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静态表达优势

2013-08-15 07:06
关键词:介词静态短语

王 怡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

与汉语相比,英语有众多特点,诸如:形合、物称、被动、静态、抽象、替换,等等。事实上,这些英语语言的特点都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例如,英语物称特点就是偏爱事物作主语,而不用人作主语,这样就减少了人称的使用频率。所以英语句子往往充斥着事物主语和介词短语,这样看起来显得静态、客观。因此,物称从某种程度上说促进了静态表达这一特点。静态表达特点在英语众多语言特点中优势尤为突出。为此,笔者拟探讨英语静态表达优势的理据、静态表达的表现形式,以及英语静态表达特点对英语写作及英汉翻译的启示,为英语写作和翻译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英语静态表达概述

本文采用英汉对比分析方法。对比分析的重要发起人Lado曾经说过,把本族语和外语进行对比后,教师会知道真正的问题所在,知道如何去教学生[1]。国内著名的学者,已故的吕叔湘先生的著作《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也极大地强调对比法的重要性和概括性[2]。

首先看下面的例句,以便我们对静态表达有大致的了解。

(1)That scholar is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provision of English curriculum to primary school pupils is not feasible in China.

那位学者认为在中国,小学开设英语课是不合适的。

(2)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3)He had surfaced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policy decision.

在决策过程中,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了。

(4)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in our country.

我们不能忽视这一事实,环境污染在我国日益严重。

(5)The students are intensely cautious not to make mistakes in spelling.

学生们非常小心,免得出现拼写错误。

从黑体部分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所用词语的不同词性。英语时常用的是静态的表达形式,而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常常译成汉语的动态表达。

英语表达多倾向于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汉语表达多倾向于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R.Quirk等人在著作《当代英语语法》中对静态和动态作了如下解释[3]48:广泛来讲,名词的特点自然是静止的,因为他们的所指是被认为是稳定的,无论是如房子、桌子、纸张等具体的物质,还是诸如希望、植物学、长度等抽象的概念。相反,动词的特点自然是动态的,动词通过时和体表示动作、活动、暂时或者变化的情况。动态和静态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在R.Quirk等人的描述中,名词和形容词被定义为是静止的,动词和副词是动态的。这些仅仅是从词汇或者语法层面上给出的定义。动静这两个概念还可以运用到句法层面。静止的状态不仅仅局限于名词形容词,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弱动词短语等等也可以是静态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静止概念是相对的感知。研究中我们对静止的理解是基于英语和母语汉语的对比而来的。在英汉翻译中,静止和运动是两个相对概念。认为英语是完全静态,汉语则是完全动态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以下是一些静态的表达式,在翻译成汉语时被传达成动态的场景。

(1)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他能吃能睡。

(2)Ford’s first pledge was,“Mr.President,you have my support and my loyalty.”

福特一开始就保证说:“总统先生,我支持您,并效忠于您。”

(3)Harvard,despite its own estimate of itself,was ultimately an academic haven where an error of interpretation could result only in loss of face,not in extinction.

哈佛大学,不管它如何自命高明,终究还是个学府胜地,在那里把问题看错了,无非丢脸而已,总不至于完蛋。

(4)On foot,on horseback,in litters,in carriages,they fled for their lives.

他们或徒步,或骑马,或坐轿子,或乘马车,纷纷逃命。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语的典型特点就是静态表达。英译汉常见的方法就是把英语静态的表达翻译成汉语动态的表达。

二、英语静态表达的认知基础

英语静态表达有其认知根源,同样是人类认知规律的语言外显形式。西方人倾向于用一种客观的方式思考问题。这种客观的思维方式可以追溯到倡导形式逻辑的亚里斯多德哲学和16至18世纪风靡欧洲的理性主义哲学。西方文化对客体给予高度的关注,而中国文化则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本。

英语的静态表达正是西方文化的反映,其优势可以归因于以下几点:

第一,静态表达更正式、更准确。常见于商务合同、法律诉讼、学术论文、公函等正式文书里。

第二,正如O.Jesperson所说,语言越高级,表达抽象性、概括性的思想的能力就越发达[4]。英语中常使用抽象名词、客观的名词短语表达抽象性、概括性的思想。

第三,英汉语言句法体系不同,语法差异大。英语语法有严格的形态变化规则,动词形态不但有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的区分,还有时、体、态及语气的变化,还有人称和数的一致问题,所以英语动词的使用十分谨慎。而形态相对稳定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在英语中占有优势地位,因此英语句子静态表达多。相反,汉语动词没有相应的形式变化和句法限制,使用起来自由,所以汉语句子多用动态表达。

第四,静态表达还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对事物或现象多用分析的方式,其思维是客观和概念化的;中国人则注重形象思维,对事物或现象多用综合的方式,其思维是主观和具像化的。正是这种客观和概念化使英语形成静态表达的特点。

另外,还有很多因素形成了英语静态表达的特点。譬如,语言的经济原则(又称省力原则),该原则可以概括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语言表达效果。

三、英语静态表达的表现形式

(一)名物化——英语语言的常见现象

所谓名物化(nominalization),就是将动词或形容词变成名词的过程或结果。

例如,抽象名词可以用来表示运动、行为、变化、状态、性质、情感等等。O.Jesperson在《语法哲学》中论述道,与形象化的动词相比,名词能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述思想[4]。

在《变化中的英语》一书中,S.Potter指出英语中名词的使用有优于动词的倾向[5]。在语言中用名词表述往往可以使表达简洁,造句灵活,行文流畅自然,也便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证明这点。人们更喜欢说London’s growth is rapid.而不说 London is growing rapidly.会倾向于说 John’s arrival was premature而不说John came too soon.原因就是静态的表达更加文气,更有内涵。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Freedom-loving people everywhere condemned them because they violated the agreement reached at Helsinki and abused basic human rights in their own country.

The abuse of basic human rights in their own country in violation of the agreement reached at Helsinki earned them the condemnation of freedom-loving people everywhere.

他们违反在赫尔辛基达成的协议,在国内侵犯基本人权,因此受到了各地热爱自由的人们的谴责。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名物化的写作方式使叙述精确、恰当。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过分的使用名物化会让读者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在使用静态表达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

(二)介词优势

介词通常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面连接句子。名词优势必定会导致介词优势。静态表达的倾向在名词与介词结合的优势下更加明显。英语中的介词不仅仅用来表达与之对应的汉语中的介词的效果,还可以用来表达汉语中只有动词才能表达的意思。所以英译汉时,表达动作意义的介词或介词短语要翻译成汉语动态的表达。

(1)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2)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is nation,under god,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3)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

他们立刻出发去追击敌人。

(4)The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has a strict policy against hiring faculty wives.

新罕布什尔大学有一条严格的规定,禁止雇佣教职员工的妻子。

(5)Are you for or against the plan?

你支持还是反对这项计划?

(6)Opening on each side from the river were gardens,courts,and cloisters;long successions of white pillars among wreaths of vine.

呈现在河岸两边的是花园、庭院以及修道院;是缭绕的葡萄藤花掩映的白色的石柱,一根接一根,长长的一排。

(三)动词的弱化与虚化

英语里有很多静态表达是以弱动词的形式呈现的。例如,最常用的弱动词有be,do,have,become,get,grow,feel,go等等。我们叫做动词弱化或虚化。尽管这些动词有动作的含义,但是缺乏活力,没有动感。例如:

There was a tropical storm off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佛罗里达东海岸有一场热带风暴。

A tropical storm lashed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一场热带风暴袭击了佛罗里达东海岸。

第一句的翻译用了there be句型表达,第二句使用的是具体动词lash。there be句型比用具体动词更稳定,但缺乏生气。

“名词+介词”常见于英语里大量的弱式短语。这类短语往往削弱或淡化原来所要表达的动词、形容词或其他词语的意义,使叙述曲折迂回,因而增强了静态感。如:

For centuries,the novel captured great admiration from the broad readers from one generation after another,and scholars making research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emerged in swarms and the“Redology”,the study on the novel,soon became a branch of special learning.

几百年来,世世代代许多读者为之倾倒。《红楼梦》的研究者蜂起,渐渐地“红学”发展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

“为之倾倒”可译为 captured great admiration(from…),其中动词 capture用得非常好。我们知道英语常用V+N+(prep)的句式表示动作概念,其中N是概念化了的、表示动作的抽象名词,而其前面的动词的动作概念已经淡化或虚化,如have a look at…,take care of…,pay attention to…中的have,take和pay,其动作意义很弱(有人称之为“虚动词”),这也是英语趋于静态化的表现之一。而若将这些动词换成有特殊词义的动词,动词本身的意思就会加强,会起到一种特有的修辞作用。以have a look at…为例,可以将动词 have换为:

get a look at…有机会看…一眼

throw a look at…漫不经心地朝…看一眼

grab a look at…抢着看…一眼

steal a look at…偷偷地看…一眼

sneak a look at…鬼鬼祟祟地看…一眼

be given a look at…被允许看…一眼

(四)形容词或副词的静态表达

1.在英语中常用动词的同源形容词与弱化动词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动词的意义。如:

(1)I am a bit worried that something might go wrong.

我有点担心要出什么事。

(2)I am doubtful whether he is still alive.

我怀疑他是否还活着。

(3)The fact that she was able to send a message was a hint.But I had to be cautious.

她能够给我带个信儿这件事就是个暗示。但是我必须小心谨慎。

(4)The doctor felt sympathetic with his patients.

医生同情他的病人。

2.在英语中还常用副词来表达动词的意义。如:

(1)I am afraid Mr.Brown is out,but he will be in soon.

恐怕布朗先生出去了,但是他很快就会回来的。

(2)Down with the old and up with the new.

破旧立新。

那么有人就会质疑了,英语是不是总是喜欢用静态表达呢?我们认为要给出一个明确的是与非的答案,是非常困难的。但可以明确的是,与汉语相比,英语确实有一种静态表达的趋势,但绝对不是说要过分使用静态表达。动静之间总是应该有一种动态平衡的。

四、英语静态表达对英语写作翻译的启示

中国人在英文写作时常常受到母语的影响,会自然而然带上中式英语的烙印。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形式。思维内容和思维模式会影响或决定表达方式。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曾提出有关语言和思维的假设(Sapir-Whorf hypothesis),即:主观意识由语言或语言所具备的概念与分类系统决定,语言作为文化的象征系统决定了每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该假设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即语言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二是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即一种语言的差异不能在其他任何语言里找到,语言上的差异反映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据此,我们认为正是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影响着西方人的语言表达形式,英语静态表达优势就源于此。

例如翻译“直到早晨五点钟我才睡着”,多数人会草率地译为I did not sleep until five o’clock in the morning.可是,这个英语翻译是有问题的。Sleep在句中是静态的表达,然而原意是要表达动态的意思。所以正确的译文应该是:I did not fall asleep until five o’clock in the morning.所以,当我们在英语翻译时,应时刻记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尤其是英语的静态性和汉语的动态性特点。最后我们再看一看汉英翻译动静转化的例子:

(1)Back and forth his head swiveled,desire waxing,resolution waning.

他来回晃着脑袋,欲望在膨胀,意志在萎缩。

(2)An acquaintance with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revolution.

了解一下中国的近代史,对研究中国革命是有帮助的。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A man’s ability may be great or small,but if he has this spirit,he is already noble-minded and pure,a man of moral integrity and above vulgar interests,a man who is of value to the people.

(4)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名都要求全面禁止核武器,彻底销毁核武器。

All peace-loving people demand the complete prohibition and thorough destruction of nuclear weapons.

(5)他深信,只有对历史加以透彻研究,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He is in the full conviction that real knowledge is the end product of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history.

(6)Aggression took many forms:the unilateral denunciation of treaties and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interference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other states,the use of threats against weaker neighbors,the imposition of unequal relationships,outright armed attack against the territories of other states and their dismemberment,the subjugation of colonial peoples and the denial of the right of self-determination and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侵略有许多形式:单方面废除条约与国际义务,干涉别国内政,对较弱邻国实施威胁,强迫实行不平等关系,赤裸裸武装进攻别国领土和肢解别国,征服殖民地民族,否认自决权和基本人权。

(7)That would be the confirmation that it was in general use.

这将证实其用途十分普遍。

(8)The very first sight of her made him fall in love with her.

他对她一见钟情。

五、结语

语言学家们很早就开始探讨语言静态动态表达。R.Quirk在《当代英语语法》一书中定义了静态和动态概念。S.Potter在《变化中的英语》中指出“名词优势于动词”的倾向。通过研究,我们对英语语言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英语静态表达的特点揭示了英语在表达法方面的特性,对翻译实践有很大参考价值。英汉互译的过程往往是静态和动态相互转换的过程。英语常常通过动词的派生、转化、弱化和虚化等手段,采用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如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表达汉语动词的意义。掌握了英语静态表达的特点,译者就能灵活地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使译文更加地道准确,通达晓畅。仅仅熟悉这些静态表达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进行大量阅读、写作与翻译练习来把这些特点融入到实践中去。

[1]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2]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

[3]Quirk,Randolph.Greenbaum,Sidney.Leech,Geoffrey.Svartvik,Jan.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72.

[4]Jespersen O.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M].London:[s.n.],1951.

[5]布赖恩·福斯特.变化中的英语[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介词静态短语
介词和介词短语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介词不能这样用
《健民短语》一则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