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2013-08-15 00:47马红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胆管炎硬化性血流量

马红林

江苏省涟水县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涟水 223400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特点为肝内外胆管炎症、破坏和纤维化等,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均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随着病变的发展,后期PSC可以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者肝功能衰竭,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胆管癌,据统计报道,PSC患者中胆管癌发病率为12%,在早期诊断出疾病,并且合理进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超声扫描是肝胆道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但超声能否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值得临床研究,本文就超声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价值做出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9~69岁,病程16 d~1年之间,选取体检健康的40名体检者为对照组,男22名,女18名,对两组成员进行超声扫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实验组患者需要经内镜逆行胰胆道造影术进行检查确诊,对患者进行常规生化检查,对肝胆脾进行超声检查,且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仪测定患者的肝固有动脉等,同样对对照组40例体检者扫描检查,两组进行比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进行检测,采用χ²检验,取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患者均有阻塞性黄疸,体质量减轻12例,疲劳10例,肝大10例,瘙痒8例,二维超声表现为肝内外混合型主要以肝内散在条带状强回声、胆总管壁增厚,以及伴阶段性部分胆管扩张和狭窄,部分病患的肝脾增大;肝内型表现为肝内局部与门静脉伴行的2~3级胆管管壁增厚,回声增强以及局部胆管扩张等,肝外形表现为胆总管内膜面毛糙,胆壁增厚,回声增强以及管腔变细等。实验组患者中有39例符合以上症状,其中1例超声未检测出患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实验组患者PSC肝固有流量(598±280)mL/min,对照组体检健康者肝固有流量(246±62)mL/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超声内镜检查术是诊断肝胆疾病的常用且快捷方便的方法,可以观察患者病变关联部位以及整个腹腔的情况,病患的临床主要症状以及体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体质量减轻、瘙痒以及肝部肿大,本次对患者进行超声扫描检查为肝内外胆管管壁增厚,回声增强以及肝内胆管局限性扩张,对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测量,发现PSC患者的肝动脉的峰值流速以及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体检健康者,但具检测分析,两组成员门静脉血流量无明显变化,从而使得PSC时,总的肝血流量增加,改变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有利于鉴别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肝外胆管阻塞性黄疸。

本文诊断病变部位不同,可将检测结果分为三种类型,肝内型、肝外型、肝内外混合型,PSC病变主要在粘膜下层,当病变波及Glisson’s纤维鞘时,肝外胆管由于Glisson’s纤维鞘内炎性牵拉而导致管腔粗细变化,二维超声检查主要的依据是观察病变部位以及病变范围、胆管壁厚度以及回声是否增强等,据国外的相关报道,超声检查有82%的患者具有典型病变特点,即肝内散杂片状强回声以及肝内三级胆管扩张等,具分析超声诊断存在漏诊状况,漏诊原因病例的特征性影响不够典型,胆囊炎性病变以及胆汁淤积还未引起重视,诊断时仅局限对影响诊断,没有结合患者的病史进行分析探讨病因,以及检查时只注意肝外胆管是否扩张而忽视肝内胆管有无扩张变化。此次实验分析,超声检查可以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的诊断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确诊率以及对患者疾病进行分型[2]。

[1] 赖苇,崔毅,杨盈霞,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内镜超声诊断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2):130-131.

[2] 蔡中起.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研究新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10(12):406-408.

猜你喜欢
胆管炎硬化性血流量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预防性护理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