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考试说明》的备考复习策略

2013-08-15 00:42刘喜如
文教资料 2013年34期
关键词:备课组考试题示例

刘喜如

(福建省武平第一中学,福建 武平 364300)

高三毕业班复习时间非常有限,复习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了高考的成败得失。只有基于《考试说明》备考复习,才能提高单位时间的复习教学质量。

一、高三毕业班教学往往不是基于《考试说明》备考复习

在高考面前,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的追求目标是一样的(成功高考是目的)、考试要求是一样的(面对同一份试卷)、拥有的备考复习时间也基本上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路径不同,由于路径不同,导致在相同单位时间内备考复习效率有高低之分。如何科学组织备考、提高复习质量?那就必须走正确的路、少走弯路。怎样的路才是正确的?很显然,只有根据《考试说明》走,才是正确的路,因为,唯有《考试说明》才是高考的指挥棒,才是组织备考复习的“风向标”,这个指挥棒既指挥高考命题,更指挥我们一线师生备考复习,围绕一年一度的高考,命题者、应试者、教学者都要把思想统一到《考试说明》上,背离《考试说明》就是走弯路,就是做无用功。

口头上,大家都会说《考试说明》于高考很重要,备考复习要重视《考试说明》。但是,行动上,我们冷静想一想,多年以来,我们的高三备考复习真正重视《考试说明》吗?有多少备课组、多少教师真正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从《考试说明》的解读中悟出了多少启示?《考试说明》告诉我们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提供许多隐形的信息,我们真正把握了吗?从多年的经验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复习教学中更多依赖的是教辅资料,凭借的是教学经验,甚至有长年在高三毕业班任教的老师这样说过 “我只会教高三”,言下之意,他的高三教学经验很丰富。实事求是地说,某些高三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和钻研精神,单凭经验教学,“只会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在不熟悉《考试说明》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备考复习,无异于“瞎子摸象”,其结果是在组织复习教学中偏离方向,这样的备考复习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因为高中教学在高一、高二年级时偏离国家 《课程标准》,高三毕业班备考复习时又偏离《考试说明》,所以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必然受到制约,这种现象在不同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实际上,从长远来看,一所学校如果重视《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考试说明》的解读,并且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习惯,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青年教师而言,可以尽快熟悉高中三年的模块教学,整体把握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培养过硬的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学科品质与学科素养,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高中教师;对有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面临再学习再提升的问题,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研读《考试说明》是业务再提升、素质再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明确《考试说明》内容,正确把握《考试说明》要求

省颁《考试说明》一般由“考试内容”、“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形示例”四部分组成。

1.“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含“能力和能力品质”及“考试范围与要求”两个方面。对于“能力和能力品质”,应把握考试对能力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这些能力要求在近年高考中如何体现?和往年《考试说明》相比,对能力要求是否有新的提法或者提出新的要求?为何要做这样的调整?等等。对于“考试范围与要求”,务必明确《考试说明》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怎样的要求?和往年《考试说明》相比,知识与要求是否做了调整?这样的调整又体现了什么?

2.“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指导思想”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核心,从近年来看,“命题指导思想”基本保持一致,均突出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重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等四个方面。学习与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及《考试说明》后面提供的“题型示例”进行。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解读,领会“命题指导思想”四个方面的要求。

3.“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该内容揭示高考试卷的答卷方式、题型、学科内容比例、试题难度和组卷原则等。应该说,近年高考试题在这些方面贯彻了“稳中求变”的原则。学习时应重点关注是否有新的调整。如果有调整,则应思考做出这样调整的意图是什么?对当年复习教学提出怎样的要求?等等。

4.“题形示例”。“题型示例”所选用的题目均为近些年的高考试题,具有鲜明的典型意义,是“考试内容”、“命题指导思想”等的具体化表现。研究“题形示例”,最好结合试题评价报告(特别是省普教室高考试题评价小组撰写的),认真研究每道题型示例考查了哪些知识?内容要求属于哪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综合应用)?考查了哪个或哪些方面的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在试题中如何体现?这些题型示例是如何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当年高考考生答题情况如何、暴露出哪些问题?

基于“题型示例”在每年的《考试说明》中都做一定的调整,我们要对照近年的《考试说明》认真分析“题型示例”对应的题目做了哪些调整、增删了哪些题目?为何要做这样的调整或增删?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题型示例”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了解题型的特征,在难度上与高考试题没有对应关系。

广大教师只有吃透了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复习方向和要求,为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复习方案提供基础与保证。

那么,准确解读《考试说明》以后,怎样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备考复习中呢?我认为可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三、研读《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学科复习教学要求

首先,《考试说明》规定了考试范围、考试内容,我们研读以后要对“考什么、不考什么”十分清楚、了如指掌。其次,《考试说明》对每个考点“考到什么程度”做了明确要求,有的是识记、有的是理解、有的是综合应用、有的是分析探究等,我们解读以后要准确把握,在备考复习中正确定位,既不拔高又不降低复习要求,更不能扩大或缩小复习范围。依据《考试说明》的知识内容和要求,细化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夯实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再次,《考试说明》详细描述了高考的学科能力要求,并对应地提供了题型示例,也就是告诉我们“怎么考”,我们对高考的学科能力要求与对应的题型示例要认真领会,并在备考复习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有针对性地训练、有效训练。如果我们的备课、课堂教学设计、考试练习的设计、查漏补缺扶优补差的设计都能够踩着《考试说明》的要求走,我们的备考复习一定是高效的,关键在于各备课组能不能统一思想,理性回归到《考试说明》中。

四、对照《考试说明》,准确把握日常命题考试要求

在基于《考试说明》的复习教学中,学生掌握得如何、复习的成效如何,离《考试说明》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检验的办法是什么?比较可靠的依据就是考试评价,考试具有评价、诊断、反馈、指导的功能,所以我们绝不反对考试,考试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手段。问题是怎样的考试才有效?很显然,要保证考试的有效甚至高效,首先要把好第一个关口,那就是命题、选题、拼题,说实在话,我们要原创有质量的试题还难以做到,目前主要是选题拼题。怎样选题拼题?依据是什么?当然是《考试说明》和学生,我们要求高三各备课组在考试命题设计之前要先列好细目表,定位每一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然后根据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精心选题拼题组题,在命题设计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分析学生的学情。我们认为,唯有这样命题设计,才有可能形成一份高规格高质量的试卷,这样的考试才有意义、才有效度,如果一份试卷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用于考试,简直是浪费时间,而且是严重的误导,产生负面影响。考试评卷之后,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好质量分析,进行抽样分析、数据统计、科学诊断,对照命题细目表、对照《考试说明》,查摆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评,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讲学生之所需,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扶优补差,增强考试的效果。

每一个备课组都由人数不等的若干成员组成,所以每一个备课组都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这个组织、这个团队只有一个中心任务,那就是高三备考复习,所以,这个组织、这个团队首先是一个教学组织、研究组织,一个备考复习的团队、攻关的团队。这个组织的领衔人就是备课组长、这个团队的组织者就是备课组长。所以,备课组长要发挥骨干作用,带领这个团队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整个备考复习过程都要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科学备考,少走弯路。

总之,备考复习不能盲目进行,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路线,有明确的指向、有明确的依据,这就是《考试说明》。因此,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备课组都要加强《考试说明》的解读和研讨,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手上有《考试说明》、心中有《考试说明》,依据《考试说明》组织复习教学,依据《考试说明》组织考试练习,依据《考试说明》诊断评价、改进提高,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高三备考复习“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至高境界。

猜你喜欢
备课组考试题示例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备课组长的定位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