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家世考辨

2013-08-15 00:49
关键词:张居正荆州

冯 明

(黄冈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张居正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①参见谢景芳、张文双著《张居正改革综述》,载景有泉、宋强刚、胡凡著《中国历史研究述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6页至第234页;王玉德、黄永昌著《近五年来张居正研究综述(2000~2004)》,《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冯明著《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荆州市张居正研究会编《中国荆州2012张居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提要汇编》,2012年,未刊稿,等。,但多关注张居正个人思想、改革成就及其与晚明政治格局之关系,有关张居正的家世研究不多。本文根据新见家谱资料、地方志、文集等文献资料,考辨张居正家世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期推动对张居正的深入研究。

一、张居正先祖生卒年月考

现有张居正家世研究,主要依据张居正的《先考观澜公行略》[1](P63)②张居正自述其“先君讳文明,字治卿,别号观澜。高祖唐,妣沈氏,曾祖旺,妣王氏。祖怀葛公诚,妣聂氏。父东湖公镇,妣李氏”,其先祖为“凤阳定远人也。始祖关保,国初以军功授归州守御千户所千户。至怀葛公,以别支徙居郡城”,其父张文明“生以弘治甲子十二月十五日,卒万历丁丑九月十三日,时年七十有四矣”。其子张敬修等亦称,“其先庐州合肥人也。始祖福,以壮士从高皇帝起濠,渡江,克采石,从大将军定吴、越、闽、广,累功授归州长宁所世袭千户。其后四世孙,自秭归徙家江陵,遂为江陵人。高祖旺,曾祖怀葛公诚,祖东湖公镇,皆负为隐德不仕。至考观澜公文明,而经明行修,为时望所属。”和张敬修等的《张文忠公行实》[2](P409)资料,鲜有研究张居正先祖生卒年月的③谢葵根据张居正的《先考观澜公行略》和张敬修等的《张文忠公行实》考证张居正家世,但未使用张居正家谱资料,亦未考证其先祖生卒年月。参见谢葵《张居正祖籍及世系考》,《人文荆州》,2010年第1期。。笔者通过梳理湖北省荆州市张居正故居所藏的《太岳宗谱——清河流芳》[3]等家谱资料,以考证张居正先祖生卒年月。

《太岳宗谱——清河流芳》由张居正17世孙张世谟等编纂,内容主要有寻根溯源、世系略考、老谱敬录、太岳家族等,内部发行,未公开出版。据《太岳宗谱——清河流芳》,可知张居正始祖为守尊,有子四,长洪勋,次洪濂,三洪谟,四洪猷。洪勋子三,长胜英,字超雄;次胜宗,字超群;三胜祖,字朝武。胜英宦籍凤阳定远,后徙庐州、合肥。胜英子景宪,号德远。景宪子舆銮,号德华。舆銮长子图象,名福,字关保,从朱元璋起兵于濠,渡长江,克采石,跟从大将军平定吴、越、闽、广等,后因军功授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长宁所守御世袭千户。次子图明,名禄,禄居秭归,数传至延士,迁徙至汉川县欢乐门外。[3](P45~51)张福子二,长远盛,名唐,字君尧,为张居正高祖张旺之父。次远益,名康老。张唐“居家孝友,处世和平”,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十五日,卒于景泰七年(1456年)四月十一日,享年67岁,葬宜都县白羊。妻沈氏,为儒士沈思义女,生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卒于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二十日,享年65岁,与张唐合葬宜都县白羊。张唐子修身,名旺,字子兴,为张居正高祖,“好读书,喜宾客”,生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日,卒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三月二十四日,享年66岁。妻王氏,为清远伯王友女,生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十一月十五,卒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二十九日,享年65岁。张旺与王氏合葬白羊。

张旺有子二,次子齐家,名诚,字怀葛,张福四世孙,为张居正曾祖,生于正统九年(1444年)三月初三日,卒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月十九日,享年97岁。其间,张诚由归州迁往荆州府江陵县。妻聂氏,儒士聂崇德女,生于正统十年(1445年)八月初三日,卒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月初十日。张诚与聂氏葬于江陵青阳山。[3](P174~175)

张诚有子三,次子庆星,名镇,字东湖,“性豪侠,喜施予,不事生产,又弗业儒,读书略观大义,怀葛府君顾独爱之,逾于伯季”,生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十九日,卒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享年69岁。[4](P531)[2](P410~411)①王世贞认为,张居正登第时,辽王出于报复,“召其祖虐之酒,至死”,见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卷8《申时行传》,《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史部210,传记类,第452册,第531页。但根据《张文忠公行实》,张居正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参见张敬修等《张文忠公行实》,《张居正集》第4册,卷47,《诗》,《附录》1,第410~411页。王世贞为张居正进士同年,为其父母写过寿序、墓志铭、祠堂记等,应对张居正家世比较了解,却与张氏家谱记录张镇逝世时间不一致。特录于此,仅供参考。妻李氏,儒士李敦仁女,生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四月十三日,卒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三月十三日,享年68岁。张镇与李氏葬于青阳山。[5](P292)②隆庆元年(1567年),张镇被赠为“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妣李氏被赠为“淑人”,参见张四维《条麓堂集》卷5,《诰敕》,《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居正三道》,第2道,《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集部,别集类,第1351册,第292页。张 镇独 子 尧阶,名文明,字治卿,号观澜,张居正父亲,府学生员,生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十二月十五日,卒于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十三日,享年74岁,次年敕葬太晖山。万历十二年(1584年),“甲申家难”时,诏令迁其厝于青阳山。妻赵氏,儒士赵昌炽女,生于弘治丙寅年(应为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二十七日,卒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四月初三,享年85岁,亦葬于青阳山。

二、张居正回乡葬妻时间考

关于张居正回乡葬妻时间,王世贞在《嘉靖以来首辅传》中前后表述矛盾。他在该书卷7《张居正传》中认为,张居正授编修后以妻丧,请急归葬妻,很快还职:“授编修。寻以妻丧,请急归。亡何,还职。”[4](P503)但他在卷8《申时行传》中则认为,徐学谟任荆州知府时,“能为民抗持景王侵占沙市。适居正为编修,使归,治妻葬,学谟礼厚之甚,以是心德之”[4](P522)。

张敬修等认为,其父张居正是嘉靖“二十八年丁酉,授翰林院编修”[2](P411)。张居正本人亦承认“庚戌之春,余用侍从,请告归故郡”[1](P563)。庚戌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张居正集》编者认为,张居正元配顾氏约死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前后,张居正于二十九年(1550年)回乡省亲。[2](P24~25,104)张居正家谱则认为,顾氏“生于嘉靖丙戊年十月二十,卒于嘉靖丁未年(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正月二十九”[3](P178)。查康熙《荆州府志》[6](P388)、光绪《荆州府志》[7](P430)和光绪《续修江陵县志》[8](P31),知徐学谟“由进士,嘉靖三十九年守荆州”,但徐学谟自认为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任荆州知府:“臣尝为荆州知府,而居正乃荆州人也,事在嘉靖三十八年,居正尚为编修。”[9](P514)从光绪《嘉定县志》知,徐学谟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授职方主事”,后“补礼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知荆州府”。[10]王世贞亦认为,徐学谟由礼部官员出任荆州知府,“郎祠部久,次有声,顾出守荆州”[11](P465)。从《明世宗实录》知,景王之国时间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二月[12](P8185~8186),四十三年(1564年)徐学谟因沙市事被景王弹劾而遭逮进京下法司覆勘。[12](P8638)可知,徐学谟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后,不可能当荆州知府。他任荆州知府时间应以其本人陈述为准,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综上所述,张居正回乡葬元配顾氏时间,应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而非徐学谟任荆州知府时的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三、张懋修、张允修在张居正诸子中排序考

张懋修、张允修在张居正诸子中排序有不同记录,分别有三子说、四子说和五子说、六子说。张居正认为,张懋修、张允修为其第三子、第五子。《先考观澜公行略》言:“孙男十人:嗣文,癸酉举人;嗣修,丁丑一甲第二人,翰林编修;嗣允,郡庠生;嗣哲,荫锦衣卫正千户;嗣弼、嗣澜、嗣宽、嗣信、嗣敏、嗣惠,俱幼。”[1](P631)根据张居正家谱资料,知张居正长子青香,名敬修,字嗣文,号炎州;次子青溪,名嗣修,字思永,号岱舆;三子青峰,名懋修,字维时,号斗枢;四子青山,名简修,字嗣哲,号剑南;五子青莲,名允修,字嗣弼,号建初。[3](P178~179)张敬修等亦认为,张懋修是张居正第三子:“子男六。长敬修,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娶癸卯举人高公蒿女。次嗣修,丁丑进士及第第二人,翰林院编修,娶四川左参将贺公麟见女。次懋修,庚辰进士及第第一人,翰林院修撰,娶江西布政使司左参议高公尚志女。次简修,锦衣卫指挥同知,娶刑部尚书王公之诰女。次允修,府诸生,娶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李公幼淑女。次静修,尚幼,聘工部尚书李幼滋女。”[2](P437)光绪《荆州府志》亦是如此认为:“张懋修,字斗枢,居正三子。”[13](P146)《明史》亦言:“居正第五子允修,字建初,荫尚宝丞。崇祯十七年正月,张献忠掠荆州,允修题诗于壁,不食而死。”[14](P5653)但光绪《续修江陵县志》认为,张懋修为张居正第四子:“张懋修,字斗枢,居正第四子。”[8](P130)张允修孙张同敞认为,其为张居正第六子:“先祖讳允修,字士元,号建初,为先文忠公第六子,尚宝司司丞。”[2](P547)康熙《荆州府志》亦持相同观点。[6](P414)根据前述资料的梳理,可见,张懋修、张允修在张居正诸子中的排序应以张懋修父亲张居正和兄长张敬修等人的陈述为准,故此,应为其第三子、第五子。

[1]张舜徽,吴量恺.张居正集(第3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2]张舜徽,吴量恺.张居正集(第4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3]太岳宗谱编纂委员会.太岳宗谱——清河流芳[M].湖北省荆州市张居正故居藏,2009.

[4]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A].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5]张四维.条麓堂集[A].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康熙荆州府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7]光绪荆州府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8]光绪续修江陵县志(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9]黄宗羲.明文海[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光绪嘉定县志[M].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库藏,光绪庚辰(1880年)重修.

[11]王世贞.弇州四部稿[A].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2]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世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13]光绪荆州府志(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4]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猜你喜欢
张居正荆州
张居正《论语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张居正感激考官让自己落榜
磨砺是一笔财富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张居正宽待对手
中国荆州·首届中华诗人节合影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张居正的职场成功三要素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