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高校培养模式探讨

2013-08-15 00:51谢昀昀万晓光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27期
关键词:职业管理

◆谢昀昀 万晓光 曾 渝

(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

一、健康管理概念及人才需求

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几种代表性定义,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我们在此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1.战略需要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中把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的情况,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进程逐步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老龄化社会必然造成社会总劳动力下降,人口死亡比例增高、医保资金缺口加大等社会问题。从健康状况来说,老年人病种多,病程长,病度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高,生命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加重。参照国外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实施健康管理,能有效地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健康指导,帮助其提高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大会上发言指出:慢性病给民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不仅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更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担。目前中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癌症、心血管病等慢性病占到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但社会对慢性病的危害程度和蔓延的态度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慢性病的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参照国外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健康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速度,美国实施健康管理计划后,1978至1983年五年间,胆固醇水平下降2%,血压水平下降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16%。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或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可见,健康管理能有效地节约卫生费用,缓解个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压力。

2.市场需要

可以用一组对比数据说明: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而中国13亿多人口,目前才只有一千多位健康管理师,五千余人从事健康管理相关工作,早在2007年,健康管理就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劳动部、卫生部公告中明确把健康管理师作为卫生特有行业,实行就业准入。当时全国预计人才缺口400万人,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国家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健康管理人才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要,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高校培养模式

1.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健康管理是门新兴学科,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有权威的健康管理概念。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健康管理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相对理论体系研究滞后于健康管理工作实践和应用,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急需建立。然而,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却在迅速增长。健康管理师队伍良莠不齐。大多数人没听说过健康管理,“有病才上医院,没病不重预防”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浙江林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开设健康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2010年,我校也成功申报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专业,2011年9月正式全国招生,我校依托医学院校师资和医学专业的背景,从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更加符合健康管理人才的职业要求。

2.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

在我国,健康管理师是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四批正式发布的11个新职业之一。2007年4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始施行。7月,国家第一次举行健康管理师资格认证考试(试点)。

根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要求,健康管理人才大多需要有医学背景,且要求最低学历是中专;如果不是学医的,则要求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连续从事健康管理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以上。且应该掌握: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临床医学概论、全科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中医养生学等。此外,他们还掌握:营养与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概念,并了解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因为对健康管理师来说,他们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均属专业信息,他会妥善保存,涉及到病患隐私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健康管理专业高校培养模式

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应严格参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他们的实际工作需要,开设相关健康管理课程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把健康管理师工作归纳为八个主要方面:(1)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2)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3)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4)制定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5)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维护;(6)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和推广;(7)进行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8)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下面以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专业申报及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1)专业概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健康管理应属于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方向,应区别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最终确定专业名称为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制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2)培养目标

参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及未来的职业工作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健康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具备现代健康理念与健康管理特长,掌握健康服务技能,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体检机构、保险机构、商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咨询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养生保健中心、食品及保健产品生产销售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营销的健康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

(3)高校人才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

作为健康管理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须紧扣《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掌握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熟悉信息化时代健康管理的评估方法、管理体系和运作规律;掌握健康管理必备的理论和实践要点;掌握必备的健康管理技能,在毕业时达到健康管理师执证能力,胜任健康管理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工作。课程设置和课外实践都应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服务。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2)掌握健康管理、社会医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3)熟悉我国关于健康管理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国内外养生保健与健康促进前沿理论、发展趋势及实践的现状;(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技能;(2)掌握传统保健方面的理论和健康服务技能;(3)掌握旅游医学基本理论与服务技能;(4)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安全知识与饮食健康与心理健康服务技能;(5)掌握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6)具有运用健康管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7)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达到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8)熟悉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学校规定的学位英语分数线,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4)注重人才专业特色培养

强调在医学基础上,心理学、旅游医学以及热带医学和养生保健知识和能力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培养应用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建立初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来获取健康管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应有涵盖管理学、心理学、医学。专业课程:管理学基础、基础医学综合、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健康经济学、中医学、健康管理学、健康心理学、健康教育学、健康保险学等共12门。在教学实践环节安排上给予一定的实习时间:第八学期安排12周。其中学生实习分为二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1~8周在健康产业相关单位,第二阶段:9~12周在卫生事业行政单位。

健康管理是我国健康产业的新生行业,自2001年国内成立第一家公司健康管理公司起,到现在健康管理相关机构6000多家,发展势头迅猛,是个极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白书忠曾指出:“解决13亿人民的健康,不能单靠‘药片和手术刀’,而应主要依靠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产业及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可见,健康管理将成为人们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途径。因此,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尤其紧迫和必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可以预见,健康管理师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最有“钱途”的职业之一。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30.

[2]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结果.

[3]陈晓峰.健康管理在中国—健康管理的历时、现状和挑战[J].中华医护杂志,2007,(4).

[4]马丽斌,马爱霞.对发展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探讨[J].上海医药,2007,(1).

[5]吴小明,李安明.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5).

[6]吴艳,黄奕祥.我国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5).

猜你喜欢
职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