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广西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措施

2013-08-15 00:51李燕飞
蚕学通讯 2013年2期
关键词:蚕卵补种孵化率

李燕飞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在秋季蚕种供应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广西桑蚕春制秋用种(即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不整齐现象经常出现,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笔者结合各蚕种场蚕种孵化不良的原因及生产实践经验,就家蚕短期冷藏种孵化不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蚕种生产提供参考。

1 影响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原因

1.1 蚕种遗传因素

蚕卵的滞育性决定蚕种短期冷藏浸酸效果,也就是说蚕品种与短期冷藏浸酸解除蚕卵滞育的程度密切相关。现行秋用种多为春秋兼用品种,受早秋用种时间制约,冷藏时间不足,生产上常出现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不稳定情况。

1.2 蚕种卵质不充实

卵质不充实的蚕种不易冷藏,耐酸性差,故在冷藏中易发生死卵,浸酸后也容易出现死卵、催青死卵及孵化不良卵,从而使整批蚕种盐酸刺激有效范围小,影响生产安全性,成为孵化不整齐的主要原因。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卵质差的蚕种极易出现孵化不齐现象,而其生产批次所对应的生产时间多是高温多湿等天气和在桑叶叶质较差的时期。

1.3 补种不当造成卵龄开差大

卵龄开差越大,孵化整齐度越低。卵龄开差有两种情况:一是同批蛾产卵快慢不同而存在卵龄差,这种差别不大,生产上可以忽略不计;另外是补种,补种及时则卵龄差小,补种不及时则卵龄差大。我国广西、广东地区蚕种补种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产卵后把产附不好的蚕种挑选出来置于24~25℃的保护室保护,待有蛾时直接补种;另一种是把产附不好的蚕种置于5~8℃小冷库冷藏,待有蛾时取出补种。广西地区不时发生蚕种孵化不齐的现象,主要由于个别蚕种生产单位随意补种、或补种不及时、一次未补好再继续补种、补种后未分开装、也未告知蚕种冷库有关工作人员作相应处理。经过补种的蚕种,由于卵龄不同,采用相同的冷藏和浸酸强度刺激蚕卵,很容易导致蚕种孵化不齐,特别是卵龄差大、冷藏时间不足的冷藏浸酸种[1]。

1.4 入库时间与冷藏时间把握不当

家蚕的滞育性,随产卵后的高温保护时间延长而加深,蚕卵完成滞育发育所需低温时间因滞育性加深而延长。因此,生产上确定冷藏浸酸种开始冷藏时间的卵龄是依据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短期冷藏浸酸种库外保护时间与冷藏时间正确把握与否,对孵化好坏有较大影响。冷藏日数过短,蚕卵尚未开始活化,浸酸后孵化欠齐。冷藏时间过长,胚胎活性化后较长时间处于低温抑制状态,有害蚕卵生理,降低孵化率及导致体质虚弱。在生产中较难准确把握入库适期,原因是蚕种场产卵和其后保护环境复杂,加之大多要远途送种至冷库,对产卵中特别是产卵后的保护温度难以准确控制,也较难正确记载。也就是说,蚕种场提供的产卵中及产卵后的保温值是一个参考价值不大的数据。冷库只能主要依据卵色来确定入库适期,但卵色深浅是一个模糊级差,不同的人掌握上有较大偏差,另一方面不同蚕品种,如中系与日系品种之间蚕卵着色有快慢,深浅也有较大差异,有时候技术员经验不足或工作不认真,没有仔细了解送种前蚕种的保护情况和仔细观察蚕种卵色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不合理的处理,这时候也会影响到蚕种的孵化率。

1.5 浸酸技术把握不当

短期冷藏浸酸种,由于冷藏时间短,滞育解除不完全,胚胎发育开差较大,浸酸技术处理要求较高,若不注意或处理不当,比如蚕种在中库外库散冷不充分、感温不均匀、浸酸时盐酸刺激不够等,都会影响其孵化率。

1.6 其他影响因素

主要有蚕种运输处理不当和催青管理不当。蚕种运输中遇高温、蒸热和远距离运到后不及时散开,蚕种在催青至转青卵期间,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此时如果处理不当,蚕卵也会孵化不齐,甚至出现死卵。

2 提高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措施

2.1 提高蚕种质量

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加强桑园管理,生产优质桑叶,做到蚕期营养充足,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蚕儿全期发育良好,生产出卵质充实的蚕种,确保孵化整齐。

2.2 减少卵龄开差

生产短期冷藏浸酸种应严格控制卵龄开差。生产单位要严格执行桑蚕种繁育技术标准,控制产卵时间和环境条件,以保障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安全性。此外尽量减少补种数量,能不补种尽量不补,确实需要补种时尽早补种,补种后应在送种单上标明补种时间,然后单独装箱入库,同时尽量安排在后期用种,即延长冷藏时间。

2.3 准确把握入库时期

要提高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孵化效果,准确把握入库时期是关键。入库过早,易产生浸酸死卵,入库过迟,又会造成孵化不良。入库时期主要以卵色和产卵后保护温度为依据,其判断标准如表1。

在掌握卵色入库时,冷库工作人员要仔细观察卵色,如发现同日产卵的蚕种卵色开差大的,要分类装箱入库。总之,短期冷浸种的入库有效期限是较短的,务必严格掌握好。

2.4 掌握好浸酸技术

由于短期冷藏浸酸种冷藏时间短,滞育解除不完全,胚胎发育开差较大,要获得高的孵化率,必须严格掌握好浸酸技术。首先蚕种出库经中库、外库处理时一定要做到散冷充分、感温均匀,以提高孵化率;其次适当加大盐酸刺激量,由于短期冷藏浸酸种滞育解除不完全,在盐酸刺激量有效范围内,酌情加大盐酸刺激量也是提高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2.5 加强人员管理

蚕种孵化不良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客观因素影响,人为疏忽或技术把关不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把技术处理落实到位,需要技术人员去实施,实施好坏决定蚕种孵化效果,因此一定要注重人员的管理。如果蚕业技术人员在蚕种技术处理上出差错,会影响蚕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农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蚕桑丝绸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冷库技术员应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要求操作,绝对不能只凭经验办事。在技术处理上必须认真、谨慎,要详细了解送种前蚕种的保护情况,并仔细观察蚕种的卵色,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对用种单位的违规要求,应给予制止,避免蚕种事故隐患[2]。

总之,影响蚕种孵化的因素有很多,只要我们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探索新技术,就一定能够把蚕种保护、浸酸工作做好,减少蚕种孵化事故,确保优质蚕种的安全供应。

[1] 余武昌,蒋满贵,李国栋等.不同库外保护时间和冷藏时间对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2):201-204.

[2] 蒋满贵.几个典型蚕种孵化事故实例剖析[J].广西蚕业,2001,38(2):21-24.

猜你喜欢
蚕卵补种孵化率
烤烟漂浮育苗精准补种器的设计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孵化蚕卵
儿童计划免疫行查漏补种对接种率的作用评价
蚕卵的等待!
北方玉米地补种豆角技术
温度刺激对催青期樗蚕卵中孵化酶基因PccHE表达量的影响
家蚕胚胎滞育的生理生化研究概述
如果接种了涉案疫苗,要补种吗