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2013-08-15 00:48李德彬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根本利益依靠人民群众

李德彬

(中共正安县委党校 贵州正安 563499)

一、中国梦与人民的梦完全一致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党执政兴国的重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为人民发展,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起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观念。十一年的艰苦奋斗,民生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

十八大报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报告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健康水平、精神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谋划部署,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收入分配方面,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和提高“两个比重”,在社会保障方面确定了一条方针和一个重点。报告通篇在人民幸福生活问题上进行全方位部署,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人民造福的真心与诚意。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的目标放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把最广大人民的当前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最大程度地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表明中国共产党把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价值取向统一于一体,一切发展和发展的一切在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上都坚持着这个方向,而没有偏离甚至背弃这个方向。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其宗旨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发展,这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都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能从个人、部门、地区的狭隘利益出发,更不能因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纯粹向领导机关甚或个别领导人负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与否、维护与否,才是评判我们一切工作的晴雨表。

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民为邦本,邦兴靠民。实现中国梦,毫无疑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才是真正英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人民,就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就没有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人民群众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现代化的真正践行者。

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们就幸福安康。”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能否正确认识和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更是共产党人坚定政治信念的根本立场问题。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党:“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每个劳动者的人格尊严,最充分地实现其作为人的民主权利,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人民群众能否真正充分参政议政,是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直接体现。为保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十八大报告要求应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创造条件,畅通参政议政渠道,推进这一民主形式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使其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正确的主张得到采纳、合理的诉求得到解决”。这是坚持唯物史观指导下群众路线方法论的内在要求。全党必须始终坚持走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紧紧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的各项工作决策、举措,都应当遵循这条路线。要始终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在各类改革发展的试点中,充分总结群众在发展中的经验,汲取发展失误的教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诚心了解社情民意,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党的决策不断趋于民主化、科学化。

三、中国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中国共产党历来为人民造福,始终将改善幸福生活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幸福生活问题更是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十分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强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也特别强调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些论述无不体现人民幸福与社稷存亡的辩证关系。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积极化解和应对各种矛盾的重要关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群众生活解决得愈好,经济社会就愈能顺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愈能如期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不断为人民造福,是在发展理念上首先应确立的价值基点,是发展的动机与目的统一。只有首先确定发展目的是不断为人民造福,才能在实质意义上做到为人民谋利。不断为人民造福,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广大干部的服务对象只能是人民。我们一切思想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就违背了党的宗旨,违背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就只是套话、官话,甚至是欺人之谈。

不断为人民造福,不是笼络人心的权宜之计,而是由人民在历史和国家中的地位决定的。“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基础”、“人民民主专政”这三大显著特征,清楚地表明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党执政兴国的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要求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社会发展,推动人类前进。

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不辱使命、锲而不舍、各尽所能、不畏困难、奋力拼搏,共同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美好期盼就一定能够实现。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

[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3]《邓小平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年11月。■

猜你喜欢
根本利益依靠人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试论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与狐谋皮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一切依靠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