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人物对话的语用学解读

2013-08-15 00:49牟芙蓉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马扎罗哈里海伦

牟芙蓉,肖 丹

(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

一、引言

海明威一向以凝练的文风、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精湛简洁的人物对话、谙熟自如的象征比喻、清新自然的意识流以及散文诗一般的优美语言而蜚声文坛[1]。《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达到了短篇小说技巧的巅峰。近年来,对此短篇小说所作的研究也不在少数,如张勤、熊荣斌的意识流探微[2],李忠华的象征研究[3],陈红的叙事视角和文体风格研究[4],马菊玲[5]的认知文本分析等等,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中对话进行分析的研究,迄今尚不多见。

本篇小说的主线由精炼简短的对话铺叙而成,对话在此小说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其功能达到了语用传达的最大。这些对话生动刻画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心态变化,准确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教养和性格特点。本文将从对话分析的角度,运用语用学的面子理论(Face Theory)、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对人物对话进行分析,旨在挖掘男主人公在对话背后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二、面子理论和小说对话分析

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6]。面子理论认为,在会话过程中,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 FTA)。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可以分为四类:(1)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也即说话人不赞成听话人的意见,对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持否定态度,如不同意、批评、蔑视、抱怨、谴责、指控、侮辱听话人;(2)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如说话人命令、请求、劝告、威胁或警告听话人;(3)威胁说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如说话人进行道歉忏悔,接受批评或恭维,承认有罪或有错;(4)威胁说话人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如说话人向听话人表达谢意或接受批评,违心地承诺听话人或提供非情愿的帮助[6]。就此,Brown 和 Levinson提出了保全面子的五个礼貌策略:(1)不采取补偿行动,明目张胆地施行威胁面子的行为;(2)积极礼貌策略;(3)消极礼貌策略;(4)非公开地施行威胁面子的行为;(5)不施行威胁面子的行为[6]。积极礼貌策略指说话人表示在某些方面自己和听话人想法相同;消极礼貌策略指说话人表示自己理解和尊敬听话人的想法或意见,并表示不干涉听话人选择行动的自由[7]。由此可见,“不采取补偿行动,明目张胆地施行威胁面子的行为”对交际者面子威胁程度最大,而“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地施行威胁面子的行为”逐渐减轻了威胁程度,“不施行威胁面子的行为”则表明交际双方使用了最大程度的礼貌策略,保全了双方的面子。

整篇小说的主线由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构成,对对话的分析可以为我们解读这篇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当我们运用面子理论去解读男主人公时,就能发现其话语背后的真实含义。

海伦,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陪同作家哈里来非洲寻找心灵上的慰藉。不幸的是,哈里在狩猎的途中刮伤了一条腿,伤口恶化成了坏疽,而唯一能帮他们走出非洲草原的汽车也抛锚了。哈里躺在帆布床上动弹不得,等待着飞机来接他回去治疗。在漫长的等待中,哈里觉得死亡逐渐逼近,所以他乱了方寸,遏制不住的怒火不断地从嘴里喷出。

例1

Harry: if you hadn’t left your own people, your goddamned Old Westbury Saratoga, Palm Beach people to take me on—

Helen: why, I loved you. That’s not fair. I love you now. I’ll always love you. Don’t you love me?

Harry: No, I don’t think so. I never have.[8]

在例 1中,根据面子理论,哈里使用“goddamned”、“no”等词严重威胁了海伦的积极面子。在哈里和海伦生活的社会阶层,这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但却符合哈里深陷困境、假装坚强却又掩饰不住个人颓废情绪的实际情况。

此外,男主人公哈里又四次使用“No”来威胁女主人公海伦的积极面子。如:

例2

Helen: Wouldn’t you like me to read?

Harry: No thanks.

例3

Helen: You shouldn’t. That’s what I mean by giving up. It says it’s bad for you. I know it’s bad for you.

Harry: No, it’s good for me.

例4

Harry: where did we stay in Paris?

Helen: At the Crillon. You know that.

Harry: Why do I know that?

Helen: That’s where we always stayed

Harry: No. Not always.

例5

Helen: Darling, you don’t know how marvelous it is to see you feeling better. I couldn’t stand it when you feel that way. You won’t talk to me like that again, will you? Promise me?

Harry: No, I don’t remember what I said.[8]

以上这些对话是对海伦积极面子的严重威胁,哈里故意否定或反对海伦的话,旨在表明他在面对死亡时的痛苦与无助,他故意伤害无辜的海伦,不给她留下爱的回忆,以寻求心里平衡。这使哈里的形象更加鲜活丰满,他那时而暴戾乖张,时而悲天悯人、孤苦无奈的心态跃然而出。

另一方面,哈里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海伦对他那么好,而他却要反过来伤害她,对她来说太不公平了。其实哈里也只是想发泄他心中的愤恨:上天在他还没有完成写作之前就让他遭此不幸。所以当他看见海伦因为他的话语哭泣时,他又用“积极礼貌策略”去减轻对海伦所造成的面子威胁程度。如:

例6

Harry: I don’t want to hurt you.

Harry: Do you think that it is fun to do this? I don’t know why I’m doing it. I didn’t mean to start this,and now I’m crazy as a coot and being as cruel to you as I can be. Don’t pay any attention, darling, to what I say. I love you, really. You know I love you. I’ve never loved anyone else the way I love you.[8]

例 6中,哈里虽然说的是假话,但对挽救海伦的积极面子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这些话语表明了哈里心里十分内疚于自己的言语攻击对海伦所造成的伤害,他虽然不爱海伦,但是他也不想伤害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说男主人公哈里虽然多次威胁海伦的积极面子,但是为了减少对海伦的面子威胁,他又多次采用补救策略来挽救海伦的积极面子。这种反复无常充分说明了其在理想破灭时的矛盾心理。除了使用“积极礼貌策略”外,哈里还使用“非公开地施行威胁面子的行为”来减轻对海伦面子的威胁程度,主要通过“违反格赖斯(H.P. Grice)的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7]来体现。

三、合作原则和小说对话分析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指出,要使会话顺利进行,谈话目标能够完成,交际的双方必须遵循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它包括四项次准则,即: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方式准则(Manner Maxim)[9]。数量准则指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质量准则指不要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指说话要相关;方式准则指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应简要,说话要有条理[10]。但是,格赖斯同时也指出,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并非都是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的,说话人有时为了礼貌,有时为了表达自己意欲表达的言外之意,会故意在表面上违反这些准则[9]。

《乞力马扎罗的雪》这篇小说中有很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言外之意的例子,成为了小说鲜明的特色之一。男主人公多次违反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和关联准则,表明了其在理想破灭时恐惧无助的心理,并通过言语来伤害女主人公以寻求心理平衡。现举例如下。

(一)违反数量准则,产生会话含义

数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提供的信息量不多不少,恰如其分[10]。因此,当说话人提供的信息不足以适应谈话的需要,或提供多余所需的信息时,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冲突关键在于哈里对海伦的关心、问候毫不领情。哈里在一次狩猎中不慎被树枝擦破了腿并恶化成坏疽,海伦一直毫无怨言地照顾着他。有很多次,当海伦关切地问候哈里感觉身体怎么样时,哈里仅用两三个词来敷衍海伦。哈里常常从梦中醒来时会自言自语,海伦不明白哈里为什么这样,所以总是温柔地问起他原因,而哈里则用“nothing”来回应她。如:

例7 Helen: How do you feel?

Harry: Much better.

例8 Helen: How do you feel?

Harry: A little wobbly.

例9 Helen: How do you feel?

Harry: All right.

例10 Helen: What is it, Harry?

Harry: Nothing.

例11 Helen: Why what, dear?

Harry: Why nothing.[8]很明显,哈里是在敷衍海伦,他的这些回答显然不足以提供谈话所需要的信息量。作者在这里故意安排其违反数量准则,旨在表明哈里不愿意与海伦多说话,更不愿意海伦知道他内心对死亡的恐惧。这也是他最害怕的,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即将面对死亡,他不甘心就这样死掉,他还这么年轻,还有理想没有完成,怎能如此匆匆地死去呢?

(二)违反质量原则,产生会话含义

质量准则要求话语真实可靠,有足够的证据,才能使对话顺利进行[10]。有时说话人故意说假话或没有根据的话,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小说中哈里带海伦来非洲是为了寻找原来的自己,为了“能够把他心灵上的脂肪去掉”,因为他以前纵欲过度,“每天什么都不写,贪图安逸,扮演自己所鄙视的角色,磨钝了他的才能,松懈了他的工作意志”。然而不幸的是,他的腿擦破了,感染上了坏疽。哈里一直在跟死亡做斗争,不愿意相信自己会死去。所以,当海伦问起能为他做些什么时,他还故意调侃说:“You can take the leg off and might stop it, though I doubt it. Or you can shoot me. You are a good shot now.”

然而不管哈里信或不信,死亡的阴影无时无刻不在他的周围徘徊,所以他变得绝望、沮丧,进而转化为愤怒和厌倦,这些都表现在他对海伦的话语中。他故意说反话来气海伦。如:

例 12 Helen: Harry, what are you saying? You’re out of your head.

Harry: No, I haven’t any head to go out of.[8]

如果说之前哈里在回应海伦时所说的话是敷衍或者反语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话语中,哈里则是使用讽刺语直接攻击海伦。哈里把一切都怪罪于海伦,认为是海伦毁了他的写作才能和意志,所以他辱骂海伦是有钱的坏娘们,讽刺他们的爱情是一堆粪,甚至还唾弃他曾经那么热爱的诗歌。如:

例13

Helen: There and at the pavilion Henri-Quatre in St.German. You said you loved it there.

Harry: Love is a dunghill. And I’m the cock that gets on it to crow.

例14

Harry: You bitch, you rich bitch. That’s poetry. I’m full of poetry now. Rot and poetry. Rotten poetry.

Helen: Stop it, Harry, why do you have to turn into a devil now?[8]

例13和例14中,哈里说的话都是违背质量准则的,产生的言外之意是很明显的。这些话语有悖于逻辑,却反映了哈里扭曲的心灵:他一方面痛恨自己的处境,后悔自己虚度人生,更愤怒上天为何如此不公,在他的理想还没完成之前就要带走他;另一方面又因无法改变这种处境而变得狂躁不安,所以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心理平衡。这些话语极度地说明了哈里在死神面前一筹莫展、痛苦绝望的心态。

(三)违反关联准则,产生会话含义

关联准则要求说话要贴切,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10]。如果话语与话题无关,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在死亡面前,哈里的思想经受了一次洗礼,他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作了深刻的检讨,觉得自己并不应该伤害海伦,这并不是她的错:“He had destroyed his talent himself. Why should he blame this woman because she kept him well……”

所以哈里此时不再怨天尤人,他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他想做一些弥补,在他死之前写点东西。如:

例15

Helen: Could you eat now?

Harry: I want to write.

Helen: You ought to take some broth to keep your strength up.

Harry: I’m going to die tonight.[8]

例15中,哈里两次的回答都与海伦的问题无关,显然违背了关联准则,旨在表明哈里对自己的死已经很坦然了,不过他还是希望在自己死之前能够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此时,哈里离死亡已经不远了,他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他的理想。

使用合作原则来分析小说中的对话,对我们理解男主人公的心态变化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能够感受到哈里思想的深刻变化:从最开始对海伦的敷衍、说反话,进而感到厌倦和愤怒,以致用恶语中伤海伦,到最后的反思人生,对死亡变得坦然。从而也帮助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并警示后人:在痛苦和死亡面前,我们应该有勇气保持和表现生存的最后一点尊严;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保持内心的宁静是最重要的,在面对成名之后随之而来的各种诱惑时,我们要保得住自己的天赋本性和远大理想。

四、结语

言为心声。对话是人们内心思考和自然表露的混合体[11]。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使用对话生动地反应了哈里在理想破灭时,对人生的厌倦,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和愤懑并逐渐变得坦然,进而达到超脱,引导人们反思过去的历史,正确地思考人生和生活中的哲理。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合作原则为我们欣赏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尽管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因人而异,但以上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对话,对我们理解男主人公在理想破灭时的心态变化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也有一定的帮助,使我们能有无限的空间去思考和想象,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这也反过来证明了语用学的实用性之强和适用范围之广。

[1]张勤,熊荣斌.浮想至绝顶——《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意识流叙述风格评析[J].外国文学评论,1996,(11):49-55.

[2]张勤,熊荣斌.《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意识流探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6):88-92.

[3]李忠华.浅谈《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78-81.

[4]陈红.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视角和文体风格[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2):3-8.

[5]马菊玲.生命的空间——《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认知文本分析[J].外语学,2007,(1):78-81.

[6]Brown, P. and S. Levinson.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56-311.

[7]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J].外国语,1986,(4):17-21.

[8]Hemingway, Ernest.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M/OL].http://xroads virginia. edu/~drbr/heming. Html.

[9]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C]// Peter Cole & Jerry L M.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 Speech Acts.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5: 41-58.

[10]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51-172.

[11]张军梅.从《乞力马扎罗的雪》看前景化理论的运用[J].毕节学院学报,2011,(7):18-21.

猜你喜欢
马扎罗哈里海伦
《乞力马扎罗的雪》:飞越雪山,向死而生
你已经拿到了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神奇壮美的“赤道雪峰”
乞力马扎罗的生灵
哈里·吉尔斯
爱上乞力马扎罗——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MNF广场室内设计回顾
海伦·凯勒的故事
哈里的新女友!
哈里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