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路臂丛神经两点与两侧阻滞临床研究应用

2013-08-15 00:53郭掬华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吉林医学 2013年36期
关键词:麻醉药臂丛腋窝

李 启,郭掬华(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 射洪 629200)

臂丛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有肌间沟、锁骨上和腋窝臂丛神经阻滞3种。由于肌间沟和锁骨上阻滞的并发症相对较多,且操作穿刺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腋路阻滞法虽然较前2种方法安全性大一些,操作穿刺方法易一些,但95%以上均存在着阻滞不全的缺点。为解决这一矛盾,我院自1995年至今,采用腋路臂丛神经腋动脉的两侧分别进针,进行两点阻滞,药物分注在腋动脉的两侧,且在注药时将腋鞘

远端加以压迫,注药后立即收回上肢贴于躯干旁。经过18年532例临床研究应用,该法可使臂丛神经完全阻滞,阻滞平面有所上升,且阻滞时间延长,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该法克服了常规腋路一点阻滞的缺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便于该阻滞法更好地推广应用,现将18年的研究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5年~2012年,开展腋路臂丛神经对比性研究应用622例,男446例,女176例,年龄12~69岁。分两个组进行对照研究,其中研究应用组532例,对照组90例。分别开展下列手术:手指烫压伤,碗关节畸形,肱骨上段骨折,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肘关节挫伤,尺桡骨骨折,前臂砍断伤,手指砍断伤,肌腱吻合,神经探查,异物取出术等。研究组平均年龄38.5岁,对照组平均38.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研究应用组采用腋动脉两侧分别进针,将药物分注在腋动脉的两侧,在注药过程中加压腋鞘远端,注药后立即收回上肢贴于躯干旁,对照组采用常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将药物注射到腋动脉的一侧,注药完后用棉纤或手按压腋窝内梭形包块,以利药液扩散。两组均用0.1%丁卡因和1.5%利多卡因混合液30 ml,混合液中加肾上腺素4~6滴。

1.2.2 技术方法: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患肢外展90°,前臂外旋,肘屈曲,手背贴床呈举手礼状。先在腋窝内摸到腋动脉搏动,再逐渐向头部移动上摸,直至胸大肌下缘动脉搏动消失处,略向下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作一标记。皮肤消毒,左手食指固定腋动脉并作为标记,右手持22 G长3 cm针头,刺入皮肤,穿刺针与动脉呈10°~20°夹角,向着腋窝方向缓慢推进,直到有刺破筋膜感,松开针头,若针头随动脉搏动而摆动,表明针已进入腋鞘内,此时若患者出现异感则更明确,但不必寻找异感。接注射器回抽无血后,即可注入局部麻醉药。对照组即将30 ml局部麻醉药一次注入,而研究应用组在进行穿刺时腋动脉两侧均进行了穿刺留针,可将30 ml局部麻醉药分成2份,每侧各注入1份。

2 结果

研究应用组收到了良好的麻醉效果,阻滞侧臂丛神经达到了完全阻滞的临床效果,麻醉效果100%,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清醒合作,无疼痛反应,手术区肌肉松弛好,手术操作方便,平均麻醉时间4.5 h,麻醉平面相对对照组有所上升。对照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臂丛神经阻滞不全(阻滞不全率达100%),手术过程中需辅用杜非合剂者达60%,同时还需加氯胺酮方能完成手术者达25%,平均阻滞时间为3 h,术中加用辅助药者没有统计阻滞时间,该时间仅为未加辅助用药者的平均阻滞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组均未发生1例局部麻醉药中毒、血管损伤、血肿等并发症。

3 讨论

腋路臂丛神经两点、两侧阻滞法之所以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是因为臂丛神经在腋窝内分为3条束支,三束支分别从内、外、后三面包围腋动脉[1]。腋动脉两侧进针阻滞,便于药液能充分扩散,使臂丛神经在腋窝内的三束支均能完全浸泡在局部麻醉药之中,尤其是桡神经在腋动脉的后方,常规一点阻滞法常不能使桡神经得到阻滞[2]。

该阻滞法平均阻滞时间延长1.5 h,且阻滞平面有所上升。①因为注药完毕后立即回收上肢贴于躯干,解除了上臂外展时,肱骨头对腋鞘的压迫,便于局部麻醉药向上扩散。②因为注药时将腋鞘远端加以压迫,有利于药液向上扩散。③因为臂丛神经得到了完全阻滞的结果[3]。

常规腋路一点阻滞法之所以造成阻滞不全。①因为桡神经未被阻滞或阻滞不全。②因为肌皮神经未被阻滞。③因为药液向上扩散不佳,造成阻滞平面低,有的可能是3种原因之一或之二,有的甚至是3种原因并成,所以术中大部份患者需加辅助用药方能完成手术。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对腋路臂丛神经进行阻滞,减轻患者痛苦,为手术创造更优的条件,克服常规阻滞法的缺点,建议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采用腋动脉两侧即两点阻滞法。

[1] 郑思竟.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03.

[2] 安 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58.

[3] 刘俊杰,赵 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01.

猜你喜欢
麻醉药臂丛腋窝
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在麻醉药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药理学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规范康复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乳腺癌中D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