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反水

2013-08-15 00:43鲍鹏山
领导文萃 2013年24期
关键词:吴用晁盖好汉

鲍鹏山

吴用本来是晁盖的至交,一起策动了智劫生辰纲,一起上梁山,一起火并王伦,一起主持梁山大业,算是晁盖的嫡系班底。他与宋江并不认识,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宋江跑去晁盖庄上报信,晁盖让宋江见一见尚留在庄上的三位好汉,宋江来到后园,晁盖指着道:“这三位,一个吴学究;一个公孙胜,蓟州来的;一个刘唐,东潞州人。”宋江略施一礼,回身便走——这三人他都是第—次见,包括同在一县的吴学究吴用。待晁盖说完宋江来报信搭救的原委,吴用道:“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里。这大恩人姓甚名谁?”晁盖道:“他便是本县押司呼保义宋江的便是。”吴用道:“只闻宋押司大名,小生却不曾得会。虽是住居咫尺,无缘难得见面。”

但是,几乎是宋江一上山,他就站到了宋江一边。

为什么呢?这其实很好理解:第一,他是有志向有能力的人。第二,他是聪明人。

因为他有志向,有能力,他与宋江一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这样的人,谁给他自我实现的机会,他就会倾向谁。他和晁盖在梁山很久了,他一定发现,晁盖不是一个有志干大事的人,而宋江是。

因为他是一个聪明人,他岂能看不出来,这梁山迟早是宋江的?宋江带着江州一帮好汉上梁山后,有意无意地让旧头领和新头领左右分立,吴用不但看出了晁盖、宋江双方的实力对比,也一定看出了宋江的真实心思。

作为领袖,宋江确实比晁盖更具有战略眼光,更有远见和谋划。他不像晁盖那样,把梁山只是当做一个江湖好汉作奸犯科以后的逋逃薮,在此胡吃海喝,没有明天。宋江的远见和谋划是:作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反叛朝廷的军事集团,要有前途或出路,必须实力足够大。大到什么程度呢?

第一,最好大到可以推翻朝廷。但是,宋江深知这是不可能的。大宋气数未尽,梁山龙形未具。

第二,大到朝廷不能轻易消灭你,然后长期共存。宋江也深知这是不可能的,梁山的经济主要来源于打家劫舍,周围方便之地的家舍总有打尽劫光之时,而梁山好汉也终有英雄暮年之时。

可见,这两条都不易实现,但没关系,还可以有第三条:第三,大到可以和朝廷谈判,争取自己的权益。

当朝廷意识到,招安梁山的成本低于剿平梁山的成本时,梁山就有机会获得招安,彼时,梁山好汉不仅可以有一个好的归宿,还可以洗刷盗匪的名声,为自己的家族、后代留条后路。

这就是宋江对梁山未来的大规划。这个规划的关键是,梁山需要有实力。而梁山此时的实力显然太小。于是,发展成了硬道理。要发展,就不能太保守,要主动出击。宋江在等待机会,而机会竟然很快就来了。

杨雄、石秀杀了潘巧云,和时迁投奔梁山,在祝家店投宿,时迁恶习难改,偷了店里报晓鸡吃,与店小二闹将起来,放火烧了人家的店,还杀伤他们好几个人。结果,时迁被抓,杨雄、石秀上山来求救。

没想到,晁盖大怒,要斩了他们。宋江慌忙劝住,道:“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

为什么要斩他们?晁盖解释得很清楚:一,偷别人的鸡,玷辱了梁山的名声。二,被别人活捉,折了梁山的锐气。但是宋江的看法不一样。他认为:第一,鼓上蚤时迁原是此等偷鸡摸狗之人,并非是杨雄石秀要玷辱山寨。第二,眼下山寨正要招兵买马,不可绝了贤路。

宋江接着便请求亲领一支军马,带上几位兄弟下山,去打祝家庄。并分析打下祝家庄的好处:一是为山寨报仇,免此小辈被他耻辱;二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三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

宋江的话音刚落,吴用便马上表态:“公明哥哥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这不仅是支持宋江,而且是批评晁盖。吴用从此,就站到了宋江一边。

吴用的话音刚落,戴宗便道:“宁乃斩了小弟,不可绝了贤路。”这简直是要挟晁盖,挑战晁盖。接下来,便是众兄弟一边倒地支持宋江。打无为军时,大家一致听了宋江,否决晁盖。打祝家庄时,大家又一致否决晁盖,听了宋江。如果说,打无为军还是晁盖在某一件具体事务上屈从宋江;那么,这件事情就标志着,在事关梁山未来方针的方向性大事上,晁盖交出了决策权。

晁盖交出决策权的关键因素,就是吴用:他选择站在了宋江一边。

猜你喜欢
吴用晁盖好汉
《水浒传》中晁盖之死新探
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水浒传》之吴用形象研究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走一走“好汉桥”
吴用盖房
好汉不敌肚子“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