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

2013-08-15 00:43黄荣才
决策 2013年2期
关键词:招数乡镇干部基层干部

■黄荣才

人上了四十岁,就开始回忆童年了。常常在不经意之间,童年的某个场景、某个片段就轰地跑到跟前,速度比兔子还快,然后,周边就某种程度上浸染着一种情绪、一种氛围:怀旧、温馨、淡淡的忧伤,还有点酸涩的艰辛等等。

某个下午或者晚上,就有了这么一种回忆。恍然想起儿时的游戏:用木头手枪或者拇指和食指比划成枪的形状,对准某个人,啪的一声。自己就笑了起来,只是笑过之后,想起儿时这一枪除了游戏成分之外,还多多少少会让被指的人一惊一乍或者心里一紧。思绪沉在过去,就想起虚实的问题,想起去爬山的时候,云雾缭绕,山峰或者石头一会闪现真实面容,一会朦朦胧胧,一会白茫茫一片,很难说哪个片段是“庐山真面目”,都可谓各成风景,谈论的时候,也就各说各的,没有标准答案,谁对谁错也难以定论。

乡镇干部身居基层,其开展工作的方式各显神通,曲径通幽或者开门见山,应该都是通罗马的道路。什么人选择什么方式,不是习惯、性格一句话能够解释的。因为面对的是群众,必须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效推进工作。曾经听说一个乡镇干部,做群众工作特别有招法,几次见他前来动员拆迁征地的事,群众都预先互相警告:这个干部花招多,要注意别被他蒙了。但几个回合下来,这几个群众把自己的话忘记了,高高兴兴地在协议上签字,这就是工作艺术,有某种程度上武功达到化境的收放自如。

还听说另一个例子,某个乡镇干部去征地,被征的对象不签字,该干部每天晚上都上门和对象泡茶聊天,天上地下,神吹胡侃,把一泡泡的茶喝淡了,不讲大道理,只是聊,征地对象从开始排斥到最后融进话题,几天之后在征地协议上签字了。身处基层,这样的故事听多了,佩服那些一线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他们可谓虚虚实实,以自己的方式做工作,各有招数各自精彩。

我写小说,喜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尽管笔下的生活不会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或者挪移,但有生活的小说不至于让自己的文字在半空中飘荡而没有着落,写到这里,想起老乡林语堂的一句话“尘世是惟一的天堂”。《虚晃一枪》的主角吴高仁是个基层干部,经验丰富,招数不少,从他的身上,或许可以折射出基层干部的生活,让基层干部的身影不时闪动。

感谢《厦门文学》,感谢原刊责任编辑王永盛,感谢《决策》杂志社,感谢转载这篇小说的付倩倩编辑,感谢所有的朋友。

猜你喜欢
招数乡镇干部基层干部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很想做些事,却缺真招数 “三门干部”:快接地气勿玩虚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宝宝冬天洗澡有招数
雾天上高速 防撞有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