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谚语中的鬼形象比较①

2013-08-15 00:49于湘泳
关键词:小鬼鬼神指代

于湘泳

(佳木斯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一、中日谚语中的鬼形象

中国人认为,做梦是人的灵魂短暂地离开肉体,而人死后灵魂则永远离开肉体。肉体可以死亡,但灵魂是永远不死的,这不死的灵魂便是人们常说的鬼。而日本人认为,自然鬼是鬼的源流。古代人的生活一直受到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人们认为是一些鬼神在操纵着这些自然现象,这些鬼神便是自然鬼。

关于鬼的形象,中国人认为,鬼神只是“气”,所以中国的鬼大多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无影鬼。因此,中国有“画鬼容易画人难”这一谚语。日本的鬼最初也是无影无形的,不过,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画中描绘的天龙、夜叉、罗刹、阿修罗、饿鬼以及地狱变相图中描绘的牛头马面等,渐渐丰满了鬼的形象,使日本的鬼由无形变为了有形。[1]日本权威辞典《广辞苑》中将“鬼”释义为:基于佛教及阴阳道,是想象中的怪物,长着人形,头上长角,嘴向两侧咧开,有尖锐的牙,腰上围虎皮裙子,性格残暴,手中握棒子。根据外形和肤色的不同,可分为赤鬼、青鬼、黑鬼、牛鬼、犬鬼、一目鬼等。这一点在如下关于鬼的谚语中得到了证实:「鬼の面で子供を脅かす」,指以恐怖的面孔来恫吓孩子;「鬼の顔に卵とじをぶっつけたよう」,比喻长相丑陋的人;「鬼も十八」,表示就算是相貌丑陋的鬼也有年轻貌美的时候;「鬼が十能を抱えよう」,讽刺长相丑陋的女子弹奏三弦琴。近年来,日本动画借助于现代高科技,制造出恐怖效果或是讨人喜欢的精灵形象,来刻画鬼怪形象,可以说将鬼的形象引向了两个极端。

二、中日谚语中鬼形象的异同

(一)相同点

在人们心目中,鬼凶狠、冷酷无情、令人恐惧,所代表的是一种异空间的、超自然的力量。中国的这类谚语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和尚不说鬼,袋里没有米”,“神不知鬼不觉”,“烧的香多,惹的鬼多”,“死人身边有活鬼,无心人难防有心人”,“远怕水,近怕鬼”,等等。日语中这类谚语也是不胜枚举,例如:「鬼とも蛇とも思う」,比喻像蛇和鬼一样无慈悲心肠的人;「鬼の目にも」,指再怎么残酷无情的人有时也会有恻隐之心;「鬼が笑う」,比喻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或愿望;「鬼の牙にも当たってみろ」,就算是鬼牙也要敲一敲,比喻事在人为,告诫人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要害怕,要勇敢地迎接挑战。

鬼还是居心叵测、阴险狡诈、专做坏事的人的代名词。如中国谚语中有“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一说。日语谚语中有:「鬼に衣」,形容表面看起来温和,内心却很邪恶;「鬼が仏の早変わり」,指暗地里做坏事的人一到人前就伪装成善人。

此外,中日谚语中的鬼都可以指代为一件事而竭尽全力的人。如中国谚语“贪婪鬼没个饱,吝啬鬼不知富”就是典型的代表。日语中的「仕事の鬼」、「土俵の鬼」也暗指这一类人。

(二)不同点

在中国人眼中,鬼是强大的,但却是恶势力的代表,是一种让人恐惧而非敬畏的力量。这种认识可以在以下的谚语中得到印证:“看见大王点头拜,见到小鬼踢一脚”;“世无鬼神,百事人做成”;“阎王开酒店,鬼也不上门”;“人不为己鬼神怕”;“有钱能使鬼推磨”。日本谚语中的鬼也是强大的,但这种强大大多用来比喻强壮、勇猛的形象,蕴涵褒义色彩。如「鬼に金棒」,传说中的鬼本来就很厉害,再得到一根大铁棒就更厉害了,比喻本来就强大的东西又增添新本领,变得更加强大;「鬼の霍乱」,比喻平常健康得像鬼一样的人也有可能染病;「鬼の拳のよう」,指坚硬巨大的拳头;「鬼とも組みよう」,敢于同鬼较量,比喻非常勇猛的样子。此外,从日语惯用语句「鬼の弁慶」、「鬼将軍」、「鬼歯」、「鬼やんま」等也能看出鬼在日本人心目中是强大威猛的形象。

在中国人眼中,鬼是与善良的人相对的,想让恶鬼变成好人简直是太难了,难到了“败子若收心,犹如鬼变人”的程度。而在日本人眼中,鬼中也有善良者,他们为人类做好事、谋福利。怨魂如果好好供奉,也可以成为保护神。日本民俗学的奠基者柳田国男就认为:日本鬼怪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两面性,善恶可以互相转化。[2](P55)这种说法在日本的谚语中可以得到证明:「鬼も角折る」,比喻像鬼一样的坏人也会因为某种机遇而彻底改变成为善人;「鬼の中にも仏が居る」,恶人之中也有善良人;「鬼の血目玉にも涙」,比喻冷酷无情的人有时候也会发慈悲之心。

当日本人充分认识到鬼强大的一面后,就不再一味地因其有恶的一面而讨厌它,而是对其怀有敬畏之心。高平鸣海就曾在《鬼》一书中指出:不能被制伏或无需制伏的鬼有时被称为“鬼神”而受到尊崇。因此有了证明日本人对鬼的认知是一分为二的、对鬼的优点给予肯定的谚语。[3](P79)如:「鬼の一口」,好像一口能吞下人一样,用来形容气势磅礴或迅速、麻利地处理好事情;「鬼の目にも見残し」,即使鬼的锐利眼睛也会看漏,比喻不管多么细致的人有时也会看漏或疏忽。而中国却没有类似的谚语。调查表明,99%的中国人都怕鬼,而有约30%多的日本人喜欢鬼[4]。

在中国的谚语中有“小鬼”一说。如:“小鬼跌金刚,小鼠断大绳”;“大王好见,小鬼难求”;“判官要金,小鬼要银”。这些谚语中的“小鬼”给人的印象是:虽然长得小但力量强大,而且特别难缠,不好对付。这一形象的鬼在日本的谚语中没有出现。

另外,说到鬼节,中国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要祭祀祖先,但形式比较简单,没有清明节规模大。在日本,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お盆」(盂兰盆节)是日本三大节日之一。原本这是一个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但现在已演变成家庭团圆、全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企业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形成民族大移动。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抬神轿,穿着浴衣跳盂兰盆舞等。

三、结语

中日两国的鬼一般都指眼睛看不见的、超自然的存在;也都可以指代冷酷无情的人或阴险邪恶的人;还可以指代为一件事情倾注全力的人。中国的鬼是恶势力的代表,日本的鬼却经常用来比喻勇猛、强壮的人;中国人认为恶鬼是不会变成好人的,但日本人认为鬼也有善良的一面,只要加以引导,是可以变成好鬼的,鬼身上有很多值得肯定、学习的优点;中国有难缠的“小鬼”,日本没有;鬼节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1]梁田.试论中文与日语中“鬼”用语的异同点[J].科技向导,2010(33).

[2](日)柳田国男.妖怪談義[M].东京:講談社,1977.

[3](日)高平鸣海.鬼[M].东京:新纪元社,1999.

[4]王鑫.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之探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

猜你喜欢
小鬼鬼神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鬼神
我是你小鬼
冲吧,小鬼!
冲吧,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