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脑模拟人在中医专业诊断学技能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2013-08-15 00:51詹华奎高林林
关键词:诊断学真人心肺

毕 榕 张 泉 詹华奎 李 艳 高林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我校诊断学基础教研室在近年来进行了中医本科生诊断技能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其中非常重要的改革环节是心肺和腹部电脑模拟人在诊断学技能操作中的应用。学校已建成“四川省中医临床示范基地”,拥有系列医学模拟教学训练室,智能化心肺、腹部检查教学系统学生机和教师机。在运用过程中,学生对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的感性认识及诊断学技能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实践也显示电脑模拟人应用中的一些有优势也有不足。

一、电脑模拟人在中医专业诊断学技能教学中的优势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生容易掌握

在检体诊断教学中,心肺和腹部检查是重点,也是难点。例如心脏的听诊,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和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各异,声音各异,单纯的语言和文字描述过于抽象,学生机械化记忆效率很低,而在正常标准病人身上可发现的体征也很少。在智能心肺检查教学系统中,学生在电脑中选取各项正常或异常体征,可在模拟人身上的相应部位清晰地听到各种声音。再如腹部触诊,在腹部模拟人身上学生可以触及板状腹;腹部各区的常见压痛点;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胆囊肿大及墨菲征阳性等。学生容易掌握检体诊断知识点,提高和巩固了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于教学

中医专业学生在大三秋季学期开始诊断学基础课程学习,对西医体格检查充满新奇感,但理论教学较枯燥,很容易丧失兴趣。技能操作如果只限于同学分组互相查体,所能查及的异常体征也很少。模拟人为学生操作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常常为自己亲手触到一种异常体征而欢呼雀跃,自信心明显增强。以腹部触诊为例,选取墨菲征阳性后,模拟人深吸气。当学生准确触及到吸气时下移的肿大胆囊时,模拟人会吸气中止,还会叫一声“疼”,学生马上喜形于色:“老师,我成功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自然利于后期的教学。

3.丰富了临床教学资源,为临床实践提供后续保障

我校温江校区的逸夫楼是临床教学实验中心,心肺和腹部模拟人教学系统训练室位于3楼。十二桥校区的一教7楼是“四川省中医临床示范基地”,也有心肺和腹部模拟人教学系统训练室。按照现有的教学安排,温江校区的训练室主要供中医本科专业学生使用;十二桥校区的训练室主要供七年制及临床实习生使用。教学实验中心自2011年起,开始定期夜间开放训练室,老师轮流当值,学生也可以在课余自行前往练习。这种举措显示了学校对技能教学的重视,也说明电脑模拟人的确丰富了临床教学资源,解决了实习学生缺少病人进行练习的困难,为后期临床实践提供后续保障。

二、电脑模拟人在中医专业诊断学技能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1.模拟人和真人尚有差异,可能导致学生手法粗暴,缺乏爱伤意识

模拟人属于塑料材质,皮肤虽模拟真人,仍然不如真人细腻,手感冰冷。以腹部模拟人为例,正常人腹部柔软,按之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易于下陷;而腹部模拟人腹壁稍硬,紧张度增强,学生进行触诊时力度自然加大,易造成设备损坏。在某学期,有2具腹部模拟人的胆囊点部位的皮肤被压破损,可见学生手法略显粗暴。既然手感冰冷,学生也不会先将听诊器焐热,才放到模拟人身上听诊。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反复强调模拟人和真人是存在差异的,一定要培养爱伤意识。

2.心肺和腹部模拟人的体征不全面

目前的模拟教学软件以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为主,缺乏视诊、叩诊等方面体征。如: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肺实变时清音区叩浊或叩实;腹壁静脉曲张,脐疝等。这需要生产厂家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来弥补。

另外,心肺听诊的模拟音有的与真实的声音比较有失真现象,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醒说明。

3.心肺和腹部模拟人体征单一,不具备典型病例的全部体征

典型病例的体征从视、触、叩、听四方面去概括总结,有时候还需要嗅诊。而模拟人身上每次只能选择单一体征。如:腹部触诊可触及肝硬化早期肝脾肿大,但不能同时模拟肝硬化患者其他体征(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征等),当然也不能叩出移动性浊音阳性。因此,模拟人教学仍然需要和真人检体相结合。

综上所述,心肺和腹部电脑模拟人已成为我校中医本科诊断学技能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也应认识到其应用的局限性。在教学中必须和真人检体相结合,适当增加病房见习。另外也要注意培养同学的爱伤意识和诊断思维的整体观。

[1]詹华奎,等.中医本科生诊断技能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26-28

[2]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巨成简介[EB/OL].http://www.jucheng.cn.

猜你喜欢
诊断学真人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