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数据浸水过后

2013-08-15 00:47吕天玲
民生周刊 2013年16期
关键词:保税区外贸货物

□ 本刊记者 吕天玲

外贸数据浸水过后

□ 本刊记者 吕天玲

同批货物通过“香港一日游”甚至是“保税区一日游”等来回80次,1000万元的货品就可变成8亿元。企业通过深圳保税区货物兜圈游日赚汇率差额竟达200万元。

4月份以来,出口数据的节节拔高不仅引来了诸多质疑,同时也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随着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虚假贸易的打击,出口数据的水分被不断拧干,正准备进场的热钱也开始了观望。

“一日游”冲高贸易数据

“出口增加背后的真相是一笔真单在保税区里倒手好几次,融出资金也放大好几倍。”在广东东莞做外贸的台湾老板王嘉恒(化名)私下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有很多同行都是这么做的。”虽然有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冲动,但是,王嘉恒并未参与。“金融风险巨大,不管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损失非常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同批货物通过“香港一日游”甚至是“保税区一日游”等来回80次,1000万元的货品就可变成8亿元。企业通过深圳保税区货物兜圈游日赚汇率差额竟达200万元。

《民生周刊》记者从深圳市恒航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网页上看到,该公司的经营项目里有一项业务叫做“香港一日游”。网页上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解释了什么叫做“香港一日游”。问题是:“一个产品呆在一个地方好好的,为什么要弄过去弄回来折腾一大圈白白增加了物流成本,时间,精力,人力?”答案是:就是骗税或核销。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骗税一般都是小型工厂,而且是以一般贸易形式报关的工厂,出口时按照一般贸易报关获取国家出口退税,进来的时候走私或逃税或少交税,以求得到差价。有媒体报道,1亿元的显示器货值,最高退税1700万元。一辆车载重2万公斤,减去增值税发票成本约3%-4%、代理运输成本每公斤160元,以及海关和税务局的关系费后,能赚上千万元。

核销的业务则主要是一些大型工厂在做。按照中国鼓励企业出口政策:所有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完成进出口报关手续,海关向具备条件的出口加工企业发放一本加工贸易手册,如富士康、TCL、三星等都有资格获取,有手册就意味着原材料和成品必须来自境外,可以免税。

但是由于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手册申请额度用不完,假如今年不用完,明年就会被降级,以后就享受不到原材料免税保税的优惠,于是工厂着眼于未来,必须把货物进行“一日游”,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今年的业绩指标,其实货物根本没有卖出去。

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目前“一日游”业务主要发生在区港联动区域。货物区内即可享受“境内关外”的待遇,在区内可以自由流通,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深圳市恒航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一日游”业务介绍说,货物只需在区港联动区域内完成进区和出区,就等同于货物出口后再办理进口,等同于实现贸易“一日游”。这样,就不必到香港或者公海进行“一日游”,从而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相关费用。

有专业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为了规避监管机构核查的风险,物流公司不会拖着出口货物只在保税区内简单地兜圈,而需运往香港,在不同物流公司仓库间进行转换,以切断货物查询链条。一些企业为了“搬运”更多热钱入境套利,不但做大出口数据,也可能通过伪造进口数据获取更多外汇贷款。“单据、货物、进出口公司全都可以做假。”

业内行话叫做“进出口空气都行”。王嘉恒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走一个流程净利就在0.9%上下,3-4日一个周期,一个中型贸易公司一年可赚到1个亿。

除了骗税或核销,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以跨境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也充当了此轮人民币再次加快升值的推手。

若境内美元对人民币即期价格为6.20,香港市场即期价格为6.18,境内企业出口1亿美元货物至香港的关联公司,可获得6.2亿元人民币,再将同一批货物由香港进口回保税区,只需向香港支付6.18亿元人民币,于是一进一出企业可获取200万元人民币的套利收入,而境内市场则凭空增加1亿美元的外汇供给。

数据繁荣的背后

“这是毒药,吃了就停不下来,一直吃到死。”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做外贸服装生意的陈春生(化名)对《民生周刊》记者抱怨说,之所以出现“一日游”活动,是因为人民币在持续升值,持续升值才会让海外热钱不断流入,流入的途径就是各类虚假贸易。

贸易数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备受关注。5月7日,4月份贸易数据一出台就饱受质疑。Marketwatch(道琼斯旗下网站)之所以提出质疑是因为他们更加相信道琼斯指数。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海关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14.7%,远高于道琼斯预计的8.6%。

“不只4月份的中国贸易数据包含虚假出口,3月份的数据也是。”日本瑞穗证券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出口猛增的原因被很多专家归结为内地与香港的双边贸易额的猛增。从数据来看,中国多数贸易增长来自于深圳口岸,对手方主要是香港,这样的贸易主要通过陆路完成。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港口吞吐量数据几乎没有明显的增长,但贸易总量却快速上升。

中国港口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为528.91万标箱,同比去年增长3.64%。数据显示:前4个月,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为1505.9亿美元,增长66%。而在3月份,内地对香港出口则增长了92.9%。超九成的增速创造了从1995年3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今年以来,中国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速普遍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一季度广州、深圳、湛江、厦门、北部湾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都低于10%,但是这些地区的外贸增速却迅猛增长。一季度广东、福建、广西出口增速分别是4.3%、21.2%、19.2%。

Marketwatch质疑数据有水分的另外一个理由就是,来自中国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再次与中国海关数据显著背离。瑞信指出,2012年7月以来,中国出口增长约150亿美元,但贸易伙伴仅显示进口增加50亿美元。

《民生周刊》记者查阅到的资料显示:3月份韩国出口同比增长仅0.4%,台湾地区出口同比增长仅3.3%——二者均明显低于中国10%的出口增速。另外,台湾地区数据显示3月份从中国大陆进口同比下跌了1.2%,大大弱于中国海关发布的对台湾地区出口增速(同比大增45%)。

此外,中国4月份进口同比增长16.8%的数字也受到质疑,因为增长主要来自电子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而此类产品的生产地(主要是台湾地区和韩国)并未有相应的出口增长。

5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承认了外贸增长有异常。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增长率一直高于普遍预期,特别是对部分地区的出口出现超高速增长。其中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一些异常因素,具体原因还在调研分析之中。

“外贸数据高出的部分与以香港为核心的跨境资金套利活动有关。”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表示,去年1月开始,香港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同内地汇率价差逐渐加大,一些出口商便通过虚报出口、保税区“一日游”等伎俩获取套利资金。

多数对贸易数据持质疑态度的专家认为,内地与香港的统计差异近期非常明显,相差超过两倍,若将水分挤走,内地出口情况并不理想。

遏制银行助纣为虐

“最近是有点紧,有关单位在检查。”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人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他隐晦地表示,可能在5月25日之后,检查会有所松动,可以在此后再做“一日游”业务。

跃跃欲试准备进场的热钱并不能归结为监管层监管不力,业内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热钱流入中国无所不用其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隆国强表示:“一进一出,这个循环链看起来是一个假贸易,但每一单贸易又都是真实的。问题只在于他的动机不是为了做贸易,而是为了让钱流进来。”

在他看来,贸易肯定只是资金流入境内的渠道之一,由于可以纳入海关的统计,两边数据一对比,就可以看出某类产品增长的异常;但一定还会有其它的渠道。所谓的“冰山一角”或许就是这个含义。

据了解,除了“一日游”带进热钱外,外贸企业还流行着许多方式,比如多收、提前收款、少付或延迟支付等。5元成本的货物出口,以1元的价格卖给客户,看起来是亏本的,但在报关时虚构价格为100元,这样就能拿到17元的退税,企业稳赚12元。

“几乎所有我们接触的企业都承认,因预期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正在进行某种形式的套利活动。”法兴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这将中国的外贸增长数据扩大了3-8个基点。

更加可怕的情况是,不少银行也在这场大规模的逐利活动中扮演着“助纣为虐”的角色。过去一段时间,银行的外汇贷款增加很多,外汇存款却没有多少增加,这加大了外汇资金的流入。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热钱专家黎友焕介绍说,目前不少银行开设“内保外贷”业务,有的甚至将之设计为理财产品揽储。而企业则可以套取两地利率和汇率价差,这种情况由来已久,而且在近年来境内外利差扩大背景下,这种业务更是如火如荼。

监管层不是没有看到这个现象。

4月17日,广东省一季度外贸异常高增长及深圳市存在“货物空转”游资入境套利嫌疑的背景下,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发布通知,开展2013年一季度末深圳市贸易信贷调查,并要求4月26日前完成。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网站发布的通知称,为提高贸易信贷调查数据质量和时效性,各相关(接到通知的)企业须于2013年4月15日起登录贸易信贷抽样调查系统,并于4月26日前完成2013年第一季度企业贸易信贷数据的网上填报。

深圳一家银行的内部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上述通知下达后,几乎已经不再做类似项目。

除了对银行监控,外汇管理局也对企业进行了严查。在4月份数据出台的前两天(5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外汇局应及时对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较大的企业,5月10日前发送风险提示函,要求其在10个工作日内说明情况。否则,将把该企业列为B类企业进行监管。

记者了解到,5月31日起外汇管理局将向各银行发布企业分类信息,6月1日起,分类结果将会生效。

外汇管理局的诸多举措在中国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看来,并不乐观。他认为,只要人民币还有上升预期,热钱就不会停止进入的步伐,并将“无孔不入”。

猜你喜欢
保税区外贸货物
逛超市
两栖“大拿”跑外贸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简介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进出口侵权货物刑事执法之法律适用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
路遥知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