玩耍,但忙完农活,晚上他会在家亲自教孩子读书,识字。

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不满10岁的高峰,开始找各种各样的书看。从小人书开始,一直读到《林海雪原》这样的“大部头”……一路读下来,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这段人生体验让我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高峰说,孩子在童年阶段,首先是玩,其次才是学。正是在当时那种自由的状态下,我能够与大自然亲近,而且喜欢上了读书,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一个人,如果在小学阶段就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学校,那么他这一辈子都有可能讨厌学习。

高峰说,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幸福。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幸福快乐的童年,远比学习更多的技能和知识重要。

教育梦想开始

大学毕业后,高峰被分配到了胜利油田的教育机关工作,主要负责组织人事工作。在机关工作的安稳人生,让很多人羡慕。但是高峰觉得越来越不安,“我四十岁了,想干一点事情。”这样的想法不时在他脑海里出现。

尤其是看到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背着沉沉的书包,每天陷在作业堆里的痛苦样子,让高峰既心疼又着急。对比自己的童年,高峰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这样下去,也不想让更多的孩子这样度过童年。

2001年,一次偶然的人事调动,高峰主动要求到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当校长,也由此正式踏上了实现自己教育梦想的征途。

来到学校,高峰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从校园环境到课程设置,从校园文化到校园生活,处处都体现着高峰对儿童教育的理解。

“校园是孩子们的,要有童心,更要有童趣。”学校没有钱,只能通过简单地改造和修缮,给孩子们喜欢的校园。破旧的校门经过改造,变身为童话里的城堡大门;传达室也被改成漂亮的尖顶,犹如童话里的小木屋……

教室不再是原来的教室。讲台被撤掉了,讲桌被搬走了,老师们也不再“高高在上”,蹲下来跟孩子们一起学习。高峰校长亲自设计了课桌:白色框架,多彩桌面。每张桌子是三角形,四张三角形的桌子又能拼成一个四边形——红、黄、绿、蓝四种颜色,样子十分时尚。也便于孩子们合作学习。

“孩子不是为了写作业、考试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定要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成长。”高峰说。

打造“幸福教育”

在四小做校长期间,高峰并没有满足从童年生活中汲取的教育养料。他先在南开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又到北京,跟随原中央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家朱小蔓教授做访问学者,同时攻读博士学位。而这期间,他正式提出了“幸福教育”的理念。

高峰说,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幸福。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幸福快乐的童年,远比学习更多的技能和知识重要。因此,高峰提出,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人生。

与此同时,高峰也在四小实践着自己的“幸福教育”梦想。在四小的实践,也很快有了收获。短短几年,有了高峰校长,四小迅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优质学校,学生也从最初的五六百人增加到近两千人。

这个时候的高峰也慢慢变得小有名气。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全国科研创新校长、齐鲁名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出版《寻找教育原生态》、《幸福在心》和《幸福教育的叙事研究》等6部专著。

管理九所学校

如果说,胜利四小的成功实践让高峰小有名气,那么在北海双语的成绩,则让高峰声名鹊起。

2007年6月,潍坊市坊子区教育局党委书记丁志伟一行慕名而来,打算聘请高峰担任坊子区北海双语学校的校长。

然而,当初的北海双语学校并不同于胜利四小,这是一所新成立的民办公助学校。学校位于坊子区,地处潍坊市城乡结合部,经济欠发达,教育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当地老百姓凡有门路者,都想尽办法把孩子往市区或外县的学校送。

初衷是为本地打造一所优质学校。然而,情况远比想象复杂,持续数月的招生并不理想,外界猜测更是多种多样。

最终,在不放弃胜利四小的情况下,高峰接过了北海双语的聘书,并且提出,不取分文报酬,但必须要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如今,在高峰的管理下,北海双语已经成为潍坊市的一所优质学校——三年来接待了全国各地的来访者约5千人次。

两个学校相距3百多里地,来回奔波,高峰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然而,“这还不够。”坊子区教育局为了放大“幸福教育”的效应,专门成立了“潍坊幸福教育研究中心”。高峰也担起了更大的责任。

2009年,坊子区教育局把六所农村中心小学交给高峰,由他担任总校长,对六所学校有充分的管理权。

主政“玉泉”

2011年,高峰离开潍坊,来到北京,开始担任海淀区玉泉小学的校长。北京丰富的教育资源让高峰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在有着60多年历史的玉泉小学,高峰仍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提出,“德为玉,智为泉”的校园文化概念。

《民生周刊》记者看到,学校的楼梯口,摆着一些散落的木质三维拼图。学生说,这个是平时玩的,大家一起拼。教学楼每层的墙上几乎没有空余地方,除了每个班的“小小图书馆”,就是“卫生责任田”,连西侧楼梯墙上都是同学们画的京剧秀——脸谱和书法练习等。

高峰每天早上都会在学生上学的时候,站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们进门,并跟他们打招呼。高峰说,这是“每天在门口数星星”。

这一点,在一位九岁半的女生嘴里得到了印证,“高校长每天7点半一定会在那里。”

“你怕校长吗?”

“不怕。”

“高校长跟你聊过天吗?”

“他还没跟我聊过,跟别的同学聊过。”

这个女生落落大方的几句话,让《民生周刊》记者看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校长高峰。高峰说过,他要让孩子们不再害怕校长和老师。

2011年,高峰被《中国教师报》评为“中国十佳现代校长”。评语写道:高峰校长正在打造中国的“巴学园”(日本作者黑柳彻子的学校教育经典《床边的小豆豆》里的学校)。从这些细节上看,评语颇为切合。

在《民生周刊》记者采访过程中,高峰校长不时接到作报告或座谈的邀请;也有慕名前来,学习如何管理学校的取经者。

从朴实的思想出发,高峰勇攀“高峰”,愈走愈远,用整个的心思做着“整个的校长”,为自己赢得了声誉。

□ 编辑 崔靖芳 □ 美编 徐政

猜你喜欢
幸福高峰校长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石庆云
雨天早高峰,自在从容时。
论校长的修养
为了“幸福”的母亲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我将不断进取,向艺术的高峰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