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3-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高校学生导师

陈 君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人才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尤其是具有基本科研素质基础的创新性人才。全国的各大高校理是培养具有基本科研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掌握扎实专业技术、具有基本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使命。因此,分析高校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科研型社团和各院系的实验室是高校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1]。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与限制,使得大学生科研型社团和各院系的实验室还未能完全地发挥其功能与作用。这主要表现为教学经费短缺、教学实验条件简陋、缺乏稳定的实习实训手段。

高校办学经费除了大部分是政府拨款外,社会捐赠和社会筹资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注重经济效益和回报的,没有回报的捐资助学行为往往难以持久。如果高等学校能对投资者的生产经营做出贡献,把无回报的捐赠变为有回报的互助互利,那么企业将乐于向高校再投资。这样通过科研活动获得的经费,可以解决高校实验室和科研社团科研经费不足的困难。同时,通过争取企业的支持和投人,再加上利用教师科研经费添置的实验设备,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开放性的实验室或技术开发中心,不仅社会企业可获得良好的研发条件,而且能使高校实验教学条件和学生动手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反过来教学中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启发和指导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大学生参与科研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起到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的作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还可以促进毕业设计水平的提高[2]。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科研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有些高校对学生科研不够重视,没有制定相应的学生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科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将学生科研纳入到统一的学校科研管理之中,只是作为社团活动的一个内容,对学生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生难以充分开展科研活动。

其次,大多数高校把学生科研活动的管理部门设在团委、学生处或教务处,甚至几个部门联合管理。没有设在专门管理学校科研工作的科研(技)处。这样容易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清,管理混乱。

再次,指导教师对学生科研的指导不到位,没有起到导师的作用,导致学生对科研失去信心,甚至导致学生要求更换导师或放弃科研项目。

最后,学生缺乏科研能力和钻研品质,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课题组成员之间闹矛盾,有些学生轻视学术道德,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甚至不能按时结项,以致延期结项甚至放弃或被取消项目。

针对上述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从问题的本质入手,提出以下几项解决措施。

第一,应当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动手能力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相应的培养课程,并针对有科研特长和科研兴趣的学生开设卓越生或技长生班级,集中授课指导。

第二,学校图书馆也应当为学生和老师查阅资料提供便利,尽量使程序简化。也可以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关于科研活动,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并号召学生积极参与期中。

第三,建立类似于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科研的引导。科研导师制是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也是探索创新性教育模式的需要,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导师不但要指导学生的研究,还要吸收学生参加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来,让学生受到正规严谨的学术训练。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由学术委员会负责导师的选聘、监督工作,定期召开导师大会,及时交流辅导经验,应实行导师津贴制。

第四,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相关部门,协调管理大学生科研工作。这些部门负责筹措和管理专项学生科研基金,组织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与评审,做好学生科研的各项服务性工作,对学生科研进行严格的时间管理,加强学生科研的绩效管理,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学生学术成果,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3]。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应当加大高校科研与实际生活应用的联系,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综上所述,要提高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就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社团,加强高校各实验室科研活动学生参与力度和导师指导制度,加大企业与大学生科研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参与教师与企业所合作的项目研究,拓宽资助渠道,引进企业的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变成生产力的途径。

[1]杨露.高校学生科研型社团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7(140).

[2]陶永新,彭勇刚,纪俊玲.论科研实践对提高高校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04).

[3]陈邓海.我国高校学生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12,23(06).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高校学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V eraW an g
导师榜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