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策探析

2013-08-15 00:44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入党党员政治

魏 伟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

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是事关党的事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根据教育部调查,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度高,关心时政,爱国主义热情高[1],有政治参与意识,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1 当今大学生的政治行为特点

当今大学生不再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对一些政治事件作出轻率的判断,而是通过分析、比较,透过表面现象分析政治事件的内在本质,理智、实事求是地加以对待。这是现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的主要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1 政治行为的功利性

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实用主义”倾向凸现。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根据马得勇、梁军峰两位学者对天津、南京、兰州3市6所大学的750余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多种多样,其中对“你是否希望入党”作肯定回答的人数共587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78.8%(包括已经加入党组织的党员)。这587名应答者中出于对共产主义信仰追求而希望入党的人数为177名,占全部应答人数的30.2%,出于对自身利益追求而希望入党的人数为356名,占60.6%[2]。可见,在入党动机方面,大学生的实用主义倾向十分明显。一些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政治行为具有功利性,笔者认为除了与我国的应试教育、家庭教育有关,最直接的原因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的指挥棒的引领。据2005年合肥工业大学针对5000名大学毕业生所做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青睐学生干部和中共党员,其中超过80%的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毕业生是党员或已向党组织靠拢,认为这样的学生政治素质过硬,有奉献精神,对自身要求严格。基于此,一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提升择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本[3]。入党动机不纯的人,他们的思想是不坚定的,经不起风浪,更经不起严峻的考验。入党动机不纯,必然给党的机体带来不良影响,会对党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见,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党的机体纯洁和党的质量的大事。

1.2 信仰与追求的多元性

改革开放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也对他们的思想和信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政治民主、言论自由等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宗教交流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感到困惑、迷茫、不安。其中一部分大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由于家庭、朋友、影视作品等的影响,他们想借助宗教来排解内心的苦闷、思想的困惑、精神的不安,以获得心灵的慰籍和解脱。

1.3 家庭政治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孩子的教育中举足轻重。但是现实中多数父母对孩子施予的是“望子成龙”型的教育,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过分溺爱,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一点亏,放纵孩子的缺点。

2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策探析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未成年向成年转变、思想品质全面发展并趋向成熟的过渡期、上升期。这一时期,学校党组织应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重新审视评估自己,并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逐步构建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自觉地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勇于探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积极营造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良好氛围

1)要使红色信仰教育成为高校党员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如何锤炼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如何吸引和凝聚更多大学生强化红色信仰,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和接班人,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具体到实践层面,首先,营造公正、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对学生而言,步入大学等于进入半个社会,对目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缺乏公平、公正等不合理社会现象,在高校要坚决予以杜绝,为半社会化的青年大学生营造公正、和谐的校园环境。这样学生就会从心底对党产生信赖感和依托感。其次,打造当代红色偶像。面对当今“90后”的大学生,对远离他们的一些革命前辈红色经典故事要讲,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党员的先进事迹更要多讲,如感动中国人物支教大学生徐本禹、著名歌手丛飞捐款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而自己积劳成疾离开人世等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高尚品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组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坚守红色信仰所取得的硕果。如参观“青松不老,红旗不倒”的华西村,探索“社会主义富华西”的奥秘,在实践中坚定大学生的崇高理想和红色信仰。

2)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氛围。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全面提高素质的功能。学校的广播、有线电视、宣传标语是我们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整合校内外诸如红色专题网站、博客、微博、校内橱窗等宣传平台,多渠道进行知识宣讲。另一方面通过观看爱国影片、参与时政论坛、党史知识竞赛、课题研究、缅怀烈士、模范人物报告会等不同形式进行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将专业学习与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和红色教育教学实践等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廉政文化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学校要开展大学生党员骨干的廉洁教育,培养他们的廉洁意识,以着力消减社会转型期党内腐败等现象对“90后”学生党员的负面影响;探索学生党组织与纪委单位共建校内外廉洁教育基地的途径,践行党员廉洁承诺制,使大学生党员成长为党的事业的合格接班人[4]。可见,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2.2 努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中的主力军。辅导员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个人能力将影响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决定大学生党员的质量。高校辅导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政治学习,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高校辅导员要正确引导优秀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保证发展质量。

2.3 注重发展过程中党员的培养

党员发展必须按照组织部门所规定的程序进行,许多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党校培训,这种单一的培养方式[5]不利于提高培养对象的思想觉悟。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集中理论灌输—分组讨论—考试“三步曲”在培养实效上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应该转变党校的教学模式,即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从单一的理论教学转变为与主题影视教学相结合,从主要安排课内活动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具体实践中,可以使用一些音像资料、精美PPT、实践锻炼、项目培养、实地考察等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学员知党、爱党、信党,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此外,要建立培养人责任制、定期谈话制度、定期汇报思想制度、定期考察制度。对于培养人责任制,笔者认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实施的寝室联系党员制度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对于三点一线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寝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教师平时的教育主要都是在教室等学习场所,相比较而言,处于生活区的寝室却处于真空状态,而寝室联系党员制度正好填补了这块党员教育的空白,寝室里的学生党员为宿舍的第一责任人,他们不但要以身作则,带动宿舍同学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风气,而且要积极主动帮助同学,对重点培养对象予以帮助,使其早日向党组织靠拢。对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培养要放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才干,考察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入党信心[6]。

2.4 完善党员后续教育与管理

完善党员后续教育。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党员产生了“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减一半”的想法,模范作用降低。这除了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外,客观上是高校党组织对党员的继续教育不够。因此,各高校党组织平时可以通过定期党员学习大会、评选优秀党员、群众评议会等活动,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组织纪律、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把自己要求入党的朴素愿望和肤浅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进而保证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学生党支部必须在内部管理中狠下功夫,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约人。如制定积极分子考核标准、优秀党员考核标准、优秀党务工作者考核标准及基层学生党员管理规则,定期对党员的思想汇报进行抽查,积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对成绩优秀、工作突出、表现积极的党员及时进行表彰,对不能完成组织交给任务、作风有损党的形象等“问题党员”,经过思想教育后尚无悔改的,必须坚决按照有关党章规定给予处理[7],最终使大学生党员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事事以身作则,言行示范,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具备的党性修养和素质,进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1]蓝燕飞,雷建鹏.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现代阅读,2011(3):20.

[2]马得勇,梁军峰.中国共产党的充员体制与大学的思想教育[EB/OL].(2012-05-11)[2012-06-06].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3414.

[3]孙向林.关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途径探讨: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党建为例[J].品牌(理论月刊),2011(4):123-126.

[4]周明宝.代际转变背景下“90后”大学生党员的红色信仰教育[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2):91-93.

[5]胡索妮.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10):139.

[6]陈于申.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确保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J].改革与开放,2009(5):190-192.

[7]宋开祥,邓颜蕙.对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50-51.

[8]张晶.浅析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1(16):104-105.

[9]钱芳.做好高校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管理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15):132-131.

猜你喜欢
入党党员政治
我是党员向我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憨娃入党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