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培育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的策略

2013-08-15 00:50王勇杨勤九江学院体育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残疾适应性

□ 王勇 杨勤(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1、体育教育培育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内涵

体育教学过程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培养与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体育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性,经研究调查的发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存在显著差异;经调查与差异性的对比发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次数与质量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

“特殊儿童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指对在听力、视力、语言、智力、肢体等方面有缺陷者,通过身体练习,以增强体格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帮助缺陷康复、培养个体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所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特殊儿童这个弱势群体因其生理及心理的原因,难以融入主流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在特殊教育学校采取适当的体育教育手段与措施能否在提高特殊儿童运动技能的同时克服一些悲观、消极、胆小等心理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提高这些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真正回归社会,在社会上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这是本课题将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体育教育教学对培养特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有助于强化特殊学生的自我行为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提高特殊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缓解特殊学生孤僻、孤独的生活习惯与压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供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独立实践能力;有助于建设良好的特殊教育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和谐的特殊教育学校人文环境。

2、体育教育培育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建议与对策

转变观念,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事业、传播体育理念、利用好体育天然的保健作用,发挥体育运动、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的优势,促进特殊儿童群体精神或肢体的康复,健全身心健康,从而推进特殊教育的良性循环,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可持续发展。

改善特殊儿童群体的生存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受教育环境,促进特殊儿童群体从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全面和谐,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过度的保护、溺爱等并非是最好的帮助,不断促进康复,培养特殊儿童群体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他们自理自立,才有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与社会发展。

对特殊教育儿童的教育教学的实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特殊儿童发展的特点与需要,锻炼符合适当、循序渐进、个体差异、从他们的现实出发进行课程设置、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定制专门的体育教学计划、内容、考核方法等;特殊儿童的教学也要全面,要遵循特殊儿童教育纲领的要求来实施;在特殊儿童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学生个体的要求和现实条件,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制定实施计划与内容。

构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体育师资教育力量;挖掘残疾儿童的潜能,利用体育教学的价值针对个性特点开发残疾儿童的智力,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拓宽思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优化课程资源,为特殊体育教育教学更好的服务。

将体育教学更好地融入特殊教育的全过程,大力开展体育教育,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中加强专门的合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国内各级、各类全运会、省运会、市运会能更多的关注特殊群体,充分发挥举办赛事的作用,提供更多参与得机会,促进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

规范残联和相关部门及特殊教育学校对残疾人运动及相关运动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切实为特殊受教育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的参与和竞争环境。

[1]赵春琦,金昌龙.智力障碍儿童特殊体育教学原则探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1).

[2]林建彬.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健身的若干认识[J].福建体育科技,1999,(8).

[3]朱建伟等.论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

[4]郝传萍.浅谈残疾学生体育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0,(3).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残疾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沙漠里的精灵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