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3-08-15 00:46
电气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磁极绝缘线路

“发电机转子磁极绝缘修复”获得国家发明型专利

近日,大渡河检修公司“发电机转子磁极绝缘修复”获得国家发明型专利,这是该公司近两年来获得的第五项国家专利,也是首个发明型专利。

该专利设计灵感来源于龚嘴水电站1号、5号机组增容改造中转子绝缘低问题的处理。受当时设计和制造水平限制,磁极线圈与铁芯间的主绝缘密封不理想,使得磁极线圈与铁芯之间的绝缘结构存在一定缝隙,降低了磁极绝缘的防尘防污能力。在发电机旋转产生的循环风作用下,发电机电刷与滑环运行产生的碳粉和推力油槽的少量渗漏油容易在转子磁极表面形成油雾和碳粉的混合物,渗透到磁极线圈与磁极铁芯之间的主绝缘上,形成带有“半导体”特性的介质。加上水电站空气湿度比较大,机组停运一定时间后,转子绝缘就会降低,甚至没有绝缘,极大地威胁着机组运行的安全。

为此,该公司潜心研究,大胆突破常规检修方式,将磁极线圈及绝缘件分解、清洗、刷绝缘漆,将磁极线圈与铁芯之间的缝隙封堵,提高单个绝缘件的绝缘性能,进而整体提高磁极绝缘水平。经在龚嘴水电站5台100MW机组增容改造、滨东水电站1号机组检修中推广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子绝缘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该专利在填补大渡河检修公司发明型专利历史空白的同时,也填补了国内该项课题研究的空白,为设计单位和制造厂家提供了参考。

国内首个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统山东完成并网

近日,国内首个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统在山东青岛完成并网。这是自国家电网2012年11月1日《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开始实施后,首例完成从申请、审批到系统并网等全部流程并成功发电的私人屋顶光伏系统项目。

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的某住宅小区,由私人业主独立申请,系统装机容量2kW,共使用4块240Wp多晶硅光伏组件和5块230Wp多晶硅光伏组件和一台2kW逆变器,组件由上海羲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逆变部分由深圳晶福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此外,中国绿色电力网提供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整套系统运行情况。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通过2块电表分别计量用户使用电量及光伏发电量,并网当日光伏发电8.5kW·h。

《意见》实施以来,各地电网企业按照“支持、欢迎、服务”的整体要求,积极受理分布式光伏并网的申请。国网青岛分公司首开先河,率先完成了该家用屋顶项目从项目申请、项目审批到并网接入等手续,并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支持服务,仅用19天即完成了系统的并网发电。

家用光伏系统在欧美等国家已经相当普及,拥有较完善的相应支持政策,是出口光伏产品的主要终端形态。随着《意见》的实施,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光伏发展的积极表态,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内市场需求初露端倪。首例家用光伏系统的成功并网,或可成为国内中小型光伏系统市场启动的开端。

国内首台海洋潮流发电设备问世

国内首台利用海洋潮流发电的新型永磁直驱式发电装置日前在青岛胶州市的青岛海斯壮铁塔有限公司(下简称海斯壮)问世。

利用潮汐发电不新鲜,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沿海各地区陆续兴建一批中小型潮汐发电站,比如浙江省的江夏潮汐发电站。

海流(又称洋流)是海洋中海水因热辐射、蒸发、降水、冷缩等而形成密度不同的水团,再加上风应力、地转偏向力、引潮力等作用而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流动。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其中潮流能资源非常密集,中国近海潮流能属于世界上功率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开发和生产新一代高效可靠的潮流发电机,对于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2010年开始,海斯壮开始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工大威海校区联合开发研制海洋潮流永磁直驱式发电设备。项目借鉴欧洲成熟经验,吸收最新技术,实现先进的潮流发电装置部件和整机的本土化生产。该潮流发电装置的系统能量转化效率大于30%。由于采用世界大型主流风机的永磁直驱技术,能耗较小,发电效率比常见的齿轮箱变速发电装置高5%~10%。

据介绍,真机风扇直径7米多,研制过程中攻克了密封、防海水腐蚀等数道技术难关,可以实现海上无故障运行时间大于1年的质量目标。设备通过船舶投放到近海海域16~40m左右的距离,只要潮流满足0.6~1.3m/s的流速即可发电。

国内首台1000kV GIS用罐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通过国网试验

日前,西电避雷器生产并挂网运行的国内首台“1000kV GIS用罐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国家高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利完成了产品的试验,通过了国网公司的现场见证。该产品性能符合IEC 60099-4、GB11032标准的规定,现已顺利发往国网凤凰山特高压试验基地。

1000kV GIS用罐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避雷器。该产品的生产及挂网运行,对促进我国电力发展及避雷器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产品的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该产品的成功研制和应用满足了国家电力事业发展的要求,保持了西电避雷器在特高压避雷器领域的国内领先和领军地位。

漯河供电防雷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漯河供电公司“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技术及防雷装置开发应用”、“配电网防雷设备及关键防雷技术”两项科技成果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技术及防雷装置开发应用”项目研究了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对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发生的影响,提出一种输电线路“差异性不对称”防绕击的方法,研制了侧向避雷针等防绕击装置,开发了分别适用于平原地区和山岩地区的杆塔基础降阻技术,提出了输电线路综合进线段防雷的保护措施,降低了输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对变电设备的危害。

“配电网防雷设备及关键防雷技术”项目研究了配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配电设备雷击损坏的原因和机理,开发了转移电弧通道的配电线路可调式过电压保护装置,探讨了重要场所电子装置雷击损坏的原因,研制了“双曲折、高耐雷、低传递”特种防雷变压器。该变压器耐雷水平高于普通变压器,明显降低了通过变压器传递到低压侧的雷电过电压,可防止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对低压侧电子装置的危害。

据了解,这两项科技成果已经在漯河电网及湖南、福建等多地得到应用,应用效果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大全集团被评为江苏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

近日,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的“江苏省第二届百强民营科技企业”评定结果揭晓,大全集团位列第七位。

江苏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评选表彰活动,是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在省科技厅指导下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进一步加强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建设创新型省份中的生力军作用。

大全集团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建成以武汉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为龙头,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南京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究所为依托,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以各制造公司技术部门为基础,改进完善现有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完善的三级科研创新体系。

2012年,大全集团共申请专利157件,其中发明专利43件,实用新型专利114件,共获得专利授权150件,其中发明22件,实用新型127件,外观1件,申报数量和获授权数量同比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泰永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产学研合作授牌仪式

近日,“泰永电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授牌仪式在泰永科技深圳总部隆重举行。泰永董事长黄正乾、深职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郭树军、泰永研发副总经理贺贵兵、曾舟和深职院教授高素萍等共同出席仪式。

泰永董事长黄正乾表示,作为低压电气领域的领跑者,泰永一贯重视与学术机构的合作,希望通过与深职院的深度合作,能够有效推动双方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实践与就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和健全研发人才培养机制,增强泰永的核心竞争力。

深职院机电工程学院郭院长在仪式致辞中简要介绍了该院办学基本情况,并就双方战略合作提出几点希望,他指出,对与泰永的结缘感到很高兴,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在双方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展深入交流,创新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新模式,对学生、企业乃至行业都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职院是深圳和全国知名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力量、科研实践应用水平长期以来位于职教前列,同时在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合作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历史与经验。

此次泰永与深职院的产学研合作,将是一次意义匪浅的举措,双方积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我国首台R0110重型燃气轮机通过72小时连续带负荷运行考核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R0110重型燃气轮机”在863计划支持下,经过中航集团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和中海油深圳电力公司等单位多年联合攻关,已于日前完成了72小时连续带负荷并网发电运行的考核,验证了R0110重型燃气轮机的整机性能,检验了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达到了课题任务书规定的运行考核要求。

R0110燃气轮机重大项目于2002年10月立项,采取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组织机制,组建了涵盖全国冶金、机械、电子、航空、电力等行业三十余家单位的联合体以及专家组,在材料研制、设计、试验、整机制造及试验运行的全过程中,联合攻关,立足国内,自主研发。能通过上述考核,表明我国已经具有自主研发重型燃气轮机的能力和试验条件,也标志着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输电线路快速抢修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近日,以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为主要研究单位完成的“输电线路快速抢修杆塔基础设计及应用研究项目”获2012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为提高电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快因灾受损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抢修速度,缩短输电线路抢修时间,国网公司委托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为“输电线路快速抢修杆塔基础设计及应用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单位,统筹考虑工程抢修采购加工、材料运输、现场施工、物资储备各环节特点,采用型钢装配式基础和型钢混凝土基础新型结构型式,编制完成8个模块、共117种基础,适用于110(66)~750kV单、双回输电线路,基本满足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工程抢修的需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该研究成果的应用可大大缩短抢修工期,与常规基础相比,可压缩2/3的抢修时间。以往杆塔基础抢修需要近一个月,使用该技术后只需要7天左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水电厂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科技鉴定

近日,南瑞集团水利水电技术分公司承担的“水电厂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技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创新显著,实现了标准化设计与研发、系统的集成创新和商业化应用,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电厂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以一体化管控平台为核心,以智能设备为基础,以厂网协调发展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为基本要求,可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等基本功能,实现水电厂各自动化或信息化系统的整合,支持经济运行、大坝安全监测与评估、防汛决策支持等高级应用。

截止目前,项目成果已在白山、松江河水电厂成功应用。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完善了传统水电厂业务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水电厂运行水平,改善了管控模式,提高了运营效率,同时还将统筹水电联调、加强厂网协调,进一步促进电网安全,提高水电厂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磁极绝缘线路
同步电机转子磁极结构
固定同步电机磁极用螺栓的受力分析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吗——对几道中考物理试题的商榷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让我家与雾霾绝缘
侵限绝缘处的站联设计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地球的旋转
OPLC光纤复合低压绝缘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